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说起孩子的情绪问题,不少家长犯了愁。
发脾气、跺脚、尖叫、扔东西、无理取闹......
说实在的,谁家娃没个情绪失控的时候?
CC这个高需求娃在小的时候简直是家常便饭。
一直被我们号称天使娃的DD最近也露出了魔鬼的狐狸尾巴。
某天吃冰棍,吃完一个还要一个,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好生商量都不行,就偏要偏要。
见我态度强硬,这小子直接挡着冰箱门不让关,还一劲儿往外推我:“妈妈走开!走开!”
当时我真的是气得咬牙切齿,想揍他。
面对孩子的这些“失控症状”,除了让人火大之外,我们总是陷入纠结,是完全任由其发展,等他自己妥协呢?还是该给予安慰,耐着性子哄呢?
当然,也真有那种让人羡慕的孩子,即便是生气,也能“自我安抚”没有脾气。
其实,孩子脾气好不好,主要看他会不会情绪管理。
今天咱们就从脑科学的角度,跟大家好好聊聊,看完再也不纠结。
先说说,孩子控制不住情绪就是脾气差吗?
全球知名脑科学家、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把人的大脑分为上下层大脑。
他把大脑比作一座房子,不仅分为左右两个部分,还是一座两层小楼。
楼下代表了下层脑,比较原始,主要负责基本功能(呼吸、眨眼),原始的反应冲动(打斗、躲避),强烈的情感波动(愤怒、恐惧)等本能的反应。
简单的来说就是会使人不假思索的采取行动,对应着情绪的部分就是应激的表达。
(比如回家路上吃着的冰淇淋突然掉了,应激反应就是嗷嗷哭)
而楼上代表了上层脑,它进化程度更高,负责更加复杂的心理过程,控制着高级思维功能,比如思考、想象和规划。
简单的来说就是有意识的行为活动,对应着情绪的部分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寻滋生事。
(比如已经吃了一个冰淇淋,还想多吃一个,妈妈不给,撒泼打滚嗷嗷哭)
只有当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整合在一起,上层帮助下层大脑平息强烈的反应、冲动和情绪。孩子才可以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理性的表达。
(比如冰淇淋突然掉了,也能自我安慰,哎,好遗憾,是算了还是再回去买一个?)
但是,下层脑是从出生开始就自带的,而楼上的上层脑则是随着儿童的成长和成熟,逐渐完善,直到25岁左右,上层脑的“建设工程”才算基本完成。
所以,在此之前,孩子出现情绪失控,是客观的生理结构造成的,是上下大脑没有整合好,是正常的状态。
毕竟是人家的大脑还没有长好,控制不好身体和情绪啊!
说了这么多,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那就得弄清楚失控的情绪来自哪一层。
正因为大脑有上下层,所以发脾气也会有两种类型,一个是大脑下层为主导的,一个是大脑上层为主导的。
01
来自大脑下层的“怒火”:给足安抚,帮他们回到情绪绿色区
前面说了如果是本能的冲动反应带来的“情绪失控”,那就是来自大脑下层。
比如:
这些都是孩子来不及思考,本能的反应,他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哭闹是他们最直接的情绪表达。
这个时候,大脑完全被原始情感所劫持,无法使用上层大脑理性思考,完全是在本能的驱使下表达。
所以,现在讲道理、说规矩对他们来说根本无法处理和接收,一点用都没有。
此时,首要任务就是给足安抚,平度情绪,让孩子停留在情绪绿色区。
西格尔提出过一个“三色区模型”,可以帮我们理解孩子的一些情绪状态。
红色区:孩子情绪强烈、失控、无法忍耐的状态。
绿色区:孩子平和,可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身体、情绪。
蓝色区:孩子压抑自我,逃避抗拒。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舒适区(绿色区),在这个区域我们的情绪属于理想的可控状态,平静。
但一旦情绪被点燃,就容易失控,偏离绿色区,要么进入蓝色区,压抑自我,要么进入红色区,直接爆发,无法自控。
只有处于情绪平静的绿色区的时候,孩子才能听你说。
昨天DD最喜欢的一个小恐龙的尾巴断了,执拗劲儿犯了,立马就上演了一场一摔(恐龙摔地上)二坐(坐在地上,折腾着两条小短腿)三哭闹(45度角怒视天空嚎啕大哭)。
奶奶怎么一哄(不哭了啊,奶奶再给D宝买一个)、二劝(别哭了,不就是尾巴断了,奶奶给你粘上)、三吓唬(你怎么没完没了,已经坏了,你哭尾巴就好了?)都没用……
因为这很明显是来自大脑下层的本能反应。
我把小恐龙捡起来,把DD抱在怀里,安抚着说:“小恐龙的尾巴断了,DD好难过啊,妈妈也很难过,因为我们都很喜欢这个小恐龙。”
——在孩子发脾气时,先和孩子建立情感上的联结,让孩子正确理解情绪,再想办法改善行为。
DD看着我手里的小恐龙撇着小嘴说:“断了,尾巴断了!”
——一旦孩子开始说话了,语言系统就被激活了,这时候上层大脑也在逐渐激活,而且只有孩子感受到了爱和安抚,娃才能把你说的话听进去。
然后,我接着说:“你觉得我们怎么救救这个小恐龙呢?”
——等孩子情绪平缓了,再启动上层大脑用理性解决问题,让孩子再次接近上层和下层大脑整合的阶梯,同时也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CC也被动静吸引了过来,熟练医生扮演的她立马指了条明路:“包扎?手术?”
DD也像是发现新大陆一样应和着,“恐龙车祸现场”立马变成了姐弟俩的“大型手术现场”。
最后,小恐龙在姐弟俩以及胶带的帮助下“康复”了。
——让孩子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孩子的绿色区也就逐渐扩大了。
02
来自大脑上层的“挑衅”:坚决不让步,你咋作老娘都奉陪到底。
如果情绪失控是孩子有意识的,想要达到某种目的,那就是来自大脑上层。
比如:
但,其实他们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的,可以随时停止大喊大叫、哭泣,只要他愿意。
把发脾气当做控制大人的手段,通过哭闹想要某个东西、达成某件事或者可以不做某些事。
这个“惯用伎俩”想必各位都深有体会吧。
达不到目的的时候,哭得惊天地泣鬼神,一旦得逞,一秒变脸、笑魇如花。
对,就是这么现实。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妥协。
让孩子明白你的态度,爱咋作就咋作。
如果一直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而妥协原则,那么孩子就会把“发脾气”和“实现不合理要求”画上等号。
一次能成功,以后就还会有多次。
当然,不妥协不是置之不理。
孩子是可以自我安抚的,这类时刻,就是孩子学习安抚的最佳时机。
可以让孩子哭、发泄,但是我们要保持冷静,温柔地坚定,既不被娃牵着鼻子跟他一起暴走,又不能一气之下抛弃孩子走开。
虽然孩子是带有目的的哭闹,但这些目的也不是原罪啊。
孩子也是非常敏感的,他会一边想要挑战爸妈的底线,让爸妈屈服,一边又特别需要爸妈的关注。
如果我们火上浇油或者一走了之,孩子会有被抛弃的感觉,安全感和信任感缺失,更加没有办法安静下来思考。
所以,C妈十四字方针牢记心间【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含妥协的陪伴】。
不走开,不动气,在旁边耐心等待进行自我安抚,给孩子一个足够安全放松的环境。
——等孩子的处理了自己的情绪,也就回到了绿色区。
坚持十次、数十次,孩子发现靠发脾气不能达到目的,就不会持续滥用了,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道阻且艰,一起加油!C妈说:
希望明白背后这些脑科学原理,面对孩子大爆发时,你能多一份平常心,不立马怒火冲天,怪孩子故意不懂事,实行暴力镇压手段了。与其让自己的情绪在其中粉碎,还不如抽离出来,把它看作是一次帮助孩子整合大脑的契机呢!你说我说得对不!!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