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名著”是我国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经典代表着永恒。我们祖祖辈辈,传承着四大名著经典内容。《西游记》告诉小朋友做事情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三国演义》告诉小朋友要立志高远,诚实守信;《红楼梦》告诉小朋友人生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平常心去争取,现实的心态去生活;《水浒传》告诉小朋友做事要敢作敢为,为了正义赴汤蹈火。
四大名著作为艺术作品而言,能够打动人心的不仅仅是华丽的文辞和精彩的故事,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真实内涵,才是真正能触及到人心最深处的,也是人内心感到亲切的原因。四大名著讲述着五千年文明传统中的文人的历史观和人生观,那就是敬天知命,返本归真!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最精髓之所在。
四大名著的叙事艺术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供解读,在其核心元素保留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代代人的不断阐释,叠加了不同时代内涵。这种经典的反复式演化可以称之为一种回旋式文化现象。
“四大名著”的盛名延续至今,是一代代读者予以解读的结果。《红楼梦》虽然是作家创作,但各种点评、续写使其形成一道独特的“红学”景观;另外三部名著,都是从民间传说开始,经说书、文人加工、戏曲改编、电影电视剧制作、电子游戏开发……形成了“名著”IP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经典,它们如圭臬一般,供后来者景仰,供他们汲取元素,进行新的创作。从《大话西游》到《三国*》,经典化身为人物、桥段、服饰、台词等元素,融合进新的流行文化之中。而时代越向前,这种文化融合的潮流就越浩大,后来者创新的资源与基础就越丰厚。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四大名著的当代传播可以发现,它们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峰,吸引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前往“攀登”;而不同时代的人们也携带着自己的文化基因,将属于他们的旗帜插在这些高峰之上。早先《百家讲坛》解读四大名著即有此感,而这一次插在其上的旗帜则是在年轻观众中风行的“弹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