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冷暴力主要是指师生和同学之间非肢体的攻击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歧视、嘲讽、羞辱、漠视、孤立等,行为的最终影响在于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创伤。其表现为:
1.人员的复杂性;
2.方式的多样化;
3.动机的随意性;
4.标准的主观性;
5.危害的持久性;
6.责任的隐蔽性。
1、冷漠型:教师无视学生的存在,对学生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如“上课不愿多看他一眼。”“他学不学关我什么事?”
2、训斥型:教师高高在上,没有鼓励,一味批评乃至责骂,教育变训斥。如“你怎么这么笨,简直无可救药。”“不想上,滚回家去。”
3、威胁型:教师以吓唬、威胁的语气来批评学生,如:“你再不遵守纪律,我把你调到最后一排去。”“把你家长叫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