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风林火山
不能不说,美国民众持枪传统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北美13州的白人男子就几乎人手一枪了。那些持枪的"民兵"就是美国最初的军事力量。实际上,当时的大陆军就是一支民兵组织。美国建立初期,只维持有限的正规军,国防上同样很依赖民兵。所以,当时的美国持枪率就非常高。后来,随着西进运动,为了在蛮荒的西部生存下去,拓荒者仍然要用枪来保护自己的安全。此外,美国联邦政府一直以来都是小政府。对于社会的管制能力一直有限,很多地方都是自治的。所以,为了保护人身安全,持枪文化就越来越盛行了。
如果说早期的持枪文化是出于民众和国家安全需要的话。那么,随着美国枪械制造商的发展,持枪文化已经是这个产业的财富之源。玩枪的人多了,自然买枪的人就多了,生意自然好嘛。今天,美国枪支买卖已经成为了一桩大生意。据统计,在美国从事枪支买卖的军火商约有30万人,估计每年的交易量在300万到500万支之间,枪支制造商每年从枪支买卖中牟取了巨额利润。此外,枪支制造商在美国具有很强的政治势力,甚至能够左右美国总统的选举。这也解释了美国人为什么对枪支呈现矛盾的心态,一方面,为在这个"以自由立国"的国家中流通的超过2亿支枪而烦恼;另一方面,即使是主张枪支管理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对付诸行动也毫无办法。
面对频发的枪击案,美国社会上下也越来越让人无法忍受。2017年在美国西部城市拉斯维加斯的严重枪击案,已确定死亡人数59人,受伤人数超527人,堪称是美国历史上伤亡最大的单起枪击案。实际上,美国并不缺乏限制民众滥用枪支的法律。比如,《联邦枪支法》、《枪支管制法》、《布雷迪手枪暴力防止法》和《禁止攻击性武器法案》。除联邦法律外,还有一些地方性枪支管制措施。华盛顿特区和伊利诺伊州等地区的民众虽然可以持枪,但必须让人一眼可以看见,不能将枪藏起来携带。然而,这些法律和措施并没有能防止枪击血案的发生。那么,到底是什么让美国控枪这么难呢?
众所周知,美国的武器制造业是极其发达的。巨大的生产能力必然需要有足够的市场作为支持。尽管有大宗的国际军火交易,但是,其中主要是重型的高技术武器。相比之下,国际军火市场上,美制枪械的销售量并不多。除了盟友的军队会采购一部分,其它销售渠道其实很少。毕竟,有了AK-47这类便宜量又足的*人越货之神器,美国那种又贵又难用的东东都是浮云。比起那些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高科技重型武器。美国的枪械制造业则处在了from hand to mouth这种尴尬的状态。所以,美国枪械制造业要想生存下去,就要完全依靠美国的国内枪支市场。
作为全球顶尖军事力量的存在,美国是不会容忍存在武器技术短板的。哪怕是相对简单的枪械也必须保持足够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但是,问题来了,和其他的美国军工企业一样枪械制造商也都是民营的。政府除了定期采购,并不承担其他费用,很大程度上是任意他们自生自灭。不过说归说,还是要给他们找一条生路。否则,真到要买"巴雷特"的时候,万一制造商*了怎么办?所以,你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美制军用枪械都可以找到民用版本。有的民用版本的枪械威力和精度甚至还要高于军用版本,高端用户比军方更舍得花钱("巴雷特"M82A1狙击步枪售价12000美元,原因无他)。
所以,一定程度上美国国内庞大的民用枪支市场就是为了以民养军。在国防军购有限的前提下,枪械制造商靠美国的消费者,不仅过得很滋润,还获得了巨大利润支持他们的新产品开发。而且,庞大的用户也为制造商提供了大量的使用评价和反馈信息。这对于枪械制造商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从整体来说,美国枪支管理看似只是一个民间治安问题。实际上,其涉及到的,却是庞大的美国军工体系的核心利益。所以,限枪控枪的阻力自然十分强大,美国总统当然同样是束手无策。军火工业集团可是美国政治集团背后的重要势力,其所具有的强大的影响力可想而知。所以美国要控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持枪权可是一项受到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