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无知到明白,再由明白到觉悟,这是人思维的渐进。
“无知”就是什么都不懂,只看到事物表面呈现出来的样子。
“明白”是对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看似懂了,其实是似懂非懂。
“觉悟”是看到了事物的本质,是洞察事物后的返璞归真。
很多人停留在了“明白”,这是可悲之处。“无知”是可怕的,但“明白”更可怕,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其实一切都是雾里看花,亦真亦假,人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明白”恰恰就是这个自以为是的阶段,迷惑、恐慌、挣扎。
第一,代表性思维
排除现实中那些不重要的细节,比如对牛头牛腿和牛尾巴上的牛皮忽略不计,只选取了一头牛身上跟牛皮产量最相关的部分,即用牛的躯干部分代表了整头牛,这种思维方式叫代表性思维;
第二,抽象性思维
我们知道哪怕只留下牛的躯干也肯定不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长方体,但在计算的时候还是把它想象成了一个长方体,即在估算的时候对现实中的牛进行了一次抽象处理,这是抽象性思维;
第三,替代现实思维
利用牛的躯干代表整头牛,把牛的躯干当成长方体之后,我们就认可了一种在现实世界里完全不存在的情况,而且还根据这种情况计算出了一个数值,并且认为这个数值对现实世界是有指导意义的,即我们拿一个虚拟的数字替代了现实中的情况,这种思维方式是替代现实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