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岁孩子每天触网 3 小时、母亲午休被孩子刷走 2.8 万元、32.9% 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 …… 这些真实发生的案例和数据触目惊心。为何越来越多的低龄儿童会迷失在虚拟世界?如何为低龄儿童构筑网络防线?
1 沉迷游戏、被骗充值:
这些低龄孩子怎么了?
"警察同志,能帮我教育下孩子吗?他才 5 岁,就拿我手机玩游戏还充了钱。"安徽省六安市的张女士带着 5 岁的儿子小涛来到六安市城南派出所报警,张女士说,平均算下来儿子每天接触网络至少有 3 个小时,如果不让他玩的话,就会生气、哭闹。
张女士的爱人常年在外地工作,张女士每天上班时,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为了让孩子能自己学点东西,张女士在小涛 2 岁多时,就买了儿童平板电脑。由于儿童平板可以设置时间自动锁屏,张女士每天便给小涛两个小时的"平板时间",下班后,小涛也会拿着她的手机看约一小时的动画片。
事发当天,张女士回家后正在打扫卫生,小涛对着手机喊了他最喜欢的动漫人物奥特曼,就跳出了奥特曼的相关游戏"奥特曼之格斗超人"。小涛便下载了这款游戏,在体验过程中进入了支付页面,由于张女士手机的锁屏密码和支付密码一致,短短十几分钟,小涛就完成了下载和充值。
无独有偶。安徽省芜湖市的刘女士在午休时,被沉迷游戏的女儿转走 2.8 万元,也因此报警求助。
小青和妈妈来到派出所报警
刘女士的女儿小青今年 10 岁,由于去年疫情期间需要上网课,刘女士便给她注册了一个 QQ 账号,方便小青用平板电脑上课、交作业等。一天,小青看到一个网络博主发布的"一天免费领游戏皮肤"信息,就主动加入了对方 QQ 群,并和 QQ 群主成为好友。
在这个群主的"指导"下,小青趁刘女士午睡时,拿走了她的手机,躲在卫生间将门反锁后,按照要求一步步点开了链接、发送验证码直至完成转账。其间,刘女士听到了几声短信提示音后醒来,去卫生间找小青,等到小青打开门后,刘女士发现自己手机里的 28397 元分 3 次被转走。小青跟刘女士说,这是为了激活游戏的免费皮肤,对方说激活后就会将钱退回。"现在都是手机支付,孩子平时不接触现金,对钱也没有概念,自己被骗了也不知道。"刘女士说。
10 岁女孩小青加入了某网络博主给的 QQ 群,然后在管理员的提示下转走了妈妈手机钱包里的 28000 多元钱
2020 年 5 月 13 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 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对于低龄群体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32.9% 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多名办案民警认为,网瘾低龄化趋势明显,网络诈骗也开始瞄准缺乏辨别能力的低龄人群。
2 "触网"低龄化、实名制难落实:
谁让孩子误入"深渊"?
那么,为何会出现大量低龄网民?半月谈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
一是"触网"便捷化。《2019 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调查发现,未成年网民使用各类上网设备的比例,依次是手机(93.9%)、电视(56.7%)、台式电脑(45.0%)、笔记本电脑(31.5%)、平板电脑(28.9%)。未成年网民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的达到 74.0%,其中自己有上网手机的为 63.6%。
受访者认为,有可上网的设备是"网瘾"低龄化的直接原因。上述案例中的张女士和刘女士都表示,自己平时工作比较忙,就早早给孩子买了平板电脑。"认为孩子有东西玩就可以了,就不会来打扰我,有时回家也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现在才意识到,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张女士说。
安徽省定远县公安局蒋集派出所民警王洪超在其接触的相关案件中发现,过早接触手机、平板或沉迷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往往是父母关注不多,或者由爷爷奶奶隔代教育,给了孩子较早使用手机、接触网络的空间和机会。
二是缺乏陪伴和亲密的亲子关系。"许多家长要么没时间陪伴孩子,要么在陪伴时做别的事没有真正优质的亲子时光。"安徽省合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会会长林林认为,沉迷网络或游戏的孩子,往往是现实中和家庭没有很好的亲密关系,因此转向网络寻求温暖,觉得在网络中会获得认可和陪伴。
王洪超说,他曾接触过一起案件,孩子要办理电话卡注册游戏账号,被拒绝后跟父母发生争执,最后拿刀威胁父母。其父亲做生意平时比较忙,母亲则*几个月了,对孩子的关注度比以往相对减少,让孩子心存不满。加上孩子的父亲在教育过程中比较严厉,方法相对比较粗暴,这些都容易导致孩子向网络逃避。
三是网络平台审核不严,网游"实名制"落实不到位。张女士和刘女士均对幼儿为何能够轻易下载游戏软件发出了质疑。"好多视频平台,可能本身内容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总是会弹出小广告,孩子随便点一下就会跳转到下载界面或者使用界面。"张女士说,这些平台审核不严,对尚无辨别能力的儿童来说极具诱导性。
六安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民警邹钧认为,一些网络游戏的"实名制"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一些未成年人会拿着父母、兄长的身份证注册账号,很方便就可以不被"防沉迷"。
3 全国超 2 亿学生网民:
如何筑牢防线拉高底线?
2 月 3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 4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9.89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70.4%,其中,学生网民最多,占比 21.0%。按此比例,学生网民人数超 2 亿。
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网民群体,受访民警、家长、心理学专家等认为,应筑牢防线,拉高底线,让网络成为工具而非"深渊",减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一是应该明确儿童触网的年龄"底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欧洲一些国家已对儿童使用电视、电脑、手机的情形做出限制,但我国过去不够重视,相关法律规范不够健全,社会上也没有形成共识,有的儿童不到一岁就会被家长塞手机进行安抚。应对儿童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作出一些限制,比如多大年龄的孩子不能接触手机,让父母有基本的常识和了解。
二是学生用网应有明确的时间和内容"红线"。最近 ,教育部印发通知: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对此,各方认为,除了校内禁止外,校外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也应有明确时间标准和使用范围,如什么年龄段使用手机不得超过多长时间,学生使用手机应在哪些范围内。家长也应以身作则,减少自身使用手机及网络的时间,给未成年人树立正确榜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是完善平台监管,建立多道"防火墙"。多名受访家长和基层干警建议,完善相关设备的下载功能,下载网络游戏或者跳转网页游戏时,应当设置提醒或密码功能,减少游戏的"易得性"。同时,净化未成年人常用软件如社交平台、视频平台上的游戏广告,减少自动跳转的可能。此外,游戏平台在注册、充值时应进一步加强技术识别手段,采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多重身份验证,减少未成年人盗用父母身份及转账的可能。
半月谈记者:周畅 金剑 |
来源: 半月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