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是一部全景实战,全流程实战的克敌制胜之法。
是他说是唯一流传下来最系统的一部兵法,是一部“前孙子者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的兵书。
按照班固对兵法的分类,孙子兵法属于“形势”这一类。
因此,要想读懂孙子兵法,解开孙子兵法之实用价值,必须读透军形和兵势两篇。
班固对形势的定义是: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
也就是说,要灵活、速度、变化无常。在孙子兵法中,集中体系在“任势”思想中。
在解码孙子兵法的过程中,我发现,孙子兵法就是作战力量的运用,有什么样的资源,打什么样的仗。
自古名将,既可以以多胜少,也可以以少胜多。其根源就是,他们能够识众寡之用,打好自己手里拿着的牌。
详细解读,可以参见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https://m.toutiaocdn.com/item/6714623587682091524/?app=news_article×tamp=1570192420&req_id=20191004203339010012035151234E64CD&group_id=6714623587682091524
我是煮酒论诗,我来回答。
孙子兵法是一本讲谋略的书,以军事为载体。
但是并不局限与军事,还牵涉到很多政治方面的谋略。
孙子兵法是写给统帅和皇帝的书,
也就是说,这书是给最高指挥官看的。
这书对普通人的意义不大。
因为普通人用到谋略的机会很少。
总不能天天回家用孙子兵法对付老婆孩子吧。
中国古代有把孙子兵法神话的倾向。
古人几千年把孙子兵法神话的最大危害就是:军事上重谋略而轻技术。
其实,即使你是最高统帅,
你能用上高明谋略的概率也比被雷劈中的概率大不了多少,
孙子兵法的本质是投机取巧。
后来曾国藩用兵,就不信这一套,
曾国藩每到一地,都是结呆阵,打硬仗。
不要老想着投机取巧,
拿破仑有句名言,不要老想着你的敌人比你愚蠢。
那样你就是最愚蠢的。
老老实实把兵练强,
把装备搞精良,才是长胜之道,
记着,一切阴谋诡计,在绝对实力面前,都是屁!!!
很多时候,光有谋略是没卵用的。
比如八国联军来了,孙子兵法就对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