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国农历的甲辰龙年,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也是华夏民族的象征,华夏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着吉祥、活力和勇敢。龙在封建时代还被作为帝王的象征。而龙之于淮阳,则更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淮阳是太昊伏羲氏建都并安葬的地方,所以,淮阳也常被大家尊称为“龙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里是探寻龙文化、追溯龙图腾的源头。在这个甲辰龙年春节来临之际,小编就带大家在淮阳到处走走,让你更加详细地了解我们这座跟龙有着密不可分的城市。
太昊伏羲陵
来淮阳太昊伏羲陵是必到之地,伏羲文化广场的汉白玉石碑的碑额,太昊陵景区门前的护栏,午朝门前东西两侧的影壁墙,还有午朝门屋顶的脊兽,你都可以找到关于龙的印记。而迈进午朝门抬头向上望,亦可看到洒脱飘逸的四个大字“龙师人皇”。
龙师,指伏羲氏。伏羲氏姓风,号太昊。传说伏羲氏在位之时,有龙马衔图之瑞,于是以龙为标记。他被人们尊称为“龙师”并以龙命名官职。有春官青龙氏、夏官赤龙氏、秋官白龙氏,冬官黑龙氏等。司马贞《三皇本纪》:“伏羲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玉带桥
走出午朝门,会经过玉带桥,桥上端庄的龙柱,桥下活灵活现的貔貅(传说龙生九子,而貔貅就是其中之一。在上古神话中,它凶猛神武,拥有着强大的力量,能够吞万物而不泄,被人们视为辟邪和敛财的祥瑞之兽。所谓龙生龙,凤生凤,所以,龙的儿子自然也是龙)。
紧邻玉带河的东面是灵佑池,池中是伏羲获得灵感从而演绎出八卦的最初圣物白龟。池边的石柱及雕,均含有大量龙的元素。灵佑池南端有九龙吐珠,北端有鲤鱼跃龙门,每个出入口处亦有栩栩如生龙的雕塑。
若沿玉带桥上的中轴线继续向内行走,两侧竖立的高大石碑,肯定会吸引你的目光,这些石碑是太昊陵历代祭祀碑的临摹石刻。驮着巨大石碑形状似龟的动物,你或许不知道它竟是龙的第六个儿子名叫“霸下”,又名赑屃(bì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又叫碑下龟。
在中轴线的西边则是龙园,龙园是纪念伏羲创造龙图腾并“以龙纪官”的园林景观。园内共有十景组成,小桥流水,假山亭榭,景色怡人。其中以龙命名的景观就有“飞龙在天”、“金龙献瑞”、“龙泉涌福”、“跃上龙门”及“龙潭碧月”等。
龙园内最为耀眼的景观是处于园区中心大型钢铁结构的雕塑“凤龙图腾”。该雕塑代表太昊伏羲氏是中华民族图腾的象征——中华龙的发明人,也是中国姓氏的创始人,他自号“风”姓,开创了中华民族姓氏的先河。
《辞海》中说“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因此龙的定义为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特征是有鳞、有须、有爪、能兴云作雨的生物。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又被称为“龙祖”。
传说龙又生九子,各有所长:有蹲立于琴头的长子囚牛;有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的次子睚眦(yázì);有蹲于殿台角上的三子嘲风;有充作洪钟提梁兽钮的四子蒲牢;有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的五子狻猊(suān ní);有喜欢负重于碑下的六子霸下(又名赑屃);
还有在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的七子狴犴;有盘绕在石碑头顶的八子负屃(fùxì);更有于殿脊两端的吞脊兽——九子螭吻,又名鸱尾或鸱吻(还有种说法为貔貅)。之于这些龙子各自不同的才能,所以,在古代很多建筑中均被广泛地应用。
在太昊陵各个殿宇及殿前月台上,都有龙的形象出现,比如各大殿宇顶端的吞脊兽鸱吻,众多石碑底座的赑屃,碑额的负屃等,就连敬香引火用的器皿,都是双龙戏珠的造型。可谓将龙文化及龙形象应用到了极致。
游览过太昊陵景区中轴线上的各大建筑后,此时,若你信步来到东北方的陈州伏羲碑林,你就会在那里欣赏到几面“龙”字碑墙,墙上共雕刻有129个“龙”字,从最早的汉字甲骨文到繁体、简体,从篆书到隶、楷书,从历代名人到当代大家之手迹,笔墨峥嵘,绵延灵动。
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风格及独具匠心的装饰手法,让龙文化与中国书法无缝衔接,形成风格迥异、流派纷呈的书法艺术长廊,气势非凡,引人入胜,成为陈州伏羲碑林醒目的亮点。而从该碑林向南走进剪枝公园,龙形象的应用亦达到无所不在的地步。
松柏造型中有龙的生肖,有青龙戏珠,有双龙戏珠;还有中国古代神话四象中的东方之神青龙;园内还有几棵名为“龙爪槐”的树;景观大道旁淮阳独特的国家非遗项目泥泥狗造型,也被本地技艺传承人融入了龙的元素,愈加显得活泼而可爱。
游览完太昊伏羲陵景区之后,你是否会感觉到中国龙在该景区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在淮阳的大街小巷及乡村田野亦有很多龙的形象,它们或以龙命名,或以龙为典故,演绎出诸多关于龙的奇闻轶事,下期请跟随小编的镜头,继续探访龙文化在淮阳丰富多彩的传奇。
图文/编辑/玄子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