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横空出世,节目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大家对考古和文物的浓厚兴趣。
节目借着故宫建成600年之际,集合国内九家博物馆,旨在拉近观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通过对文物的介绍,让大家了解华夏文明的渊源和发展历程。
在辽宁博物馆专题中,有一件名为铜鎏金木芯马镫的送展文物,它虽然其貌不扬,但却是世界上最早的双马镫,比欧洲早了300年。
这件文物是1965年,在辽宁北票市将军山冯素弗墓发现的,主持发掘它的专家之一,是一位叫冯永谦的考古工作者。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考古人,冯永谦的成就,不止在他发现了铜鎏金木芯马镫,他还曾经为了寻找万里长城的起点,根据司马迁在史记里留下的短短11个字,在山野间奔波了半个世纪……
新中国第一代考古工作者冯永谦先生出生于1935年,是辽宁沈阳人,小时候在当地的私塾就读,新中国成立后,考入沈阳市第六中学。
中学毕业后,因为在私塾里学习打下深厚的古文基础,他被分配到东北博物馆,并参加了博物馆开设的考古训练班。
1954年3月,因为品学兼优,冯永谦被选入东北文物工作队,开始从事考古工作。
当时领导东北文物工作队的是著名考古学家李文信先生,在他的带领下,冯永谦先后辗转鞍山、辽阳进行考古发掘。
经他们发掘的辽阳汉魏壁画墓,属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是研究辽东文化的重要依据,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后的几十年间,冯永谦先生的步伐遍及大江南北,他也从当初那个初入茅庐的年轻人,变成了国内知名的考古工作者。
在考古工作中,冯永谦特别善于把地形和古籍结合起来,从而找到历史遗迹。
1954年,刚刚进入考古队工作没多久的冯永谦在随队调查唐户屯、桑园子汉墓遗址时,就曾经根据地形,找到了当年燕太子丹躲藏的地方。
这两处地方位于辽阳市城东,当时条件艰苦,考古队一行人雇了马车,沿着太子河南岸往东走。
一路颠簸之后,他们晚上被安排在沙坨子村过夜,看到沙坨子村的地形之后,冯永谦顿时眼前一亮。
沙坨子村是太子河中的一座孤岛,四周都被河水包围,虽然出村走10公里就是辽阳城,但这里的环境却非常僻静清幽。
辽阳城古称“襄平”,在战国时期属于燕国,是燕国辽东郡的首府,把这个和沙坨子村的地形地貌结合起来,冯永谦想起了燕太子丹在辽东逃命的事情。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太子丹派荆轲和秦舞阳刺*秦王失败后,愤怒的嬴政派兵攻打燕国,并且发下毒誓,要拿下太子丹的人头。
燕国的实力自然不能和秦国抗衡,太子丹在秦国的攻势下不得不逃命,“东保于辽东……匿于衍水”,衍水就是他们身边的这条太子河。
根据这些冯永谦大胆猜想,沙坨子村,就是太子丹当年逃命时躲避的“桃花岛”。
这一猜想虽然没有确切史料来佐证,但是后来经过多方论证,这一猜想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一致认可。
如今的沙坨子村,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再加上曾经见证了太子丹躲避逃亡,最终被*的历史事件,在为附近人提供访古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让当地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这一切,冯永谦功不可没,也正是因为冯永谦的这种善于把地形和史料结合的长处,他根据司马迁在《史书·匈奴列传》里的一句话11个字,考察了半个世纪,徒步奔波万里,最终确定了万里长城的起点所在。
万里长城起点到底在哪里长城是中国最具代表的古迹之一,它的第一位修筑者,并不是我们现在认为的秦始皇,实际上长城的修筑从西周时期就开始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连年征战,各国非常重视边境的防御,于是长城的修筑达到了鼎盛时期。
秦朝统一六国后,将各国修筑的长城整合起来,才有了今天万里长城的轮廓。
秦以后的各个朝代都对长城有过小规模的修整,明朝建立后,为了抵御鞑靼、瓦剌等游牧民族的侵袭,长城的防御作用再一次被重视起来。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修长城的王朝。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万里长城,虽然是各个朝代修建起来的,但还是以明长城为主。
万里长城到底覆盖了多少地方,一直以来有一个被大家普遍认可的说法,就是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万里长城的起点就是山海关的“老龙头”。
然而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万里长城从老龙头起步”的说法,却随着史料的进一步丰富,不断遭到质疑。
学界对于长城起点的争论,除了“老龙头”之外,还有起于“鸭绿江”、“老边墙”的说法。
据《明史》记载,明代的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绵亘万里”,另一部史书《明实录》中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史料虽然记载了明代长城的起点是鸭绿江,但是具体在鸭绿江哪里,却一直没有确切的地点,所以这个说法没有“老龙头”的影响力大。
而长城起于“老边墙”的说法的依据是当地的县志。
县志是记载地方的历史,虽然不像朝廷修撰的正史全面,但却是了解地方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老边墙”的地址在辽宁省安东县,据县志记载,老边墙在县东北四十里处的叆河北岸,这是明嘉靖二十五年朝廷为了开拓边界而修建的一段城墙,这就是“老边墙”说法的依据。
这两个说法虽然也有争议,但是无论是“老边墙”还是“鸭绿江”,都在辽东一带,作为这一地区专业的考古工作者,冯永谦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也提出了自己的说法。
冯永谦认为,万里长城的起点,就是辽东鸭绿江畔的虎山长城。
寻找途中破解历史悬案冯永谦先生对长城起点的怀疑,是从1956年开始的。
那时他在辽宁省主持一项考古发掘工作,工作进行时,他意外地在建平县北部的山里发现了一段残破的土城墙。
因为长期从事考古工作,眼前这段残破的城墙,让他想起了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里的一句话: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
造阳就是今天的河北张家口,襄平就是现在的辽宁省辽阳市,这段记载显然与我们现在普遍了解的“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有出入。
为了验证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话,冯永谦先后辗转辽宁、内蒙古、河北和黑龙江四省,顺着书中记载的长城走势,进行实地考察。
这一考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前期因为技术条件有限,所以冯永谦凭借双脚深入田野之间,在乱石堆里寻找长城的踪迹。
后来虽然可以用航拍代替人力,但是冯永谦却认为,航拍只能派出长城的大致走向,没有办法将细节连贯起来。
经过上千年的风霜洗礼之后,长城在有些地方,必须通过现场勘察,才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把长城重新连起来。
冯永谦有一次在辽宁北票寻找燕长城时,走到一处冲沟前,断断续续仍能连接起来的长城突然在这里消失。
为了找到长城消失的原因,冯永谦下到冲沟里,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终于发现了有一处土质发黑。
他根据眼前的情况分析,这应该是长城被山洪冲段之后,两边的淤泥和腐烂的植被沉降在这里,才让这处土壤颜色和其他地方不一致。
找到不同之处后,他又爬到高处看这段地方的整体情况,这一看才发现,那处土壤颜色比其他地方深的区域,刚好接上了这一段消失的长城。
要不是有了冯永谦的田野考察,也许长城就会从那里一直中断下去,而且在对长城的实地考察中,也让冯永谦意外地解开了一个历史悬案。
辽宁境内的长城以“九门长城”最负盛名,这是有“京东首关”之称的一段水上长城,在这段长城中,有一处被叫做“一片石关”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满清大军入关之后,与李自成的农民军在“一片石”也有过一场激战,但是“一片石”具体在哪里,史书上却一直没有定论。
为了弄清“一片石”的位置,冯永谦带领考古工作者进行了历时4年的考古发掘,在九门口长城的乱石堆里,找到了关于“一片石”的大量资料。
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冯永谦确定了“一片石”的具体位置,指挥考古队员立即开展考古挖掘工作。
之后工作人员果然从冯永谦指定的位置发现了大量人民铺设的连片条石,这与史书上对于“一片石”的描述完全吻合。
“一片石”位置的确定,不仅为这段长城的修复打下基础,也确定了当年的古战场的位置,解决了这一历史悬案。
这也只是冯永谦多年工作中,一个小小的插曲,为了确定长城的东端起点,他付出的努力还有很多。
奔波60年,确定长城东起点1986年,*同志提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辽宁省响应小平同志的号召,决定修复九门口长城,冯永谦当仁不让,又主持了这项工作。
在他和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不仅纠正了文献中的错误,还破解了古长城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九门口这段水上长城,才能以现在的样子和我们见面。
结束对九门口长城的考古工作之后,1990年,冯永谦又赶赴丹东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这次考察前后历时4个月,行程2000多公里,冯永谦终于在鸭绿江畔的虎山一带发现了明长城的踪迹。
发现虎山长城之后,冯永谦又结合史书里的资料,最终得出结论: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就是虎山长城。
虎山因为有两个山头,先后叫过“马耳山”和“虎耳山”,明代时为了阻止女真南下,在这里修筑了一段长城,这段长城从虎山一路向西延伸,与山海关长城连接了起来。
后来清军入关,他们顺手就把防自己的虎山长城拆掉了,从那之后,才有了长城起于山海关的说法。
冯永谦通过实地考察得出的结论,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1990年10月24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当年12月25日至27日,丹东市邀请了30多位国内长城研究专家,召开了一场关于明长城东端起点的论证会,到场的专家,包括了“万里长城第一任”罗哲文先生。
经过专家的讨论和论证,虎头长城作为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这也是我国在长城考古上的重大发现和收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家文物局和测绘局之后又对明长城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并向全世界发布:
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总长度为8851.8千米,冯永谦提出的东端长城起于虎山观点,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这一重大发现,也正是因为冯永谦从地形地貌中,迅速联想到司马迁书中那寥寥11个字,最终通过半个世纪的努力,让大家对于长城的东端起点,最终有了正确的认识。
结语如今的冯永谦先生已经80多岁的高龄了,在历次的考古工作中,他也曾多次面对死亡的威胁,对于这些,冯永谦说,自己是被阎王爷遗忘的人,他的身体很好,还可以从事田野考古,再走十年也没有问题!
《国家宝藏》节目中展览的铜鎏金木芯马镫,让辽宁的文明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发觉了他的冯永谦更是功不可没。
虽然他发现的珍贵文物数不胜数,但在冯永谦的家里,除了书,没有一件文物和其他藏品。
冯永谦说,原文化部文物局郑振铎局长曾经说过,搞考古的不能搞收藏,这是他们第一代考古人的原则。
冯永谦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他家里虽然没有物质收藏,但是经他发现的历史遗迹,却给当地群众带去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参考资料
1.冯永谦.辽代长城发现始末[J].今日辽宁,2020,(第5期).
2.张松.司马迁十一个字冯永谦苦寻六十年[J].今日辽宁,2020,(第5期).
3.梅芳.辽宁九门口、虎山长城“发现者”[J].老同志之友,2019,(第21期).
4.毕玉才;刘勇.司马迁寥寥数语冯永谦奔波万里,光明日报第16版:光明学人,2018.05.14
5.冯永谦.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发现与研究[J].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1992,(第5期).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