韩国财阀的辉煌与悲哀:从战争中崛起到金融危机中沦陷

韩国财阀的辉煌与悲哀:从战争中崛起到金融危机中沦陷

首页战争策略战争的兴起更新时间:2024-08-02
韩国财阀:从日据时代到美国殖民

韩国财阀的养成之路,是一段充满了波折和矛盾的历史。从日据时代的原始积累,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财富狂欢,再到金融危机的重创和美国的经济控制,韩国财阀在支撑韩国经济的同时,也绑架了韩国经济,成为了华尔街资本的傀儡和韩国民众的压迫者。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概述韩国财阀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日据时代:原始积累的开始

早在日据时期,日本人将重工业放在半岛北部,而把轻工业放在南部,所以战后朝鲜的工业发展非常迅猛,而韩国连个像样的电厂都没有,很多时候朝鲜一拉闸,半个韩国就得停电。由于半岛南边没有工业底子,初代才华大佬就只能傍着日本人,干点中间商赚差价的买卖,他们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像李秉哲的三星,郑周勇的现代和金喜中的韩华,立国之前就已经经营了十几年,赵仲勋于1945年在仁川创办了韩进商社,也就是韩进集团前身,巨人会在1947年创办了LG的前身乐喜化学,辛格浩在1948年于日本创办了乐天的前身,日本之国。他们在这一时期还不能称之为财阀,充其量也就是个知名的乡镇企业。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财富狂欢的时代

真正让他们迅速膨胀的还是朝鲜战争,在李承晚担任总统期间,韩国几乎没有出口工业生产,主要是给驻韩美军盖房子,其次就是战后恢复。虽然韩国没有像日本那样大发战争横财,但是做作为抵抗北方的前沿,美国每年上亿美元的援助还是没少拿,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韩国一半的财政收入,都是从美国人腰包里掏出来的。不过这些援助并没有直接进入国家建设,而是转移到了财阀创始人手里。李承晚想通过扶持企业刺激国家经济,类似供给色救市的原理。也正是这一时期,富二代李秉哲先是在1951年创办了三星物产,又在1953年创办了第一制糖和第一毛织。这个第一制糖就是韩国的首家制造企业。1950年,郑周永创业的初期,只是在釜山经营物资运输,停战后拿到了驻韩美军和战后重建的工程项目,一跃成为韩国最大的纪建包工头。火药爱好者金忠喜在1952年收购了朝鲜火药共犯股份公司,喜提了韩国火药的垄断权,并在1958年成为亚洲第二个拥有自主生产工业火药技术的公司。卡车老司机赵通勋,靠着给美国运送物资大发横财,后来把韩金商社办成了庞大的韩金集团。

朝鲜战争结束后,大佬们的致富梦并没有结束,随着越南战争开打,大佬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财富狂欢。比如李秉哲就是靠着越战这条线,倒卖军用物资和美元,使得三星的资产一年暴涨了20倍。只不过越战养肥的财阀大佬并没有反哺国家经济,韩国人混的非常惨,而北边的朝鲜却因为苏联大哥的血的供养,一条腿已经迈进了小康。

重化工业宣言:政府扶持财阀的时代

1961年,军头们坐不住了,陆军少校朴正熙,通过非传统方式成为韩国总统。他认为啊,李承晚搞不好国家经济的核心原因,是韩国本土市场太小,单靠内循环,根本富不起来。更麻烦的是,假如美国撤军,经济援助也会撤,那韩国的经济就彻底完蛋了。于是朴正熙在任内干了两件大事,一是主推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二是利用国家财政驱动财阀投资重化工。大家要知道,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制造业,就必须发展出重化工,否则就发展不出现代化工业所需的原材料生产能力和机械生产能力。这就是个滚雪球的过程。首先你得有外汇引进国外的生产线,然后积累了资本,在不断投资升级。所以第一笔外汇从哪挤出来就成了关键。为了攒外汇,朴正熙安排几百万的韩国人跑到中东当建筑工人,还有一部分则送到越南给美国人当炮灰。很多人受不了军事化治国,于是就带着全家老小往北跑。韩国为了防止老百姓脱难,甚至还搞了一段时间的宵禁。就是靠着老百姓节衣缩食攒外汇,韩国积累了工业发展的本金。然后再通过金融压制和低利率的手段,把资源集中到少数生产企业中。

韩国发展工业体系的过程,就是政府大力扶持财阀的过程。政府除了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外,还让银行为了财阀提供低息贷款,而对于财阀来说,考虑到通货膨胀以及货币贬值,银行贷款实际上已经是负利率了,所以他们就非常愿意去借钱,然后再拿这些钱去投资,毫不相关的产业。1973年朴正熙发布了重化工业宣言,各大财阀迅速跟进,即便有些企业经营状况惨不忍睹,政府也会要求银行给他强行续命。韩国靠着不讲逻辑发展起来的重工业,但大量的国民财富不是低效浪费,就是转移到了财阀的口袋。从1960到1990年代,韩国企业的资产收益率要比贷款利率还要低,也就是越干越赔钱,但这一点也不影响财阀的海外扩张,因为只要财阀缺钱,国内的银行就会不计成本的给。像三星就在纽约建立了办公室,并向尼日利亚出口缝纫制品,向埃塞俄比亚出口军用织物,现代则跑到了泰国修公路,在关岛盖楼房,并拿下越南的一个港口项目,韩华则成立了太平洋贸易公司。这一时期,韩国重化工业及造船航运业迅速发展壮大,走向国际,在财富快速积累的过程中,也为韩国民众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电视冰箱洗衣机开始普及,小轿车也开始出现在普通人家。只不过这种财阀拿钱,国家和老百姓买单的模式,必然存在隐患。

金融危机:美国控制韩国经济的时代

由于韩国财阀在发展资本密集的重工业时期,为了保持自身对企业的控制权,同时由于限制外资的政策,偏好债务型融资而非股权融资,所以大多数企业的负债率都居高不下。这种高负债发展模式,使得他们在支撑韩国经济的同时,也绑架了韩国经济,加剧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终于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被引爆。韩国经济遭遇重创,一系列大财阀轰然倒地。

1997年七月初,随着泰国取消固定汇率,泰铢一夜之间贬值17%,一场轰轰烈烈的金融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到了十月,韩国的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达到了110%以上,为历史最高点。企业平均负债率超过了400%,韩国外汇储备总额约为300亿美元,但却背着高达1100多亿美元的外债。而且其中三分之二都是需要马上偿还短期外债。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本就摇摇欲坠的韩国,遭遇到了美国金融巨鳄的致命一击。索罗斯先是把提前融来的大量股票一次性全部抛空,然后等到股价跌无可跌后,再大量买回,还给债券公司,从中赚取巨额差价。在索罗斯一顿*操作下,韩国包括韩泰起亚集团等大量企业相继爆雷。幸存的资本加速外逃,股市*70%,韩元贬值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国民失业率上涨到百分之六点八,自*率节节攀升,国家几乎*。

1997年末,走投无路的韩国实在扛不住了,只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低下了头。最终美国人答应拿出570亿美元援助韩国。当然钱不能白拿,后面还有一堆附加条件。首先就是持续保证货币发行量,在通胀率的5%以内,加息回购市场上的货币。正常情况下这样干没问题,但是如果在金融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限制本国货币流通,就会造成大量的外资涌进韩国国内。韩国必须放宽外资的持股比例。另外,美国要求韩国政府必须加税。名义上是帮助韩国增加财政收入,但本质上是在绞*半死不活的企业。韩国企业为了活命,就只能寻求外资帮忙输血。最后就是要求韩国政府兑现贸易自由化,取消补贴和进口配额。而且砍掉资不抵债的本国银行,允许外资自由进入金融领域。允许外资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并购韩国企业。这么苛刻的条件等于被迫认爹,但当时韩国的经济面临崩溃,根本就没得选。最后只能咬着牙全盘接受。

1997年以前,韩国政府规定外资对韩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4%。这个比例放在中国证券市场,连个举牌资格都不够。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切都变了。一九九七年底,韩国普通银行的外资持股率达到了百分之十六点四。五年后也就是二零零四年底,增长到了百分之五十九点二。外资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达到了二百七十兆韩元。在经历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美国不但控制了韩国的金融系统,还控制了韩国大量核心企业的经济命门。

韩国财阀:华尔街割韭菜

驾驶通在《美帝国的崩溃》中是这样分析美国对韩国的经济殖民掠夺的:韩国公司老板就是这样的,韩国公司老板就是高高在上的君主,而员工就是奴才。奴才一生都逃不过资本企业给他们画上的囚笼,因为当这个囚笼是全国各行各业的垄断资本联手打造时,奴才们短暂的一生就在各种囚笼中度过。这些囚笼虽然大小不一,但本质并没有区别。韩国民众的一生离不开国内财阀,而这些财阀又受制于华尔街资本。这也就意味着,韩国国民终其一生都在为美国打工。这是一条多么完美的经济殖民链啊。

韩国财阀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反映了韩国经济的矛盾和困境。在追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韩国政府和财阀之间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但也埋下了金融风险和社会不公的隐患。在面对外部冲击和内部挑战的时候,韩国政府和财阀之间又出现了分歧和冲突,导致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在接受外部援助和干预的时候,韩国政府和财阀之间又不得不妥协和让步,使得韩国经济失去了自主性和竞争力。在寻求转型和创新的时候,韩国政府和财阀之间又需要合作和协调,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韩国财阀是韩国经济的推动者,也是韩国经济的绊脚石。他们既有着辉煌的成就,也有着惨痛的教训。他们既有着强大的实力,也有着深刻的危机。他们既有着广泛的影响,也有着严重的问题。他们既需要改革和调整,也需要保持和发展。他们既面临着外部竞争和压力,也面临着内部变革和抵制。他们既是华尔街割韭菜的对象,也是华尔街割韭菜的工具。

这也是韩国财阀的辉煌与悲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