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螭龙和壁虎最像,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
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形体似兽,习性好张望或好险,成为今日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的龙或屋上的兽顶、殿角的走兽,也可压火灾。)
根据以上的说法,螭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 这种龙的特点是无鳞有鳍。
《山海经》中的“ 轩辕”图像,无疑给了我们启示。这种“ 图腾崇拜” 的图像,最早出现于甘肃甘谷县西坪遗址的一件彩陶瓶上。
此图像头作“人面 形,身躯似“蛇”,前肢粗短、有爪,长长的尾后翘至头部。与《山海经》中的“ 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基本吻合。
甘肃“ 马家窑文化” 出土的图像,这种“ 人格化” 的动物不是“蛇”,“蛇”不应当有腿和爪;也不是“ 鲵鱼”,“ 鲵鱼” 没有这样修长的身体和长长的尾。
这种动物的“ 原形”,应当是属于蜥蜴目的“壁虎”:“壁虎” 身体似蛇,但有腿有爪,且“ 尾” 很长。《山海经· 海外西经》中的“ 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之“蛇”,实质就是“ 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