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逃课的背后原因,为什么会逃课,是好奇好玩,还是不愿意学习,或者他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同学?
那么当你真正的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做的时候,你才能跟他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往往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便会逃避或者用自己已知的方式,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给予关注,并且真正的做到帮助孩子,如果我们可以坐下来帮助他一起头脑风暴,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那么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很多,例如尊重,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那么,老师这一方面,当孩子逃课不听话的时候,老师也会感受到了挑战,感受到不被尊重,或者孩子不听话,不配合,所以老师也用了惩罚的方式来处理这样的问题,其目的是希望可以给到孩子“教训”,或者想换来孩子能够理解和尊重课堂。但是,这样的方式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孩子和家长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也遇到了困难。
我建议家长可以先帮助孩子,让孩子意识到他是被爱的,并且他有能力处理好更多的问题,同时,让他理解相互尊重,之前我有讲过关于尊重,它有三个原则:
1.尊重自己(理解孩子在那时候想逃课的心情)
2.尊重他人(作为学生应该遵守的学生行为规范)
3.尊重情形的需要(尊守学校的上课时间和课堂要求,不能擅自离开教室或者学校)
家长可以在这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想出正确的方法,人和人之间需要的是相互尊重和合作,当孩子学会了这些他就会感觉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便会发挥他的能力和作用。
孩子可以很好的认识这一点之后,家长,孩子,老师,可以三方一起开一个会议,但是不要把这个会议当成一次说教的平台,老师能尽可能的客观,不要评判,只表达观点。要放弃对孩子的控制,邀请孩子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便是很好的榜样,孩子可以从你们身上学到技能。
最后,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我们从一出生都在寻求价值感和归属感,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在寻求价值感和归属感,所以需要我们去理解和给予无条件的爱。
第一步:带着孩子,当着孩子面,家长代表孩子真诚道歉,请求老师原谅;
第二步:让孩子出去,给老师举例子,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比如:
家长:"老师,请问一下您会骑自行车么?"
老师:会。
家长:您学会骑自行车,摔了多少次,还记得么?
老师:不记得,很多次。
家长:那就对了,老师,我们之所以学会骑自行车,是因为无数的跌倒,又爬起来,继续学,也就是这个过程中,我们给了自己无数次改正错误的机会,您说对吧。同样,孩子在求学期间,难免犯错,希望老师们多给些改错机会,多些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