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心得

文明的冲突心得

首页战争策略战争与文明更新时间:2024-06-05

世界的冲突源于文化的差异,这似乎超越了20世纪的常规观点,尤其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20世纪的中国一直受阶级论影响,认为世界的冲突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其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对第三世界人民的压迫与剥削,即世界的冲突是阶级压迫在国际关系中的体现,这种“阶级论”衍生出“政治阴谋论”、“利益争夺论”等。

这种以物为人生物的结果是把人降为物,把有机物降为无机物。争来争去,世界大战爆发,人类趋于灭亡。争来争去,“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人类亦是物质的,最终降解为无机物,回归尘土,一切的争夺和阴谋仅是“机关算尽,枉送了卿卿性命”。

然而,亨廷顿《文明与冲突》如一缕清风,唤醒了在这“天人合一”(一切都归尘土)中沉醉的人们。一觉醒来,发现世界并非如此,世界并非因“物质”而发生冲突,世界的冲突不是尘土与尘土,而是颗粒与颗粒的冲突,更不是分子或者原子的冲突在人这个层面上的反映。

世界的冲突是因为人,因为有人,才有冲突,没有人的世界是一片死寂,但人的冲突并非物质利益的争夺,而是文明的冲突。亨廷顿认为,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伊始于文化或文明,冲突即是文化或文明的冲突,并非意识形态和经济。

尽管亨氏言论并未谈论未来中国在文明冲突中的结局,但涉及中国的论述不在少数,因为儒家文明是其文明冲突论中最为重要的文明类型之一。

亨氏观点,为亨廷顿带来巨大的声誉与“利益”,在中国刮起一股“亨氏风”,几乎家喻户晓。至2014年8月仅以“亨廷顿”为主题的文章就有1867篇,引用其理论的文章有35898篇,似乎亨氏一夜醒来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几乎无人发现亨廷顿理论的来源,甚至即使是西方学者,仅知亨廷顿理论来源于马基雅维利、尼布尔、哈茨,似乎亨廷顿理论仅是从此三人处受启发而得之。其实文明的冲突是西方学者的一贯认为,最早持此观点的是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的《历史》(Herodotus, Histories)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传志纪录,而是一部研究著作。他研究的正是东方和西方为何发生冲突,何为决定成败的关键?例如,希波战争是如何发生,如何发展的?为何希腊最终打败了强大的波斯?

希罗多德的《历史》全书共9卷,分为两大部分:第1卷至第5卷第27节为前半部,讲述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小亚细亚、埃及、利比亚等地的情况;第5卷第28节记述希波战争史事,如伊奥尼亚起义、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湾海战等,而以希腊军队攻陷赛斯托斯作结。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因,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果。

拜读此作,不难发现希罗多德认为战争的起因出于风俗习惯迥异,民族或国家对他者不甚了解,乃至不尊重,甚至破坏他者的风俗习惯导致战争和灾难。例如,波斯与埃及的战争、波斯与希腊的战争等,皆因风俗习惯的差异和一方的破坏而引起战争。因此,引起民族冲突和战争不是利益的争夺,而是风俗习惯,利益的争夺不过是战争的战利品而已,而不是战争的目的。

上文论述了亨廷顿认为当今世界的冲突和战争不是物质的争夺,而是异质文明。文明多元化与生俱来,故世界的冲突不可避免。为此,亨廷顿的观点并不新鲜,亨廷顿不过是炒了一碗希罗多德的剩饭而已。那么为何亨廷顿的这碗剩饭,却让众人如醍醐灌顶?

把人降为物,把有机物降为无机物的斗争必然性让人绝望,人与人之间停留在青铜时代或者黑铁时代的黑暗里,终日活在不尽的厮*和屠戮中,人类没有未来。然而,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不仅带来了一个审视问题的新视角,而且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维和新方法,给人类带来了希望与光明。

笔者认为,文明冲突的存在,不因文明多元化,而因文明的隔膜,未能相互理解和尊重,从而发生战争。文明本身不分高低贵贱,不因一种文明而蔑视另一种文明,更不用一种文明去消灭另一种文明。解决文明冲突却非战争,反而依托于对话与交流。截然不同的文明在对话与交流中,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达到共融互生。

文明的发展本身就需要物种之间的多元与杂交。如今有一种文明,人类必定停留在史前状态,正是多元文明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事实上,从战争到对话,就是文明的进步,所谓文明其实就是对动物状态的摆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