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没意识到,现代人的文化生活有着一股浓厚的“广东制造”气息。
从岭南武馆一路打上B站跨年晚会和国家大剧院的粤产舞剧《咏春》,拳脚之间,一招一式都给了全国人民亿点点“广式功夫”的震撼。
又从广东潮汕地区舞上伦敦街头的英歌舞,鼓点之下,一步一跃都给了世界观众亿点点“广府风情”的惊艳。
2023年,一句“告诉老默,我想吃鱼了”,让2280万人冲进广东江门只做三件事:吃高启强同款猪脚面、卖高启盛同款小灵通、看徐江同款等离子电视。
从数千年前的“文明洼地”成为今天的“文化高地”,岭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民间戏剧和影视剧的背书。但当数字化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时,将文化传承的重任单押注在艰难出圈的戏剧和影视剧上,显然远远不够。
更关键的是,能否探索出一条全民可参与、参与可持续、内容有底蕴的文化传承路?
游戏出身的文化企业补齐了这块拼图。
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582.34亿元,同比增长15.9%。而《2023广东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3年广东省游戏营收规模达到2450.8亿元,年增长率为15.8%,高于全国增速。
以三七互娱为例,2023年全年营收165.47亿元,旗下产品《叫我大掌柜》、《斗罗大陆:魂师对决》、《我是画卷修复师》等,都将岭南文化作为游戏内容元素或灵感来源,把岭南文化直观、趣味性地植入到游戏中,使其借助数字化的新形式,自然而然被用户所关注和了解。
当然,不论是传统动漫、戏剧还是“新中式”游戏企业,文化传承的核心都离不开四个字:吐故纳新。
具体来说,岭南文化是什么?
是从早吃到晚的广式早茶,还是过年期间巡演的舞龙舞狮,甚至是穿着人字拖,腰间别着一大串钥匙扫楼收租的包租公?
对比不同区域文化就会发现,岭南文化中既没有如天津相声、苏州评弹这般带有极强地域性特色的文化形式,也缺少四川大熊猫这样的具象化IP,连曾经活跃在影视屏幕上的包租婆也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看上去,岭南文化竞争力并不如其经济实力一样强悍。原因之一就是,当地文化IP不多也不强的现状,使得岭南文化尚未形成一种或几种颇具冲击力的具体形式。这导致当我们谈及岭南文化时,无法从零散的文化现象中第一时间找到足够具有确定性的文化代表。
所以,扩大围绕文化IP的内容生产是传承岭南文化的关键一步。
一种内容生产方式是强化已有IP。2021年底,一部国产动画电影《雄狮少年》把岭南“醒狮”文化推上大荧幕。故事以传承非遗舞狮文化为背景,讲述了广东乡下陈家村的留守少年阿娟和好友阿猫、阿狗在退役狮王咸鱼强的培训下参加舞狮比赛,师徒相互扶持,岭南少年从最初的“废柴病猫”蜕变为“热血雄狮”的广府故事。
自开启点映以来,《雄狮少年》的豆瓣评分一路飙升至8.3,被豆瓣收录于“2021年度榜单高分电影精选”和“豆瓣2021评分最高华语电影”。在电影热度持续高涨的同时,“醒狮”再次成为国漫新潮符号。
对动漫、影视企业来说,强化既有IP是成本相对较低和易于制作的方式。但对以打造“赛博新世界”为主要方式的游戏企业而言,比起强化IP,融合多元的文化元素,呈现完整的虚拟世界,打造全新游戏IP更符合游戏企业的生产逻辑。
以三七互娱旗下的模拟经营游戏《叫我大掌柜》为例,游戏以“宋朝商贸文化”作为故事背景,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设计,让玩家通过参与市井经营活动,穿越至千年之前,还原出经贸繁荣的北宋文化。
聚焦到宋朝下的岭南文化,《叫我大掌柜》在游戏场景中自然植入五羊雕像、骑楼、醒狮、龙舟等地标内容,根据岭南传统艺术如粤剧、粤曲、广彩和广绣等来设计人物角色和活动互动,将千年前的岭南文化在每一帧动画上实现3D还原。
为增加互动感,游戏中的“我”还能听其他“大掌柜”讲解粤语故事,参加趣味问答大闯关、广府醒狮以及木偶戏表演,让每一个游戏玩家都成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人。除了广府文化科普互动专栏的线上推出,《叫我大掌柜》在线下同步筹备举办大型联动活动,让文化传承从虚拟动画走向现实中的实际展演。
在线上游戏和线下互动的交错互补中,文化传承完成“从游戏中接收”到“在现实中输出”的闭环。同时,得益于不断的版本更迭和内容创新,《叫我大掌柜》打破了大量游戏“上线即巅峰”的尴尬现实,在长线运营的过程中实现文化效益和经济利益的闭环。
事实上,无论是“新中式”游戏,还是传统影视戏剧,都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演绎与包装。
但从参与人群来看,传统动漫影视,侧重于固定小部分群体的狂欢。而文化传承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破圈层、跨群体的全民接力。
简单来说,比起非遗传承人和影视演员的专业化表达,如何让每一位受众都成为文化传承人,是当前的文化企业需要解决的核心命题。
以三七互娱为代表的游戏企业给出的回答是,打造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功能性游戏,通过游戏互动、游戏展示等对年轻一代进行文化科普与感知,实现寓教于乐,释放游戏的多元价值。
如果说《叫我大掌柜》走的是设计美学和故事情节并重的路线,那么三七互娱的《我是画卷修复师》则将岭南文化内容作为游戏线索,强调的是互动性文化科普与传播。
游戏内容上,《我是画卷修复师》将16个极具广东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画卷拼图的方式融入其中。玩家需要将不同拼图摆放在正确位置,以完成这张非遗画卷的“修复”工作。
当拼图放至正确位置后,完整画卷下方就将显示出关于该非遗项目的详细介绍,包括文化兴起、艺术水平介绍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入选时间等基础知识。
简单的操作允许不同年龄层的受众都成为“非遗修复师”。但为让整个游戏环节更加紧张刺激,拿捏住富有挑战性的年轻体验者,三七互娱设计下的游戏限时随着关卡的逐级递增而递减。
限时闯关的模式让年轻体验者极容易对游戏“上头”。而在不断的尝试和拼图过程中,互动游戏进化成一场盛大的文化科普活动。
不过,简单的拼图H5的背面,也藏着三七互娱的设计和制作巧思。为还原这些非遗项目的真实面貌,三七互娱美术团队在绘制插画的过程中以真实的历史记录和相片记录为资料参考,十六幅非遗画卷的制作历时长达半年以上。
以其中一幅“舞火龙”的插画图为例,整个画面融合中国传统工笔画意,展现了广州市白云区均禾街省级非遗项目“舞火龙”的经典草龙造型,以国潮风作为非遗传承的美学立意。
而游戏玩家就在根植于现实基础之上的互动游戏中,找到非遗画卷的拼图,也找到文化传承在年轻人中缺失的那块拼图。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画卷修复师》代表的互动类科普游戏,修复的是虚拟画卷,弥补的却是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互动性弱、参与群体有限的现实缺憾。
广州市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院长江浩曾经说过:“谈岭南文化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些关键点或者痛点。第一个是IP不够,还有就是我们体验的一些场景,相对比较少。现在我们很多年轻人更希望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更希望全身心感受文化。”
这说明影视和游戏屏幕,不再是文化栖身的唯一地。
三七互娱也感知到这一趋势转变,在线上游戏开发的主线之外,还将触手伸至线下实地文化场景的开发,实现“线上游戏文化植入”和“线下文化活动开展”两条腿走路的文化传承方式。
2022年9月,三七互娱联合广州市委网信办举办“非遗广州红,邂逅元宇宙”跨界城市露营活动,打造广州首个非遗主题元宇宙虚拟营地。用户通过手机App或VR眼镜进入线上营地,就可以收听别具特色的粤剧故事和广东音乐,沉浸式欣赏舞狮表演,观看传统民俗活动舞火龙。
而线下的非遗营地,主办方更邀请广东音乐、广东醒狮、粤剧、粤语讲古、洪拳、广州剪纸和广式月饼制作、舞火龙等八个非遗项目进驻。此外,“非遗好好吃”“非遗好好喝”主题房车、“非遗好好玩”“非遗好好乐”主题天幕、“非遗好跨界”主题摊位等线下活动把岭南文化具像化融入受众的“吃喝玩乐”日常中,让文化伸手可触。
借助“元宇宙” “非遗”,三七互娱把平面游戏进阶为沉浸式的VR体验,打破地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数字赋能文化传播,拓宽传统文化传播与想象的边界。
当然,数字技术的赋能并不局限于简易的VR体验,三七互娱在线上游戏开发中实现了更高层次的AI植入。
以《斗罗大陆:魂师对决》游戏为例,其中的NPC角色“大师”打的拳法就是流传于岭南地区的洪拳。这套拳法精细而又复杂,在基础三形力量套路之外,拳师还要会练拳、掌、肘、爪、手等功夫,使用长棍、刀、枪等常用器械,在拳法表达上更是讲究拳师精气神和爆发力。
为了完整植入这一非遗技艺,三七互娱研发团队特地拜访洪拳非遗传承人,手把手学习洪拳动作,并通过AI动态捕捉技术,对洪拳的招式进行数字化加工,将现实中洪拳的一招一式复制进游戏角色演绎中。
更重要的是,洪拳向来被历代拳家视为不传之秘。而通过游戏的植入,向大众还原出最原汁原味的“洪拳配方”,创新弘扬非遗文化的新方式,实现对这套古老经典的“广式功夫”的现代化祛魅。
站在现在回头望,岭南文化传承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零散、各种独立的文化表象,到咏春拳传人靠着数十年学艺练就的精湛功夫一拳一脚站上国家大剧院,再到今天以三七互娱为代表的游戏公司,以弘扬传统文化的诚意不断磨砺出跨圈层参与的游戏精品。
可以说,游戏公司担负起文化传承重任后,文化表现形式的多元和互动性增强让岭南文化的代代相承成为一场全民参与的盛宴。广东的三千多家游戏公司,肩负着弘扬、传承岭南文化的职责,他们将文化传播内化为企业营收的源动力,让游戏因文化而富有意义,也让文化因游戏而历久弥新。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