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广平:鲁迅的伴侣,拒绝原配的合葬要求,而自己遗愿是不留骨灰

许广平:鲁迅的伴侣,拒绝原配的合葬要求,而自己遗愿是不留骨灰

首页动作格斗斗士先生更新时间:2024-04-16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鲁迅

1

1898年2月12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的一个书香门第。

广州高第许氏,被称作为“近代广州第一家族”。

祖父许应骙,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曾任浙江巡抚,是清末股肱之臣。祖父到父亲时家道中落;母亲是商人的女儿,能作诗词。

出生后的第三天,父亲在宴会上玩“碰杯为婚”,酩酊大醉的父亲糊里糊涂地将许广平指给了一家姓马的劣绅。

由于该户人家劣迹斑斑,许广平坚决反对这门婚事,在19岁那年,父亲去世,刚好她的哥哥许崇欢从北京回来奔丧,替许广平免除关系,并解了婚约。

1919年的五四运动也有许广平的身影。

1922年, 入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24年改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进入大学后,没了家族的阻力,许广平很快成为学校的进步力量。

当时全国的女大学生仅有887人!

鲁迅接受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师聘书,他也因此得与许广平认识

1923年秋天,鲁迅应好友许寿裳之邀,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课。虽然身材高大的许广平经常坐在第一排听课,不过当时鲁迅对这位其貌不扬的女学生并没有留下太多印象。

可许广平却对这位老师印象深刻。后来在描述初次见到鲁迅时的场景时这样写道:

“突然,一个黑影子投进教室来了,首先惹人注意的便是他那大约有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挺的竖立著,真当得‘怒发冲冠’的一个‘冲’字。

一向以为这句话有点夸大,看到了这,也就恍然大悟了。

褪色的暗绿夹袍,褪色的黑马褂,差不多打成一片。手腕上,衣身上许多补钉,则炫著异样的新鲜色彩,好似特制的花纹。皮鞋的四周也满是补丁。人又鹘落,常从讲坛跳上跳下,因此两膝盖的大补钉,也遮盖不住了。一句话说完:一团的黑。

那补丁呢,就是黑夜的星星,特别熠眼耀人。小姐们哗笑了!‘怪物,有似出丧时那乞丐的头儿’。也许有人这么想。讲授功课,在迅速的进行。当那笑声还没有停止的一刹那,人们不知为什么全都肃然了。没有一个人逃课,也没有一个人在听讲之外,拿出什么东西来偷偷做。钟声刚止,还来不及包围著请教,人不见了,那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许久许久,同学们醒过来了,那是初春的和风,新从冰冷的世间吹拂著人们,阴森森中感到一丝丝的暖气。不约而同的大家吐了一口气回转过来了。”

1923年,学校任命美国留学的杨荫榆为校长,可没想她思想保守,为人趾高气扬,经常处事不公。

1925年3月,女师大发生了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学潮,这就是当时著名的“驱杨运动”。

谁知道此行被政府镇压,刘和珍等六名同学在混乱中,或被枪*,或被踩死。鲁迅先生愤怒之余,写下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

1926年1月13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驱逐杨荫榆”胜利后师生合影

许广平是这场学潮中的骨干,为解除内心的迷茫,她主动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

鲁迅先生,现在执笔写信给你的,是一个受了你快要两年的教训,是每星期翘盼着稀有的,每星期三十多点钟中一点钟小说史听课的,是当你授课时坐在头一排的座位,每每忘形地直率地凭其相同的刚决的言语,在听讲时好发言的一个小学生。

许广平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鲁迅回了第一封信。两个人十年中有过164封书信来往

鲁迅评价说,“既没有死呀活呀的热情,也没有花呀月呀的佳句。”

后来,鲁迅将这些信件集结出版,这便有了《两地书》。

面对许广平大胆的表白,鲁迅惊慌了,重新燃起年少时对爱情的期待与向往。但理智的他,终知道自己是给不了许广平名分,更不能耽误她的青春。

他多次拒绝,多次阐述自己不配她的理由,由此问出:

“为什么还要爱呢?”“先生,你会真的不懂得爱情吗?你真要为这旧世界牺牲掉全部的生命吗?”“不,是我不敢,我自己明白各种缺点,生怕辱没了你。”“可是神未必这样想。”

经过数回合的“战斗”,鲁迅终于还是战败了,他败给了爱情,他和许广平相爱了。

1925年10月,鲁迅放下了所有包袱,告诉许广平,也是告诉自己──“我可以爱”。

但是当时鲁迅还是很复杂的。名义上,他还得保持原来的婚姻。这就意味着,不能和许广平结婚!

1927年,鲁迅与许广平的第一次合影

1927年11月,鲁迅回到上海,在虹口的景云里租了一幢三层的房子,与许广平公开同居。

此时的鲁迅完全可以先和原配妻子朱安离婚,然后和许广平结婚,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

在那个年代,当时的情况下,离婚对于朱安来说,无疑就是一场死亡的宣判,她很难生存下去的。

许广平甘愿忍受着同居而没有名分的生活,从此处也可以看出她的为人。

1929年,鲁迅在5月27日夜12时给许广平的信中,又将其对许广平的称呼变了一变,鲁迅写道:

“此刻小刺猬= 小莲蓬=小莲子,不知是睡着,还是醒着计此信到时,我在这里距启行之日也已不远了。这是使我高兴的。但我仍然静心保养,并不焦躁,小刺猬千万放心,并且也自保重为要。”

这封信很有意思,小刺猬= 小莲蓬=小莲子,这三个等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许广平*了,这个“小莲蓬”指的就是*的许广平。而小莲子,不用说都知道,是许广平腹中的胎儿。不久后,许广平就*了,后来在上海生下了周海婴。

1934年冬天,鲁迅买到心爱的《芥子园画谱》,在上面题了一首诗,以此纪念两人相守的十年: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这首诗,真实地写出了他们婚后十年艰危相知,患难与共的爱情生活。

1936年10月19日凌晨六时,鲁迅先生与世长辞。 临终前曾紧握着许广平的手,给予最后的嘱咐她:“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对于许广平来说,必是不思量,自难忘。

她最终还是违背了他的遗愿。

鲁迅死后,身为法律名义上的原配妻子,自然是鲁迅作品的版权继承人。考虑到自己没文化和对许广平母子的照顾,所以将所有的版权给了她 ,唯一的要求就是每个月给生活费。

其实许广平先生的文笔,并不比鲁迅先生差的。

许广平先生为了鲁迅,收集、整理、出版鲁迅的著作,写作了大量的回忆、纪念鲁迅的著作、文章,为保卫鲁迅,研究鲁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38年,《鲁迅全集》才得以顺利筹备出版。所以,《鲁迅全集》不仅仅凝聚了鲁迅先生的心血,还有许广平先生的努力。

之后,她又写成了十万字的《鲁迅回忆录》。当然她也完全继承了鲁迅先生的黑色幽默,爆料了许多鲁迅先生邋遢的囧事。

以鲁迅先生的工资、稿费和版权费,去世后,通常的理想状态,留下一大笔遗产,从此妻儿无忧,过上富足的生活。

但事实上朱安、许广平和周海婴过得并不是很好。

鲁迅生前乐善好施,古道热肠,对于自己的穷苦学生、生活拮据的朋友,一向都是慷慨解囊,所以并没有留下多少遗产。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书店断付鲁迅的版税,许广平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份图书馆的工作来补贴家用。集工作,带娃整理鲁迅先生遗作等等为一身,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这还不是全部。

作为革命斗士鲁迅先生的遗孀,抗战后的她,还是多方势力的抓捕对象。

1941年日军开进上海租界,几天后的凌晨,许广平在寓所被捕。随后,她被关押在了北四川路日本宪兵司令部,后又转送到汪伪的*人魔窟上海极司非尔路76号。

许广平被抓后,整个上海文化界的左翼名人都陷入了惶恐中。

作为鲁迅的遗孀,许广平对于上海大部分文化人的底细是一清二楚,如若她经受不住严刑拷打、威逼利诱,泄露了信息,势必将引来上海文人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腥风血雨。

1942年3月1日,许广平得以释放。但遭此迫害,双腿已不良于行,头发白了许多。

郑振铎称颂她为“中华儿女们最圣洁的典型”

朱安曾拒绝接受周作人的钱,却乐于接受许广平汇寄的生活费。在许广平在上海被捕,汇款中断。朱安的生活非常的困难。变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了,再没有可变卖的东西了。

至1944年,在实在无力解决温饱的情况下,有人建议她卖掉鲁迅藏书。

朱安虽然拒绝,但消息不胫而走。到后来,许广平都登报反对她变卖藏书。

许广平托人来访,朱安冲着客人吼道:

“你们总是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鲁迅夫人》新民报-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身一人离开世界。病逝之前,她对身边人说:

“许先生待我极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肯维持我,不断寄钱来,物价飞涨,自然是不够,我只有更苦一点自己,她的确是个好人”。

临终遗愿:“我想和大先生葬在一起。”

生前她也曾找人代笔,给许广平写信,表明自己想要与鲁迅先生合葬,但被许广平拒绝。最终,许广平将朱安葬在了鲁迅母亲的墓旁。

鲁迅一生都在努力冲破与朱安的包办婚姻。倘若让朱安和鲁迅生未同眠死同穴,即便许广平同意,鲁迅也未必会肯。许广平作为鲁迅的伴侣,对于这一点,自然是十分明白的。

1968年3月3日,许广平因为“四人帮”偷窃鲁迅全部书信手稿的事情受到了刺激,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终年70岁。

许广平的遗愿:

“不要将我葬于先生(鲁迅)墓旁,火化后的骨灰也无需保留。”

许广平两层深意:

(1)她与鲁迅没有实际的名分;

(2)朱安作为原配妻子都没有合葬

最终,后人采取折中的办法,将许广平的部分骨灰撒到鲁迅墓旁。

既完成了许广平先生的遗愿,又告慰鲁迅先生的在天之灵!

相关人物阅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