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近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使得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求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这样,在鸦片战争以后,少数人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
第二阶段: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对中国人的刺激很大,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更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这样,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近代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的意义:
民族意识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唤起了人们的使命感。近代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着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第一个层次:信人
信是本能,过去的一个时代,人们普遍信“人”“义”“礼”,把精神寄托在人身上,最真挚的感情和情意,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从出生到成长,吃穿住用行、情,都需要人来呵护,信人,有信人的好处,失信有失信的绝望,这是信人的层面。
第二个层次:信钱
信人的阶段,慢慢让人们发现,只有钱才能办事和解决问题,信人,人想帮你心有余力不足,会躲起来,花钱办事,育儿、养老、玩,都是消费充斥。
同时抛弃了“人”“义”“礼”,这很容易让信“人”的人精神崩溃,保姆不尊重雇主老人,雇主老人感觉受到了奇耻大辱,这就是信人,与信钱的根本冲突。
信钱的人抛弃了“人”“义”“礼”,甚至不愿意扮演一下,只会觉得信“义”“礼”的人“愚”“傻”,殊不知单纯信钱的人也同样“傻”“愚”。
信钱,但钱为人服务,信钱有安守的本份,信钱有失去道德和良知的万丈深渊。
1、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最多赞誉的政治家,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认为西方有许多长处值得中国学习借鉴。林则徐夜夜仔细阅读、研究译文资料。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他组织翻译了1836年伦敦出版、英国人慕瑞所著2《世界地理大全》,命名为《四洲志》,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自然地理、社会历史状况的译著。
甲午战争以前,中国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的失败,虽说战争的结果动摇了原有的封建社会秩序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促成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开始“睁眼看世界”,承认西方在武器和工艺技术方面的长处,于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2、义和团爱国运动
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他在该书按语中指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
义和团运动既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它就相应地保存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悠久的文化,使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得以在这个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掠夺领土的时代中存在下来,中国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国在政治上没有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直接后果,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1895年的甲午战争失败后,1898年由光绪帝帝主持的戊戌变法维新应运而生。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中心人物,也是领导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重要人物。他在思想上可以说是集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思想之大成。光绪帝和维新派开始变法,但使许多与现存社会有利害关系 的社会集团和政治势力觉得受到了威胁。百日维新期间,上谕达一百一十多件,令人目不暇接。各地方官员都怨声载道。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它要帮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4、辛亥革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