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西方遇到洪水乘诺亚方舟一走了之不同,华夏儿女在洪水面前,选择了治水,著名的“射日”故事因此产生。当下我们的著作、教材和辞书都记作“后羿射日”,和史料有较大出入。第一,是羿射日,不是后羿;时间在尧舜时代,不是夏代中期。第二,射日是信仰通过制度的仪式表达,不是真的和太阳开战。
关于后羿的名称、时代和事迹,司马迁的《史记》中没有任何记录,《孔子世家》《龟策列传》中只提到羿善射,提到后羿。《史记·夏本纪》列举夏代的世系如下说: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
夏代开始世袭制已经形成定论,一般定义为夏代开始将国家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但这并不确实。《史记》中排列的夏代君王都是同姓,缺少了异姓的后羿、寒浞和浇三位。考《左传》鲁襄公四年说:
公曰:“后羿何如?”(魏绛)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困、熊髡、龙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君其图之!”
根据《左传》,夏太康失去了王位,后羿掌管了夏政,寒浞又取代了后羿,还和他的老婆生下了浇及豷两个儿子,分别安置在过与戈。夏代旧部有鬲氏靡起兵打败了寒浞,立少康。少康消灭了寒浞的两个儿子,然后传承下去。寒浞也叫后寒。大禹称王,有穷氏后羿和寒浞都称帝,但国号仍然叫夏。这表明夏代的世袭制曾经遭到破坏,存在三代异姓相袭的情况。《左传》关于后羿的叙述很详细,但是没有说他射日。《尚书·夏书·五子之歌》说:“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
《尚书》言夺取夏政的是有穷氏后羿,和《左传》记载相同。《尚书》《左传》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资料来源,《夏本纪》中也引用了这两段话,但在太康崩以后删掉了帝夷羿和寒浞、浇的名字。检战国时屈原《天问》说: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战国时代,屈原对羿射太阳的事产生了疑问,觉得不可思议。根据《天问》的书写顺序,羿射日以后,大禹才开始治水,太康以后,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坐实了太康以后夺取夏代君王位置的是后羿,又称夷羿。
后羿的后有两层意思:《诗经·商颂·玄鸟》说:“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后羿就是在羿之后,后是繁体的“後”,同后稷的后。另外,《史记·夏本纪》说:“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后指君后之后。夏君王出自司空家族,将司反写为后,作为年号和后来的君王尊称。夷羿表示后羿出自东夷。
考《左传·哀公元年》说:“昔有过浇*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遂灭过、戈,复禹之绩。”因此,我们知道过、浇时夏人扶持了相为君王,但是被寒浞的儿子们平定了,这可以看成是夏代政权之争或者说第二次失去政权。寒浞的儿子浇*了夏后相,夏后相的妻子生了少康,少康又*浇。《全汉文》卷二十五班固《离*序》说:“及至羿、浇、少康、二姚、有娀佚女,皆各以所识,有所增损。”所以,后羿生活在夏代的太康时,打败太康,夺取了政权。这应该不是司马迁故意不说,汉武帝以后,《史记》被大量删改;删掉后羿等人,符合“非刘氏不得封王”的血缘维系的政权制度。那么,射日的是谁呢?
射日的是羿,时间在尧舜时代。《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草木,而民无所食。猰、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猰。”这是关于羿的生平事迹最详细的资料。又《山海经·海外南经》说:“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之。”《山海经·海内西经》说:“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文献记载完全一致。
周代礼鉴于夏商,金声玉振。《周礼·庭氏》说“庭氏掌射国中之夭鸟。若不见其鸟兽,则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射之。若神也,则以大阴之弓与枉矢射之。”郑玄注说:“日月之食,阴阳相胜之变也,于日食则射大阴,月食则射大阳。”那么,射日显然是指长期阴雨,不见月亮举行的救月仪式。如果只是一时的月食,则为射天狼。《后汉书·马融列传》有:“曳长庚之飞髾,载日月之太常,栖招摇与玄弋,注枉矢于天狼。”楚辞《九歌》也有“举长矢兮射天狼”的诗句,可以互相印证。由上述可知,羿又称仁羿,是尧时代的功臣,在治水的同时还举行射日仪式,后羿则生活在大禹孙子太康时代,因此叫后羿。为什么会出现羿和后羿混淆的情况呢?
《韩非子·非儒下》说:“古者羿作(发明)弓。”而《吕氏春秋》作:“夷羿作弓。”汉孔安国《史记集解》亦作夷羿。显然秦汉已经将羿和后羿混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作为大学通用教材的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以及发行量最大的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皆作后羿射日,引用的材料就是《淮南子》“逮至尧之时”那一段,认为是古人幻想。羿射日,不知人们为什么要将羿说成后羿。另外,港澳台地区的学术著作和教科书也写作后羿射日,亦匪夷所思。
(作者:孙娟,系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黄震云,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9月15日
本期编辑:常莹 杨雪丹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