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这是《徐霞客游记》开篇的第一句话,当时为公元1613年5月19日。
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这位四百多年前的东方游圣,如今以节日的形式活在当下中国人的生活中。
从二十二岁起,手提竹杖,头戴峨冠出游,到五十四岁逝世,他将大半生投入到了旅游事业和地理考察上。三十多年的游历生涯,徐霞客东边曾渡海到洛伽山(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北到燕地的盘山;南达广东的罗浮山。其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走遍大致相当于现在21个省、市、自治区的地域,写了260多万字的记录《徐霞客游记》,虽如今仅存63万字,但从余篇中,我们仍不难看出其全书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卓越的文学性。
清代学者钱谦益曾言:"霞客先生游览诸记,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惟霞客精神不磨,天壤问亦不可无此书也。"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也不禁赞叹:"《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记录。"
三十余年的外出探险经历,《游记》中皆可一窥面目,但人们在感慨其非凡经历的同时,又不禁提出越过书本以外的疑惑,古人不是最重礼教孝义,主张"父母在不远游"么?另外,三十几年的出游,不事生产,这些旅途的花费又从何而来?
千古奇人原出江阴望族
许多有关徐霞客的介绍都给人一种清贫拮据的第一印象,但事实上,徐霞客祖上是江阴望族,祖先于宋元之际来到江阴的西顺里,后来定居梧塍里,至少到了元代就已经在地方饶有声名,跻身于精英阶层。
徐麒是徐霞客高祖徐经(1473-1507)的高祖,也就是上溯八世的祖先。从徐麒出生(1361)到徐霞客逝世(1641),徐家九代人恰好经历了明朝的三个世纪,也与明朝兴衰的命运类似,经历了从兴盛到逐渐衰败的历程。
徐家在元明之际就已经相当富裕,徐麒更是经营有方,徐麒在明初建国的洪武期间,曾被地方推举到中央,奉诏做过安抚边区的工作,受到朝廷的嘉许。但是其后不久便请求回到家乡做征收赋税的工作。此后的徐家,在江阴地区担负征收赋税的任务,"上下相安于乐利",一直保持富裕乡绅的地位。
聚财有道又累世积善行德,到徐元献时,徐家已是名满江南,加上徐元献读书有成,科举得胜,其叔父徐士亨又中顺天乡试,已经任官荆门,徐家一时风光无限。
水满则溢,月圆则缺,徐家的显达与兴旺指日可待,然而世事难料,居然功亏一篑。徐元献虽然科场得意,却因身体羸弱,还没考上进士就去世了,享年二十九岁。其子徐经似乎继承了这份厄运,虽然聪慧颖悟,二十五岁就通过乡试,成了举人。没想到在弘治十二年己未(1499)的春闱会试,却因与唐寅的科场舞弊案,意外身陷囹圄,声名扫地,以至于赍志以殁。
科场大案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徐氏家族,一直到徐霞客搜集家族资料,刻石装帙,印成《晴山堂帖》,都可以感到家族对徐经一案的难言之隐。
整个家族都改变了对出处仕进的态度,那么徐霞客不务科举,醉心出游而颇受赞赏也就不足为奇了。
父亲去世,母亲一手成就他的声明
徐霞客的父亲名有勉,为江阴徐氏十六世。他出生时徐家已经衰落,兄弟分家后更是并不富裕。加上不热衷功名且无心经营家业,一家子的生活重担几乎全落在徐霞客的母亲王孺人一人身上。
王氏在娘家即有织布的奇巧技能,嫁与徐有勉后,见徐家只事田稼而无它业,便组建起家庭织布作坊,盛时有织机20余架。陈继儒所撰《王孺人传》有记,王孺人"织布精好,轻弱如蝉翼,市者辄能辩识之"。因品质优良,徐家布有极好的声誉,远销到华亭、松江(今上海)等地,以此,"机杼一生修世业",竟然使得"素丝见名门",家业"竞复旧观",这样也就为后来徐霞客三十余年的游览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徐霞客曾动情地谈及自己的母亲:"吾翁豫庵公捐宾客者二十年,独母王孺人久支门户,课夕以继日,缩入以待出。"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徐霞客十九岁,父亲去世。因为偏爱老来子徐霞客,王氏在分家后,并没有选择和长子一起居住,而是决定和幼子一起生活,为徐霞客料理家务,打理家产。徐霞客受父亲影响,遍览家中藏书,对自然风物充满好奇,很想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但因为有年迈的母亲,不忍成行。
徐母心胸豁达,通情达理,与父亲的"志行纯洁"比起来,母亲的"勤勉达观"对徐霞客的影响更直接。"霞客之奇,孺人成之"。她积极鼓励徐霞客放心远游:"身为男子,志在四方,羁留家园,一如篱内小鸡,车辕小马。"
据<徐霞客先生年谱>载:"丁未(一六O七年),先生年二十二岁。是年先生始游太湖。母王孺人为制远游冠,以壮其行。"也就是说,徐霞客二十二岁出游前,母亲王氏亲手为他做了顶远游冠,送雏鹰高翔。
徐霞客是当地出名的孝子。虽然母亲全力支持他出游,可是他心中一直牢记着"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母亲春秋日高,他心中的歉疚也就越深。一天旅游在外,忽然仰天长叹说:"孝子不登高,不临深。聂政云:'老母在,政身未敢许人也。'而我许身于穹崖断壑之间,何益?"于是匆匆归家,解开行装,惟有怪石及游记、书籍。徐母笑着说:"儿无恙,吾织布以易糈,摘豆以佐酒,卯孙从旁覆诵句读以挑汝欢,吾母子尚复何求哉?"豁达如此,堪称高士。
王氏满八十后,徐霞客曾一度罢游,打算在家陪侍母亲至百年,王氏为激励其志,特命徐霞客陪自己去游览句容、荆溪等地,路途上总是走在前面,以示自己身体健康。两年后,徐母与世长辞。母亲去世后,徐霞客像小孩子一样伤心悲泣。
董其昌说:"仲予(霞客)足迹,几所谓州有九,游其八者,孺人成之也。"
"归来万里一庭秋,机中母发如积雪。""八旬霜鬓白如银,不向浓华老此身。"
徐霞客的不平凡正是源自徐母的平凡守望。
在江苏省江阴市的徐霞客故居中有一棵四百多年的古罗汉松,见证了这段历史佳话。相传,这棵罗汉松是徐父从京城带回的盆景。徐母为了鼓励徐霞客志在山水的情怀,便让徐霞客把松树盆景种植在地上。现如今树已高出瓦房半层,郁郁葱葱,亭亭如盖。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