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记录可查的,最早进入欧洲的中国瓷器,是下面这件元青白釉开光花卉玉壶春瓶,也叫“丰山瓶”。
丰山瓶进入欧洲后形态发生了变化:欧洲人给它加上了金属制成的壶盖、壶嘴、把手和底座,摇身一变成了一件执壶。
看到这里,估计已经有人忍不住笑出声了:好好一件瓷器非要跟金属强行嫁接,搞得这么不伦不类,欧洲人真是有(铁)趣(憨)呢(憨)~~
唉,宝哥哥不得不为欧洲人说句话了:瓷器和金属结合这事,其实是中国人先干出来的。
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两件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除了外壁上装饰有用金银平脱技艺制作的雀鸟团花图案,碗口和碗底也都用银包了边。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 唐
这说明,早在唐代,中国就有了瓷器组合金属的先例。只不过我们的画风明显比较克制,审美也比较在线。
所以欧洲人那叫“不伦不类”,我们这叫“陶瓷装饰工艺创新”。
不过,这种创新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借鉴了一种古老的漆器装饰工艺——釦(kòu)器法。
01 釦器是什么?《说文解字》中说:“釦,金饰器口。”
金,泛指金、银、铜等金属,意思是说用金属加固和装饰口沿的器物,就叫釦器。
釦器最先诞生于漆器领域。
我国使用漆器的历史长达8000年,最初的漆器都是厚重的木制胎体。小型漆器还好说,一旦用来制作大型用具,就会变得十分笨重,不方便提取搬动。
河姆渡遗址出土漆碗 距今有7000年历史
于是,大概到战国中期,一些漆器上出现了用来提握或承重的金属部件,例如环、钮、鋬(pàn,把手)、足等。
彩绘漆云凤纹樽 西汉 故宫博物院藏
后来,随着铁器的推广和制胎技术的提高,木胎变得越来越轻薄,甚至出现了脱去胎骨的夹纻胎。
然而这些轻薄的胎骨也有着明显的劣势:一旦使用时间久了就容易磨损甚至崩裂。
开裂的彩绘出行图夹纻胎漆奁 战国楚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于是,人们参考之前金属部件的灵感,在这些漆器的口沿、器身及底部镶嵌上一圈金属制成的釦带,用来增加牢固度,防止器物开裂。
釦器,就此诞生。
彩绘云气纹银扣口鸭形勺 汉代 扬州博物馆藏
釦器的诞生,虽然源于实际的功能需求。但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这些金属釦带在加固防护之外,还能够让漆器显得更加精致华贵,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
于是,这种两全其美的技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很快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并在西汉时,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期。当时的有钱人家,连酒杯都要镶上一圈银釦带。
“今富者银釦黄耳”——《盐铁论•散不足》
贴金箔彩绘神兽云气纹五子漆奁 汉代 扬州博物馆藏
也正是由于这些有钱人的追逐,釦器的实际功能被淡化,装饰功能则逐渐被放大,发展到后来甚至成为身份的象征。
02 一般人用不起的奢侈品按照金属质地的不同,釦器可以分为金釦、银釦和铜釦,使用的时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珍贵的黄金釦器,只有皇帝本人可以用,连皇后都得用次一等级的银釦。
高祖南面,幄绣帐……黄金釦器。高后右坐……白银釦器。——《汉书志》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汉代墓葬中出土的真正意义上的黄金釦器只有一件——广州南越王墓的金釦漆卮。
复原金釦漆卮(金釦为出土原件,漆器为复原品)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唉?不是说只有皇帝能用吗?南越王这名字一听就只是个诸侯王啊!
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的墓,而这个赵眜在汉武帝刚当上皇帝没几年的时候,曾经自立称帝。这件黄金釦器,应该就是他称帝后的用具了。
至于那些没胆子造反的,上到诸侯王,下到地方官,用的最多的还是银扣或者鎏金铜釦。有的甚至连金都不鎏,直接用铜釦。
天长三角圩汉墓出土的银釦月牙形双层漆盒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最低等级的铜釦器,也是普通百姓是承担不起的,所以说,拥有釦器,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由于釦器在上流社会中的这种广泛流行,导致这种装饰技法还进一步拓展到了其他工艺领域,出现了镶嵌釦带的玉器、玻璃、象牙等本身已经足够贵重的器具。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铜釦玉卮
不过这种辉煌非常短暂,到东汉时,官方不再推崇釦器,没有了朝廷背书,釦器开始走下坡路。
蜀汉釦器,九带佩刀,并不复调.——《后汉书·皇后纪》
东汉以后社会动荡,再加上制瓷技术走向成熟,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瓷器取代,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釦器都处于衰微状态,只有少量出土。
03 跨界复出虽然曾经红极一时的釦器走向了衰落,但是“釦”作为一种奢华的装饰工艺,却被保存并流传了下来,并最终在唐代的时候,通过瓷器,再次回归。
前面提到的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秘色瓷碗,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镶釦瓷器。
彼时,瓷器正在由高档奢侈品向普通日用品转化,平民百姓努努力也都能用得起。所以,镶釦瓷器的诞生很可能是贵族阶级为了区别于普通百姓,凸显自己的身份。
晚唐钱宽夫妇墓出土的白瓷云龙把杯与杯托
当然,虽然出发点是提高格调,但给瓷器镶“釦”也确实能减少使用过程中的磕碰、磨损,还是有不容忽视的实际功能的。
而将这种实际功能发挥到极致的,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
定窑为了提高效率,创造性地发明了覆烧法,也就是瓷器在窑炉中烧制的时候是扣着放的,为了防止粘连,口沿部分是不上釉的。
这就导致了定窑一个显著的缺点——芒口,也就是烧成之后的器具口沿部分直接露出胎体,质感粗糙。
为了克服这种缺陷,定窑的产品广泛采取了“釦器法”,在口沿部分镶嵌上一圈银质或铜质的釦带,即实用又美观,业界称之为“金装定器”。
定窑白釉刻花萱草纹盘 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定窑白釉印花缠枝芙蓉纹花口碗 北宋 故宫博物院藏
不知道是金装定器的引领,还是宋代盛行的仿古风气的带动,总之宋代时包括汝窑、官窑、建窑在内的各大窑口都有生产镶釦瓷器,即使它们并没有芒口的缺点。
汝窑水仙洗 北宋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官窑青釉方花盆 宋 故宫博物院藏
曜变天目盏 宋 日本藤田美术馆藏
宋朝官方甚至设立了专门的“棱作”,只负责给各类器具镶口,民间也有专门镶金属口的作坊。
不过跟镶釦漆器在汉代的昙花一现一样,镶釦瓷器在经历宋代的繁荣之后,也就基本上归于沉寂了。
虽然存在时间短,但镶釦瓷器在当时可是顶级的奢侈品,尤其是镶金釦的:宋仁宗曾经下令“非三品以上官及宗室、戚里之家,毋得用金釦器具, 用银釦者毋得涂金”。
所以回到最初那个问题,怎么让你家那些普普通通的瓷器变成奢侈品?
答:镶个釦就好了,反正现在也没人限制你,金银随便选。但前提是你还能找到专门镶釦的匠人。
更多内容,请关注“baokuchina”
本文为“宝库”原创,转载请私信“baokuservice”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