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我还是鄯善县委办公室的一名秘书,县委领导把协助农办起草《鄯善县“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任务交给了我。那时候全国贫困人口大约有8000万,“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国家战略,是指从1993年到2000年,用七年时间使8000万贫困人口脱贫。
我和县委农办马主任对全县人均年纯收入低于600元的9个贫困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特别在迪坎乡调研过程中,村民的贫困状况使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30年前迪坎乡一些散布在戈壁沙漠中相对独立的坎尔井自然小村落,人均年收入还不到200元,属于赤贫状况。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老坎儿井断流,生态环境恶化,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难以维系;二是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不通电,不通路,百姓就医难,小孩上学难,村民不能享受现代文明生活。这些村落中的农户几乎家家赤贫,大多数农户家庭的财产还抵不上城里一般妇女手指上戴的一枚金戒指。
两周的奔波调研工作结束了,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立刻连夜整理数据,分析归类,制定扶贫措施。大多数贫困村致贫的原因,无非就是领导班子软弱涣散,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新技术推广不力等常规因素,但我强烈感到迪坎乡这十几个贫困村落致贫的根本原因是地下水位下降,坎尔井干涸,自然环境严重恶化,已经不适合村民生产、生活居住了,只能靠外力来推动帮扶脱贫。如果不搬迁移民,靠村民自身力量脱贫是不可能的,政府即使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暂时解决了他们吃饭问题,也解决不了他们通讯、通电、上学、就医等发展的问题。整村移民搬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但投入也是巨大的,当时鄯善县的财政收入也就是几千万元,县委是否有魄力为贫困村实施整体搬迁措施,我心里也没底。我和农办马主任探讨后,决定还是把在迪坎乡整体搬迁移民建新村的脱贫方案写进文件中。
当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文件初稿呈报给当时的县委*李明同志时,他接过稿子一声不吭仔细看了10多分钟,然后果断提笔在稿子的开头加了两句话,当场拍板稿件通过审核,上常委会研究后实施。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李明*加的两句话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随着县委正式文件下发后,鄯善县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 三个月后,我的工作也有变动,被提拔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专门负责县委公文起草把关工作。
后来,我想个人提拔这件事,可能与我为县委起草的这个《鄯善县“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有关吧。公文写作看起来是一项很理性、很枯燥、没情趣的工作,但是如果是抱着立党为公、忧国忧民的信念投入其中,抱着一颗赤子之心的情怀投入其中,那些冷静、平实,理性的文字下面,实际都沸腾着创造的激情。
现在迪坎乡的移民新村塔什塔盘村人口已经发展到304户1143人了,早已摘掉贫村的帽子了,那些曾经让人揪心的贫困群众彻底摆脱穷根了,这真的是鄯善县历史上创造奇迹的大事件,我很自豪曾经为实现这个奇迹贡献过微薄之力,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岁月,没有辜负那个激情燃烧的时代。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