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Sir本不打算说。
《诛仙Ⅰ》。
无他——
兴趣不大。
程小东《白蛇传说》8年后再执导筒,101分钟的时长,要装下《诛仙》中的仙侠世界,请问你觉得成功概率几何?
然而电影上映后,还是炸了。
话题彻底脱缰,粉丝和黑子互捶。
乃至于电影本身,再难以找到一寸安静讨论的空地。
哦?
Sir的兴趣来了。
《诛仙Ⅰ》是烂片吗?
得承认。
虽然是两股极度分裂的力量撕扯后的结果。
但5.3的评分,大抵不冤。
在对原著小说删繁就简后,电影得到一个近乎套路的故事。
张小凡,幼年目睹全村遭到*害,被带入青云门修炼。
十年后的他,没练出什么实力,只做得一手好菜,最大的*是和师姐谈恋爱。
同时,为应对魔教来袭,青云门举行了一场比武大会,他也被要求参加……
可见在这个剧本中,构成张小凡行为动机的有三大动力——
短期:比武。
中期:爱情。
长期:复仇。
可惜。
《诛仙Ⅰ》的硬伤就在于张小凡的乏力。
整个故事的发展不是由他推动的,虽然被置于镜头中央,但更像个局外人。
始终被外界的压力和意外裹挟着向前挪动。
仇。
他不想报。
与其去恨一个不知道在哪儿的仇人
不如好好珍惜现在身边的人
武。
他不想比。
爱。
他是爱了。
但他为追求心爱的师姐做过什么呢?
唯一一次为了爱情的努力,是偷看到师姐和师哥约会后,哭嘤嘤地跑走,然后对着山崖喊了几声“我喜欢你”。但怕人听见,很快又跑走了……
够了。
你也许说张小凡生性善良,与世无争。
OK。
Sir理解这是欲扬先抑,是角色逆袭前的卑微。
但总得有成长,有觉醒,有爆发吧。
影版《诛仙Ⅰ》只拍了半个张小凡——
单纯善良的那一半。
执着、刻苦、坚定、不屈不挠的另一半,仍下落不明。
《诛仙Ⅰ》如果接下来还有Ⅱ、Ⅲ……
当务之急是为张小凡找到内在驱动力。
而不是光坐在那:
烧火棍,你自己动。
电影中有一只出现得很突兀的神兽。
这场戏除了告诉我们《诛仙Ⅰ》宇宙里有神兽存在,就没用了,神兽再也没有出现过。
想必,是为了拍下一部埋下的伏笔。
但问题也在这。
如果第一部的故事都没讲清楚,观众又怎么有兴趣期待续集呢?
好了。
《诛仙Ⅰ》大致和Sir预期的相符。
不过,也并非一无是处,有些地方还有惊喜(留待后面说)。
聊过电影。
Sir更想聊聊那些无关电影的声音。
叫嚣的,粗暴的,耸人听闻的。
全都是流量的锅吗?
恕Sir直言。
不是。
在观影过程中,没有哪个演员让Sir感到特别尬。
他们的问题在于单薄和空洞。
新生流量中的一位,肖战。
在演,大体还是电视级的演技,大银幕看仍有瑕疵。
但讲真。
就和刚才分析的一样,张小凡这个角色最大的问题不是在剧本吗?
另一位,孟美岐。
也看得出在演,问题是没演出大家心目中碧瑶的样子。
因为想演得酷、狠、凌厉,她用力过猛,白眼翻得多了些。
但,她不像碧瑶这一点。
造型难道不更应该背锅吗?
△ 《诛仙》网游中碧瑶的形象
整部电影看下来,演得比较舒服的也有。
点名表扬唐艺昕和代旭。
不光流量的演技还不足。
就连演技派也没发挥好。
陆雪琪的师父水月大师,大家都说是照着灭绝师太在演。如果Sir不说,你认得出来这是叶童?
刘端端,《绣春刀2》中扮演信王,亮了,但在《诛仙Ⅰ》里就泯然众人。
你能说他们没有演技?
一个角色是否塑造成功,除了演员演技,还要看剧本有没有给他们施展空间。
老戏骨如此,何况新演员。
如果说《诛仙Ⅰ》是一个木桶。
那么流量演员也并不是漏水的那根最短的木板。
无意得罪。
《诛仙Ⅰ》的看点和缺点,很大程度都来自于程小东导演。
比如,比武被吐槽没有玄幻感,只是肉搏格斗。
比如,无厘头的搞笑桥段,让碧瑶不机灵,仿佛铁憨憨。
还没看出来吗?
这是一部程小东用港片配方拍的《诛仙Ⅰ》。
他本人,金像、金马最佳武术指导拿了个遍。
你说《诛仙Ⅰ》玄幻感不足,那是因为他本来就是按武侠思路拍的。
你说什么年代了,还用接吻堵嘴这种烂梗。
因为《倩女幽魂》,他拍的。
这才是《诛仙Ⅰ》的要害——
你想看新世纪网文中的玄幻,但程小东能给的,只有他的老一套。
而。
还有人注意到吗?
这部电影动作特技熊欣欣,配乐泰迪罗宾,造型师奚仲文。
对。
他们都是老资历了。
但这一次的工作完成得如何呢?
你踩,你赞,Sir都不拦。
关键是你得愿意认真看,用心去批评。
Sir最不愿意看到的是。
一部电影里,编剧、导演、武术、配乐……大家都不去看了。
我们回避一部电影真正的问题所在,假装看不见。
只骂流量。
为什么?
因为骂流量,最有流量。
这才是讽刺的地方——
某些对流量咬牙切齿的人。
恰恰他们的眼里,能看到的只有流量。
现在还有人关心电影本身吗?
一个感叹。
Sir在看《诛仙Ⅰ》的豆瓣短评时,翻了两页,发现无论好评差评,一个熟悉的豆瓣大V都没有了。
被顶得最高的评论,点进去看,很多人只标记了两三位数,甚至个位数的电影。
(没图,Sir就不挂人了)
Sir的意思当然不是说这些人是水军。
但一个动向是——
资深的、有建设性的评论,正在从豆瓣退场。
它越来越像一个非核心影迷圈层的竞技场。
各种与电影无关的意见,在这里赤膊相见。
容Sir不点名地挂一些高论。
奇文共赏。
有人刷五星,就有人刷一星。
为了反控评而控评。
还有些人,Sir怀疑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骂“商业片”。
赚钱是原罪?
商业片等于烂片?那《复联》呢?
骂“洗钱”。
请问什么叫洗钱?
把黑钱洗成白钱,白手套要抽成吧,打个比方说100块可以洗出80块来。
而《诛仙Ⅰ》呢?
投资5000万,票房预期3.84亿,盈利没问题。
能把钱越洗越多的洗钱渠道,如果真的有,麻烦也介绍给Sir好吗?
还是一句话。
电影怎么烂,你就怎么骂。
而不是用臆想的阴谋论,代替基本思考,代替影迷的基本修养。
Sir不惊讶于这些荒谬的话。
而是惊讶于居然有这么多人点了“有用”,把它们推向最高。
乃至于这样的仇恨——
*。
“只有*了《诛仙Ⅰ》,才能拯救中国电影。”
且不说有没有电影应该被*死。
《诛仙Ⅰ》就真的一文不值?
不得不提影片最后半小时,鬼王宗出场时,那4个设计独特的恐怖角色。
一个控制傀儡娃娃;
一个把带刃盾牌当作脚;
一个能把人拉进肚子里;
还有一个白面妖女,张嘴是吸人精血的血盆大口。
他们一出场,就*死了数十个正派人物,毫发无损,如入无人之境。
这几个角色的视觉效果不错,尤其是把人一切为二的这个镜头,相当邪典,远胜于正派人物清一色的大布长袍。
伴随着他们出现,电影气氛也陡然变了。
从之前的一派安宁祥和、其乐融融,瞬间转变为怪异、恐怖和死亡;
喜剧片,变成了恐怖片。
张小凡之前见识的都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仙界绮丽,人人皆善,生活毫无危险,所以他也没有磨练自己的必要,脑中所想,也都是儿女情长。
然而,这种从美好到恐怖的急剧转换,使他顿时失去了对世界的一切信仰,世界观崩塌。
纯真何用?善良何用?
统统去死。
《诛仙Ⅰ》的故事是无聊,硬伤也客观存在。
Sir明白今天的观众对流量电影的抵触。
Sir也明白对《诛仙Ⅰ》的讨伐,来自于人们对流量明星统治审美的恐惧,来自于人们对电影评价公信力失效的恐惧。
但这些,都绝不是我们“*死”流量,“*死”《诛仙Ⅰ》的理由。
想到《诛仙Ⅰ》结尾。
击退鬼王宗后,张小凡成魔。
这时候,他的师门怎么做的?
“为了天下苍生,*!”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