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班牙音乐的民族特色
西班牙是欧洲保留本民族音乐艺术特色最多的一个民族。西班牙民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他们热爱音乐舞蹈,日常生活常常由音乐舞蹈相伴随。
由于西班牙地区与地区之间山峦的阻隔,相互交流相对较少,每个地区都有各自不同风味的歌舞,如源自西班牙本土的探戈舞、霍塔舞、波莱罗舞、阿拉冈涅兹舞,玛拉归纳舞等各自保持着自己的特殊格调,这些绚丽多姿的西班牙音乐舞蹈充分表现西班牙的音乐舞蹈的民族特色。
这些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不但深刻地影响了西班牙本国的作曲家,而且许多外国作曲家,被西班牙的音乐舞蹈所感染,创作出具有西班牙特色的乐曲。
例如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俄国民族乐派音乐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西班牙随想曲》,西班牙血统的法国作曲家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等具有非常鲜明的西班牙民族特色。
二、西班牙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小提琴家——萨拉萨蒂
萨拉萨蒂是浪漫主义时期西班牙最具民族特色的小提琴家。他的演奏风格轻灵飘逸,音质纯净,音色甘美,使听众一个个仿佛着了魔般的如醉如痴。
他是一个天生的炫技高手,演奏慢乐段时珠圆玉润,纯净清澈,演奏快乐章时又如水银泻地,玲珑剔透,被称为“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帕格尼尼”。
萨拉萨蒂(1844年3月14日生于西班牙北部的潘普洛纳;1908年9月20日卒于法国比亚里茨)萨拉萨蒂是西班牙的巴斯克族人。
他的家境贫寒,父亲是军乐队队长兼小提琴手,他5岁起跟着父亲学习小提琴。
这个头发卷曲,眼睛又黑又亮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一种神童般的禀赋和悟性。
8岁时他已经能够跟着父亲去各地表演了。为了让儿子接受更正规的音乐教育,父亲把他送到首都马德里,师从著名小提琴教师萨埃兹。
萨拉萨蒂住在老师的家里,耳提面命地接受老师的教诲,果然琴艺大进。
不知怎的小提琴神童的名声终于传到皇室耳中,于是10岁的萨拉萨蒂被请到了宫廷中,在国王大驾前当场演奏,结果听得那些皇亲国戚们不住地颌首称赞。
伊萨贝拉王后当即把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琴作为礼物赠送给这个可爱的孩子,并许诺将承担他未来进一步深造的全部费用。
于是两年之后,萨拉萨蒂来到法国巴黎,拜法国小提琴学派的杰出代表阿拉尔(1818-1888年,任巴黎音乐院教授达三十二年之久)为师。
其实萨拉萨蒂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在跟阿拉尔学琴之前他已经掌握了十分完备的技术。
事实果真如此,他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学完了小提琴全部的课程。
但为了学习作曲与和声,萨拉萨蒂又专门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了六年,这无疑为他日后创作小提琴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861年,17岁的萨拉萨蒂以小提琴、和声和视唱三门学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为该院当年最优秀的毕业生。
从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就开始了他那行踪不定、享尽荣耀的演奏生涯。
他的足迹遍及五大洲,到处受到盛况空前的热烈欢迎。直到1870年才回法国,在巴黎举行一系列音乐会,这时他已经是世界闻名的音乐家了,1876年在维也纳演出获得很大的成功。
与德国小提琴学派的大师约阿希姆倡导的“演奏要忠实于作品原作精神”的原则分庭抗礼,萨拉萨蒂是那个时代“炫技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也许炫技是深藏于拉丁民族热情四溢的民族精神中的内在需求,以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为代表的19世纪小提琴表演艺术的主流对于听众的引人入胜仍是每位小提琴家所心醉神迷、倾心向往的。
萨拉萨蒂无疑具备了这种炫技的资本,他是一位天生的炫技高手。
他的演奏风格轻灵飘逸,音质纯净,音色甘美,技巧完善。欣赏他的琴声宛如聆听夜茑在歌唱,在他的琴声中既有松涛的巍峨沉吟,更有流水的柔美缠绵。
他的演奏使听众们一个个仿佛着了魔般的如醉如痴,而他的琴弓便是点石成金的魔杖。
他同时代的人这样赞叹道:“在萨拉萨蒂演奏的时候完全听不出弓子在琴上运动的痕迹,弓毛也好,松香也好,换弓也好,什么也觉察不到,没有一点费劲和发紧的感觉—他的表演自始至终就像闹着玩儿那样的轻松,可是听起来一切又都那么理想。”
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弗莱什(1873-1944)也盛赞他“好像是个下凡的天仙”,“他拉起琴来在技术上简直灵活透顶……你一面听,一面只有叫绝的份儿。”
其实,萨拉萨蒂的先天条件不算好,但他却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巧妙地设计,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他采用的揉指幅度大而缓慢,因而音色就显得特别饱满甜美。
他的弓法也出神入化,压弓的力量很小,换弓不露痕迹,这就使他的琴声既辉煌又流畅。演奏慢乐段时珠圆玉润,纯净清澈;演奏快乐章时又如水银泻地,玲珑剔透。
从他演奏自己创作的《流浪者之歌》中就可以充分体味到这两者兼而有之,天才绝伦的演技。
萨拉萨蒂一生积极宣传新的音乐作品,对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起了重大影响。
他的辉煌业绩不免博得许多作曲家对他的敬意,有许多小提琴曲都是专为他而作的。
法国作曲家圣桑把他最出色的小提琴作品《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哈瓦涅斯》都题献给他;而圣—桑的朋友拉罗也不甘人后,把自己的《f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西班牙交响曲》都题献给了萨拉萨蒂。
德国作曲家家布鲁赫很有意思,他先是把他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题献给了约阿希姆,继而又将其后创作的《d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和苏格兰的幻想曲题献给了约阿希姆的对手萨拉萨蒂。
但常见有人将维尼亚夫斯基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也列为题献给萨拉萨蒂之作。
按维尼亚夫斯基1862年完成此曲时,萨拉萨蒂才刚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不久,实在很难想象当时已名冠全欧的维尼亚夫斯基会把自己的这部杰作去题献给一位初出茅庐的弱冠小子,于理不合。
萨拉萨蒂不但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而且在创作上也不愧为帕格尼尼,维尼亚夫斯基在20世纪的传人,由于受到19世纪下半叶民族乐派的影响,他以家乡的那些色彩浓郁,性格鲜明的地方民间舞蹈为基础创作的《西班牙舞曲集》、《引子与塔兰泰拉》、《巴斯克随想曲》等都是技巧艰深、短小精悍的提琴小品;而编号为作品20的《流浪者之歌》和作品25的《卡门主题目幻想曲》更是成为20世纪小提琴作品的经典,是每位小提琴名家都乐意演奏的音乐会保留曲目。
当年,萨拉萨蒂自己就是在欧美的舞台上演奏着它们,从而将璀璨绚丽的西班牙音乐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除小提琴演奏和创作之外,萨拉萨蒂还是一位情趣高尚的收藏家,他收藏名琴,手杖和其他珍贵的古董。
当他于1908年9月20日在法国去世时,身后留下了300万法郎的巨额遗产。
他在遗嘱中把大部分钱财都捐献给艺术机构和慈善机构。在他曾经求学的马德里和巴黎两所音乐学院,分别获赠一万法郎和一把斯特拉迪瓦里琴。
他逝世后,在他的家乡潘普洛纳建起了一座“萨拉萨蒂博物馆”,那里珍藏着他的作品、手稿、名贵小提琴以及他历年来收藏的许多纪念品,它们都是这位小提琴大师璀璨人生的见证者。
三、萨拉萨蒂的主要小提琴代表作品赏析
吉普赛民族:吉普赛人是没有定居的习惯的,也没有固定的国度。
他们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酷爱自由的流浪民族,常以卖艺、算卜为生,宁肯风餐露宿,四处漂泊,也不愿放弃这种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吉普赛民族最早发源于北印度地区(根据是他们的语言和梵语很相近),九世纪时足迹抵 波斯一代,大约在十一世纪的时候遍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各国。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欧洲约有一百五十万人左右。
吉普赛人的音乐除去基本民族固有的意外,还往往在演奏或演唱中吸收了不少别的民族的东西,由于他们的风格的特殊趣味给这些新吸收来的音乐,浸入很浓的吉普赛味道,因此,一提到吉普赛音乐实际上也包括被他们吉普赛化了的其他民族的音乐。
吉普赛人的音乐放荡大胆,打破一切拘束,敢于使情感任意奔放,色彩绚丽多姿。这些特色吸引了不少音乐家,其中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就是运用吉普赛人的音调和他们的特殊风格完成的。
此曲系根据他在布达佩斯旅行期间所听几首吉普赛旋律而作。
乐曲共分四个部分:
①引子,中速。一开始就用小提琴G弦拉出悲剧性的主题,保持着 内在的紧张度。
②慢板,速度自由。华彩模仿匈牙利民间弹拨乐器、吉他琴,颇具特色,表现出一种空旷、悠远的苍凉和悲叹。
③速度更慢。原是一首匈牙利吉普赛歌曲,经作者妙手点拨,现已成了世界上最美的小提琴旋律之一。感情悲痛欲绝,深刻地揭示出吉普赛人的命运悲剧,具有一种令人心碎的艺术魅力。
④非常活泼的快板。乐曲突然转入粗狂、豪放的舞曲,与第三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象征着吉普赛人性格的另一面---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⑤这种对比布局,是匈牙利民间查尔达什舞曲的典型特点。接着,乐曲显示用拨弦开始的另一主题,使乐曲的气氛越来越高涨,顿音奏法奏出由十六分音符的无穷动式段落接着出现频繁使用泛音和左手拨弦的技巧性段落,使音乐逐层趋向高潮,最后在两个有力的和弦拨奏音响中结束全曲。
这首曲子原是古巴首都哈瓦那的舞曲,后流行于西班牙乃至欧洲大陆。
这种舞曲采用2/4拍,低音伴奏的节奏为X·X X·X,而高音第一拍旋律的节奏常为三连音,于是构成了一种复杂的交错节奏。
它的乐曲结构一般为主歌和副歌,主歌常用小调,副歌则用大调,形成从暗到明的色彩转换。
作者的这首作品是多段体的小品,主题重复四次后出现了一个小结尾,然后进入了大调的副歌部分。
乐曲的中间部分有两个新的主题,一个在大调上,另一个在小调上。乐曲的最后又回到一开始的主题,并加以变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气氛越来越热烈,在高潮中结束全曲。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捷于1872年根据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写成的。萨拉萨蒂听完这部歌剧音乐之后,对它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因为这里面的旋律美妙而带有戏剧性,又富有西班牙民族音乐特色,于是,它把剧中关于卡门的几段有名的选段汇集在一起,根据提琴曲几个段落对比的需要(而不是按剧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成了这首小提琴独奏曲。
该首乐曲由前奏和四段选曲组成。前奏用歌剧第四幕间奏曲的旋律编成,在17小节气氛热烈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在G弦上演奏间奏曲主题。后半部用拨奏,泛音快速演奏。接下去是第一段,《阿伐奈拉舞曲》,这是《卡门》戏里主人公---吉普赛烟草女工卡门出场时的唱段--《爱情像一只自由鸟》也是全剧最著名的唱段之一。
在这一段里,发挥了小提琴跳弓、拨奏、双音、装饰音、泛音、抖弓、弓杆击奏等技巧。
第二段用第一幕里卡门刺伤人之后,军曹唐何赛押她去牢房路上的一个唱段写成。虽然马上要去坐牢,卡门却满不在乎。她相信唐何赛爱她,并且会为了爱情放走她。
这个漫不经心的唱段表现了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这一段小提琴的高音演奏里面用了一些泛音,演奏难度也是很大的。第三段是《塞吉迪亚舞曲》。
这也是第一幕卡门被唐何赛押解去牢房路上的唱段,在前一个唱段,卡门告诉唐何赛,如果放了她,晚上他们可以在小酒店里相会,这一段同样发挥了小提琴各种技巧,如跳弓、甩弓、左手拨奏等。
最后一幕用第二幕开始《波希米亚人之舞》和《听三角铁儿响叮当》这两段音乐写成。《波希米亚之舞》是《卡门》第二幕小酒店里吉普赛人跳舞的伴奏音乐,《听三角铁儿响叮当》是卡门的伴唱。
萨拉萨蒂为这一段写了一个很长的用双弦演奏的引子,乐曲速度越来越快,运用提琴各种技巧,听起来扣人心弦,乐曲在极为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
微信公众号搜索(博阳提琴)
微博搜索(拉小提琴的卤蛋)/(博阳提琴)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