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国庆口碑最好的是这部“赶工之作”《我和我的家乡》

万万没想到,国庆口碑最好的是这部“赶工之作”《我和我的家乡》

首页动作格斗大快朵颐的忍者更新时间:2024-04-27

国庆假期,最拥挤的是各省的高速公路,比高速公路更拥挤的是中国的电影市场。

上半年电影市场库存积压严重,国庆档成了最好的出货时间,许多春节档电影纷纷挤进了国庆档,使得国庆档热上加热,从《夺冠》《急先锋》提档就能看出今年的竞争有多激烈。

现在,从口碑上来看,最大的赢家绝对是《我和我的家乡》(以下简称《家乡》),猫眼9.3分,淘票票9.3分,豆瓣7.4分,它的后劲儿明显更足——猫眼预测《姜子牙》的最终票房是18.69亿,而《家乡》的是24.86亿,番茄君也看好这部口碑之作成为国庆档最后的赢家。

番茄君提前从论坛上了解到《家乡》口碑会火爆,一大早就去看了最早场的电影,在观影过程中也毫不吝啬地贡献了我今年在影院里的第一次爆笑,整个电影完成度如此之高,口碑如此之好都让我意想不到。

随便截几张观众的截图就能看出本片给大家极大的惊喜了。

但在一个月前,番茄君并不看好这部影片,因为《家乡》至少有三大短板:

首先,《家乡》作为一部主旋律作品,难免面临各方掣肘,这使得其创作受到很多束缚。

其次,《家乡》是《祖国》的续作,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电影的续集都很难超越前作。

最后,《家乡》是一部“赶工之作”,它真正的开拍时间是在5月之后,算上后期制作和宣传,留给主创的创作时间非常短暂。

这么短的时间内要集齐包括张艺谋和宁浩在内的9位大导演,要协调好上百位演员的档期拍摄5个精彩的故事,这个难度非常之大。

可观影之后,我的刻板印象全被打破了,在创作时间有限,拍摄周期有限,此类型电影上限不高的情况下,《家乡》几乎做到了最好。

作为主旋律电影,它以小见大,没有镜头高高举起,去讲什么星辰大海,民族大义,而是埋进了乡村的泥土之中,在尘埃里开出了耀眼的花朵。

作为续作,它比《祖国》的完成度更高,五个故事通过短视频衔接在一起,保持了作品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而故事地选取到了东北农田、贵州黔南,陕西毛乌素,浙江千岛湖衡水新农村,纵横万里,横跨南北,从多地区多人物多角度反映了中国人的乡土气息。

作为一部“短视频合集”,《家乡》也绝不是简单的堆砌,影片中五个单元故事,都有其独特出彩的地方,里面的细节非常动人:

1、《北京好人》

宁浩葛优合作,宁式疯狂遇到葛优的冷幽默,碰撞出强烈的喜剧效果。

作为这部电影里的第一个单元,宁浩延续了去年《北京你好》中的人物设定,张北京,一个北京的哥,肚子里藏着小九九,喜欢耍贫嘴,习惯给人出“馊主意”,可在关键时候却能爆发出温暖的力量。

去年的葛优送给四川来的孩子们奥运会门票,今年的他为了老舅差点挨了一刀,张北京这个人物已经立住了,他代表了新时代的“好人”:可以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可以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但关键时刻能爆发出人性的光辉,为这个社会带来温暖。

有一个细节最能看出葛优的演技,就是他带着表舅放飞自我,在餐馆唱起了京剧,葛优跑调的嗓音立刻引发了影院里第一波狂笑。

番茄君觉得葛优就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典型,别人的喜剧需要埋梗,需要解扣,而他是“原地起爆”,一露面观众就想笑,参考《夜宴》;做个动作,观众就大笑,参考著名的葛优瘫;而稍微举重若轻地演一下就能carry全场,参考2019年春晚小品,他一出场就没别人什么事儿了。

宁浩作为本片总导演,自然用自己拍的《北京好人》打头阵,葛优的压阵就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有他出现,这片子就稳了。

2、《天上掉下个UFO》

陈思诚率领的“唐人街团队”遇上黄渤单扛的“疯狂外星人团队”,一部集科幻、破案和搞笑的三合一影片就这么诞生了。

这个单元之前爆出的预告片给人很大的期待,但可惜实际呈现的效果却略微弱了,能感觉到很多情节做了删减,许多预告片里的片段在正片里都没有看到,这使得王宝强、黄渤、刘昊然王砚辉这些优秀演员没有施展演技的空间,有点可惜了。

陈思诚这些年凭借“唐探宇宙”风头无二,但在本片中和其他名导同场竞技时,还是能看出他的指导水平还略显稚嫩,主要体现在镜头的调度,演员的搭配上。

不过本片两个植入很有趣,一个是“走近科学”,这个在网上被网友黑出感情的节目放在这个故事中非常巧妙,喜剧意味极浓;第二个是手工耿,黄渤扮演的农村发明家原型就是他,据说剧中那些千奇百怪的发明就来自手工耿。

3、《最后一课》

徐峥的闹腾遇到了范伟的走心,一个负责挠你的咯吱窝,一个负责冲击你的泪腺,笑中带泪的故事就这么诞生了。

这个单元是五个故事中完成度最高的,做到了真正的笑中带泪。

本片前段比较闹腾,一群人为了还原1992年的一堂课,将村子折腾了个天翻地覆,台词密集,节奏紧凑,镜头切换也非常快速。

其中一个长镜头的调度能看出徐峥导演日渐娴熟的功力——这个长镜头以一群人的忙碌开始,镜头穿梭于屋内、屋顶和屋外,最后收尾于一场升旗仪式,整个人物群像一下子展现在观众面前,看着非常过瘾。

本片后半段就开始安静下来,范伟扮演的老师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他缓步走进教室,能感觉那股闹腾劲儿一下子就消失了,而且你丝毫没有感觉到突兀。

范伟的一个细节动作非常经典,他在走进教室前踢了一脚母鸡,笑果十足,这是对前面闹腾的一种承接。

而他走进教室后没着急灌鸡汤,而是先和学生们一问一答,颇具喜感,之后才慢慢带着观众回到了1992年的课堂——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很考验演员的演技,范伟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最后走心的故事讲完,范伟和李易峰紧紧相拥,观众感动落泪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徐峥在《祖国》和《家乡》中执导的两部短片水准都非常高,可是他的“囧”系列却日益疲软,看完《最后一课》我找到了原因——因为徐峥喜剧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将小人物置于困境之中,在一阵闹腾之中产生笑料。

这种闹腾撑得了一时,撑不住一部电影的长度,所以徐峥现在的长片常常是有佳句而无佳章,最大的问题是到后期没有人能接得住这种闹腾。

而在两部短片中,徐峥的闹腾很讨巧,因为时长短,观众对他的闹腾来不及厌烦,短片就结束了。

番茄君倒觉得范伟能接得住闹腾,并很自然地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触动人心,徐峥之后多和范伟这样的演员合作,或许能走出现在创作喜剧长片的困境。

4、《回乡之路》

两位主演邓超闫妮,两人一张一合,邓超选择放飞自我,从一个帅哥变成了护林工人;闫妮选择收敛天性,从人见人爱的佟掌柜变成了直播带货的女强人,两人的CP极具戏剧张力。

老实说,在观影前我对这个单元期待值是最低的,因为邓超和俞白眉的组合在过去给过我太多的失望。

邓超演起正剧没毛病,像《烈日灼心》《中国合伙人》里都贡献了影帝级别的演技;但他之前演喜剧却很尬,原因就在于他表演喜剧放飞自我太过了,那股子精气神收不回来了,最后的效果就不是喜剧而是闹剧,具体参考《恶棍天使》

可是这个《回乡之路》却给了我最大的惊喜,邓超演喜剧学会如何收着演了。

过去观众看邓超演喜剧笑,是被挠咯吱窝的笑,是最低层次的一种笑,很容易腻;现在邓超先把人物立住了,观众再笑,是会心一笑,是与片中的角色产生共情了才发笑,这才是正确的逗观众的方式。

而闫妮的转型让我真心佩服,她32岁才靠《武林外传》走红,按一般演员的路子,应该是靠佟掌柜这个人设吃一辈子了,可是《武林外传》之后,闫妮经历了一段事业低谷,及时转型,坚持锻炼瘦了下来,在春晚惊艳亮相,之后就成了干练的女强人。

看《回乡之路》里的闫妮,你根本看不到一点佟掌柜的影子。

《回乡之路》前面的铺垫中规中矩,最后的反转却让人惊喜,看到结尾才知道短片的背景是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治理工程,片尾放了很多治沙英雄的照片,让人很感动。

5、《神笔马亮》

还是熟悉的麻花味儿,沈腾和马丽一搭档,这还要啥自行车啊,这个单元最精彩,也引起了最多的笑声。

喜剧片有个规律,片名里带谐音梗的“必死”,可是这并不适用于开心麻花的电影,《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都用到了谐音梗,但都笑果十足。

而这部《神笔马亮》发生在西虹市,短短20多分钟里,爆梗无数,名场面层出不穷,为开心麻花的“西虹市宇宙”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之,《神笔马亮》能将“新农村建设”这么高大上的课题转化成人人喜闻乐见的爆笑喜剧,真的是功力十足,沈腾和马丽压轴出场,交出了一份满分的答卷。

最后作为一部“赶工之作”,《家乡》却表现出了一种“慢工出细活”的质感,毫无赶工的痕迹。

番茄君推测,这是因为本片是9个导演和上百位优秀演员合作完成,作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他们长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大家群策群力,短时间内爆发出了惊人的创作力,共同凝结成了这部精致的作品。

除了面子,《家乡》还有里子,它耐得住大快朵颐,也经得起细嚼慢咽。

整个电影与其说是一个合家欢的喜剧,不如说是从多个维度展现了中国的强大,是一次低调的“秀肌肉”——它巧妙地包裹在有趣的故事中,让我们在欢笑之余,油然而生出一种民族自豪感,这是《家乡》带给我们的终极震撼。

总之,《我的我的家乡》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喜剧电影,在这个合家团圆的国庆中秋双节里,看这样一部电影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情。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忍者爱吃鱼)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