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走月、摸秋……南京中秋节习俗,你知道几个?

拜月、走月、摸秋……南京中秋节习俗,你知道几个?

首页传奇手游拜月起源冰雪更新时间:2024-09-18

来源:紫金山新闻

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因为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称为中秋。老南京人习俗把这一天称为“八月节”。

中秋将至,南京非遗传承人、民俗专家齐聚吴敬梓纪念馆,闲话老南京中秋习俗。南京市文化馆供图

除了叫法与众不同,南京还有很多独特的中秋文化。在南京六合,有一种“赖月饼”,这是乾隆皇帝御赐的名字;月圆之夜,南京人家焚斗香,全家老少“拜月”;祭月之后,人们流连街市,泛舟情怀,登楼赏月,吟诗作赋,这是“走月”……中秋将至,听南京非遗传承人、民俗专家闲话老南京中秋习俗。

【吃月饼】

在我国,人们过中秋最重要的仪式就属吃月饼了,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代,南京著名“吃货”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就记录了两种月饼做法:一种叫刘方伯月饼,用山东飞面做成酥皮,再把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碾成细末,加上冰糖和猪油调制成馅,这和现在的苏式“五仁月饼”无二致。一种是花边月饼,是明府家所独制的,飞面拌上生猪油子,把枣肉嵌入其中,用手在碗大的面团上捏上四边菱花。烤制月饼的师傅需要两个大火盆,从上下两个面反复炙烤,等到出锅咬上一口,入口即化,甘而不腻,松而不滞,味道别提多美了。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苏式月饼、京式月饼、广式月饼、滇式月饼四大月饼体系。但今天,记者向您介绍一款南京有故事的月饼——“赖月饼”,其制作技艺还是南京唯一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月饼。

赖月饼生产制作过程。南京市文化馆供图

六合区文化馆副馆长王燕介绍,乾隆下江南,路经六合到瓜埠,正值中秋,要渡江赏月。瓜埠乌龟山上的太平寺方丈赖月和尚得知后,便带寺院制作的月饼进献给乾隆。乾隆品尝了以后大加赞赏,并问这月饼叫什么名字?和尚回答,这是庙里供僧人吃的,没有名字。乾隆听后,就以赖月和尚的法号,赐名“赖月饼”,以后就成了宫廷贡品。如今,在六合瓜埠老街,有一家谢氏月饼作坊,依然还能买到这“赖月饼”。

【餐桌“八样头”】

农历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人们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创造出各式各样的中秋吃食。

据《方志南京》记载,和端午节(五月节)尚五一样,南京人中秋尚八,一般人家餐桌上也得凑出八样菜肴,南京话叫“八样头”。老南京人只有吃了这些有寓意、有年代、有口感的传统菜品,方有一种归属和快乐。中秋的八样菜并无定则,常见的有:盐水鸭、糖醋(桂)花香藕、栗子烧仔鸡、韭菜薹炒鸡杂、茭白炒肉丝、菱肉烧鳜鱼、芋头炖肉等等。

除了这些,旧时南京人在拜月时,案台上还会摆上中秋八鲜——梨、柿、栗、石榴、茨实、菱、藕和莲子。

梨,天津鸭梨或砀山梨;柿是河南铜盆柿;栗是田津良乡栗;石榴,外地的来自怀远,本地的要东山石榴,熟透外皮张开的;茨实,俗称“鸡头果儿”,鸡嘴(即果冠)上半吐着红花的看起来喜庆;菱,水西门外沙洲圩的红菱最佳,南门外的四角菱亦好,玄武湖产的刺菱虽也很香,终因刺利、实小上不了供桌;藕一般要三节,连根须,有四五节并在藕节上有小荷叶者最佳;莲蓬要饱满带子,不能有瘪子;藕和莲子,《白门食谱》上说莫愁湖产的“藕香脆”,“莲子甜嫩”“悦口亦清心”真可谓上品。

【拜月】

“中秋月净无瑕,圆如镜子照我家,家家户户赏月忙,贡鲜果,点灯香,男女老少拜月亮,祈求月神帮帮忙,保佑平安又健康,拜完月亮回家坐,美食美味来品尝,团圆饼,红石榴,柚子金桔,花香藕,亲朋好友来相聚,再品一壶桂花酒……”

视觉中国图

这是南京白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春华《闲话中秋》里的唱词,生动形象地向人们介绍了南京中秋节的另一项仪式——拜月。每当中秋月亮升起,“老南京”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祭拜的案台上除了摆放月饼以及各种寓意祥瑞的应时的瓜果和食品,还有燃祭之物。原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露明告诉记者,南京人中秋拜月,这斗香就是很重要的燃祭之物,“把线香捆扎起来,垒垛成宝塔或楼阁形状,最上一柱加一个纸斗,配饰以七彩斗香花剪纸,可燃烧一天一夜,十分的庄典。”

“拜月”之后,还有“走月”。王露明说:供过月,用完餐,南京人都愿意走出家门,到月光下去走一走。

一般人是“走月亮”,妇女叫“踏月”,文人雅士则谓之“赏月”“玩月”。白鹭洲、雨花台、北极阁、秦淮河、莫愁湖、玄武湖都是适合“走月”的去处。

【摸秋】

旧时,住在南京城里的人,还有另外一种风俗,也在中秋晚上举行。

据《金陵琐志·炳烛里谈》卷上载:“江南妇女艰于子嗣者,每于中秋月夜潜至菜园,偷一瓜回,以为宜男之兆。谓之摸秋。”另光绪《六合县志》载:“(中秋)乡村愚妇有夜分私取园瓜,谓之摸秋,以兆生子。”

意思就是说,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码头有座“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则来此往桥下摔瓦罐,据说能使妻子*。

由这个习俗,人们创造了一个词语——“摸秋”。“摸秋”一词如今己成为南京俗语,意指人欲行又止,想停又动,磨磨蹭蹭,举棋不定,眈搁时间、工作和事情。如:我们在前头等你好半天了,你光答应又不动身,在那里“摸秋”什么呀?

南报融媒体记者 翟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