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七猫史馆
编辑 // 七猫史馆
前言对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早期的记载已经没有记录了,但是我们都知道鼎盛时期的奥斯曼也是跨越三大洲。
今天就来浅谈下奥斯曼帝国。
那么奥斯曼一世领导下的奥斯曼帝国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奥斯曼一世其实并不是我们熟知的那样,是一个狂热的战争爱好者,他呢不仅不鲁莽,反而更喜欢静待时机。
对于邻国或者好友这些,起先不会直接就去干,而是先观察观察、顺便向邻国学习新文化,新能力。
就是因为这样,过了几十年,奥斯曼人的土地领土才向外扩张了100公里仅此而已。
奥斯曼一世继位君王后的第十二年,才和拜占庭的军队第一次发生冲突战争。
他率军攻打客云希萨尔,在希腊人的援军到来时,奥斯曼人的骑兵用一次凶猛的冲锋就击溃了他们。
这让奥斯曼一世威名远播,许多加齐战士从小亚细亚各地赶来加入了奥斯曼人的军队,奥斯曼成为了小亚细亚最为人所敬仰的国度。
在多年的攻打围城后,奥斯曼一世最终还是击败了拜占庭。
没想到拜占庭现在还是内乱,外部受敌,内部不合,百姓无奈。两位君主都想争王位,无力支援布尔萨,布尔萨的指挥官和军队军心动荡,势力衰败。
所以,布尔萨的全体军队向奥斯曼一世投降,还主动归依了伊斯兰教。布尔萨成为了新的首都,这座城市被改造为充满艺术和学术气息的都城。大量的新建神学院、伊斯兰学校将布尔萨变成了教育之都。
布尔萨自此也就作为了奥斯曼帝国的第二个首都,而且也是教育之城,这里的乌里玛阶级是帝国的重要组成之一。
奥斯曼一世去世后也就被埋葬在了布尔萨。他的几位继任者也被埋葬在了这里。
因此这座城市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一处小圣地。奥斯曼一世的陵寝上刻着一句祈祷词,这句祈祷词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加冕词。
每一位新君主即位都要手持奥斯曼之剑,并口颂“愿他媲美奥斯曼”。
奥斯曼帝国一个存在了600多年的政治实体,极盛时地跨三大洲,治下民族,宗教,文化,阶级众多。
任谁挑出帝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做对比都有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谁都无法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对于整个帝国。不如说些帝国带给后世的影响吧,一统传统贸易线路,促使新航路的开辟。
向西传播伊斯兰教,给巴尔干这个火药桶继续添药。统治期间一方面塑造了许多人类史上巧夺天工的奇迹,另一方面疯狂的压榨又不善治理导致了许多治下地区持续的衰落。
行政的划分成为了西方解体帝国,划分新国家的依据。晚年病急乱投医搞出的突厥民族主义至今还是飘在人民头上的幽灵。
精彩,很精彩,这个帝国600多年历史,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纷至沓来。
沙场上的金戈铁马还是朝堂上的刀光剑影都足够带劲。重复,很重复,奥斯曼帝国简直是一个现代人了解帝国兴亡最好的例子,他毫无保留的把历史上帝国崛起,衰亡的过程全演了一遍,让人感叹历史原来是车轮。
梦幻,很梦幻,所有人眼看着他高楼平地起,但是又眼看着他墙倒屋塌被众人踢。
帝国的历史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就是那一瞬间,但是他集合了众多的矛盾,足够任何一个个体,观赏他的遗体,阅读他相关的书籍。
品味一个梦一般的传奇。
对于奥斯曼帝国的继承制也是非常奇葩。
所谓的奥斯曼继承法,就是没有继承,纯靠武力解决,能动手的绝不动嘴。大家都是靠打一架来决定谁当老大。
西面的拜占庭,东面的帖木儿,不比奥斯曼打的热闹的多?
为啥其他帖木儿和拜占庭出不了神君呢,因为这种继承法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外部干涉:显而易见,内战是入侵一个国家最好的时机,拜占庭在两约翰内战期间受到了保加利亚,奥斯曼,塞尔维亚的连番入侵,几乎丢光了巴尔干;
帖木儿帝国在瘸子本人死后的内战中丢了阿塞拜疆,在沙哈鲁死后的内战里丢了伊朗,他们最后也选出了自己的神君巴布尔。但是乌兹别克人趁机南下,立足未稳的巴布尔只能跑去印度当皇帝了。
但奥斯曼就没有这个问题,它是圣战前线国家,对于伊斯兰世界来说,主动进攻奥斯曼非常不圣贤。对于东正教诸国来说,伊斯兰教整体势力太大,奥斯曼不打来就万幸了。
2.地方割据让王子们建立各自的权力中心锻炼能力,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权力中心一但形成,想消灭它们可不那么容易。
在后续的继承战争中,占据上风很容易,但面对易守难攻的堡垒和势力庞大的土豪,新皇帝往往也只能妥协,用自治权来换取名义上的臣服,这导致皇帝的权力不断缩水。
但奥斯曼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支撑奥斯曼大军的不是小亚细亚的人力和税收,而是从东方来的圣战者,也就是加齐武士。
取得苏丹的名号,聚集大批的加齐武士,然后劫掠基督世界,奥斯曼的苏丹根本不用管那些地方上的自治势力。
实际上,一直到15世纪晚期,帝国对小亚细亚内陆的控制依旧非常薄弱,上千人的“匪寨”比比皆是。
3.摧残经济:这一点显而易见,拜占庭为了两约翰内战,把皇冠都卖了,各种雇佣兵在大肆抢劫,战后拜占庭的人口和经济都大不如从前,皇帝甚至打不过一支500人的塞尔维亚小队。
这些问题在奥斯曼帝国不存在,奥斯曼帝国主要的士兵来自于东方的加齐武士,主要的财源来自于基督世界,小亚细亚打的再惨,也不影响帝国的实力。
奥斯曼能够代代神君的真正原因,是他处在伊斯兰圣战的最前线,而且伊斯兰势力整体占优。
要不是奥斯曼能聚集加齐武士劫掠西方,它打上两次内战就得完蛋。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纵横欧亚非6个世纪500余年的“奇怪”之物,他的分期不仅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就是对土耳其人自己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故只能姑妄言之。
他的兴亡与蒙古帝国、奥匈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密不可分:他兴于蒙古帝国的强盛;盛于蒙古帝国衰落与匈牙利、奥地利的覆亡危机;
衰于俄罗斯兴盛与奥匈帝国的中兴;又与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相继败亡于一战及其引发资产阶级革命。
他的建国与兴起时期看不出非常明显界限,只能粗略地描述为:从13世纪蒙古帝国西侵,土耳其人从乌兹别克突厥分离并西迁至小亚萨卡里亚河流域,世纪之交奥斯曼一世独立建国。
至15世纪中叶征服拜占庭帝国。其中征服拜占庭帝国及巴尔干诸国的战争就打120余年,期间。
一度被帖木尔复兴蒙古帝国的战争所打断,并招致拜占庭与巴尔干诸国强烈反抗,延缓了战争的进程。
这个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强壮到了足以使欧亚望风而栗的程度。
他的强盛期也非常模糊,大约可以划界于: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
在中欧,征服匈牙利,兵至维也纳,奥地利卧薪尝胆,为了避免被覆亡被迫承认奥斯曼为匈牙利宗主国。
谁也没想到日后的维也纳会空前强盛,奥斯曼的这波操作属于防护鬼三。为日后的苦主留下了强盛的机会。
在东欧,将强大的克里米亚汗国收为番属,但征服莫斯科公国失败,这也是奠定帝国走向衰败的第一步。
在亚非,控制了几乎整个黑海沿岸、地中海东岸与南岸,阿拉伯半岛的红海沿岸与波斯湾西岸地区。
到17世纪初,奥斯曼帝国的领土面积已经超过了450万平方公里。它的强盛还在于其政治、宗教的开明性与包容性。
作为伊斯兰国家不仅庇护伊斯兰教徒,也非常注重庇护犹太教徒,都说犹太人聪明。把他们从被排挤基督教国家接到帝国的领地生活;
同时又与多数基督教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是欧洲相当重要及受接纳的政体,与法、英、荷兰缔结军事同盟,抗衡西、意、奥。
他的衰落期相对比较清晰,尽管在衰落的初期还是一直在打打**,而且没有完全停止军事扩张。
所以感觉奥斯曼帝国之所以强盛是因为伊斯兰的开明,但是衰落也是因为伊斯兰的保守,
成也伊斯兰,败也伊斯兰。而且在当时的葡萄牙人已经在战争上开始大规模的使用火枪了。
而奥斯曼因为当时宗教界的反对不能用危险性武器,这才导致在战场上依然舞刀弄枪,全部都成火药下的炮灰。刀剑再厉害也没有火药厉害。所以奥斯曼逐渐落于下风。
后来欧洲逐步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而奥斯曼帝国依旧原地踏步,自认为自己还是最先进的,这也就奠定了奥斯曼帝国的灭亡。
在最后一次进攻维也纳的进程中以失败告终的那一年,奥斯曼帝国就再也不打打**了。实力不允许了。
无奈之下与奥地利等中东欧洲列强国签订了《卡洛维茨条约》,将匈牙利让给了奥地利,使奥匈帝国得以中兴。
在此之后,与新兴的俄罗斯帝国进行了长达200多年战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至一战之前已经衰弱不堪。
也正是由奥斯曼帝国的衰弱不堪才形成矛盾重重的“巴尔干火药桶”,只因萨拉热窩的一颗小小的火星,就点燃了一战的熊熊烈焰。
这场灾难不仅屠*了6000万生灵,也埋葬了奥斯曼帝国与他的两苦主:俄罗斯帝国与奥匈帝国。
1917年的俄国资产阶级“二月革命”埋葬了俄罗斯帝国;
1918年奥匈帝国战败投降,随即解体覆亡;
1923年战败后仅存至小亚半岛与土耳其海峡对岸伊斯坦布尔等残存领土的奥斯曼苏丹被资产阶级推翻,
随之奥斯曼帝国灭亡。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