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之旅5:智能战本能——无法控制、如果控制、做出区分

心智之旅5:智能战本能——无法控制、如果控制、做出区分

首页动作格斗机器本能更新时间:2024-06-05

头条特供,基于迭代版本:38,约4.2千字

心智,是古老而神秘,科学又哲学、已知又未知、个人又普遍、熟悉又陌生的,有关自我的深刻问题

人类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Harari),在《今日简史》中,曾指出:

“包括科学家在内,许多人都把心智大脑混为一谈,但两者其实非常不同。大脑是由神经元、突触和生化物质组成的实体网络组织,心智则是痛苦、愉快、爱和愤怒等主观体验的流动。……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完全无法解释心智是如何从大脑里出现的。……就算心智确实是在大脑中出现,至少在目前,研究心智和研究大脑仍然完全是两回事。”

本文,将透过一个简化模型,即心智是由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大脑系统混合而成,但又不失深刻地看到心智最核心的内涵奥义,以及彻底搞清楚我们的心智演化

那么,在洞悉了自身的心智模型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并能够看清、理解、解释与预测很多有关自己人生的诸多事情,如纷争、冲突、原谅与和解,从而更加从容镇定地获得内心的慰藉、平静与满足。

显然,心智支撑了我们的复杂心理无尽追求,同时我们的行为决策思维模式,也最终会追溯到心智模型的运作机制——同时,心智之中也蕴含着痛苦与快乐、不幸与幸福、束缚与解脱、放纵与自控的“持续博弈”

是的,基因之使命、幸福之本源、生存之未来、自由之路径、机器之结局,都贯穿于心智之选择的其中,那么这一切,心智将会如何应对呢?

本文是一场,奇妙的“心智之旅”——其主题是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实现的旅程,并窥探揭示“心智之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没有硝烟的“颅内博弈”

那么,要一探“心智黑洞”的究竟,就要从演化开始说起——接下来,就让我们启动这一趟,在“计算机思维”的视角下,跌宕起伏的“自我诊断”(Self-Diagnosis)。

主题目录如下:

智能战本能

让我们从头到尾,彻底看清并理解,智能在本能的治下如何反制战胜本能,这是智能视角下的战略战术,总共有11个层面。

第一,无法控制

情绪来了无法遏制,这是一种悲剧。

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对自身从感受行为并没有话语权,而真正的“话事人”其实是我们情绪背后的本能,于是我们就只能在本能文明的交互中,随波逐流地奔向基因所为我们设定的“遗传终点”

显然,如果智能无法控制本能,基因就会决定一切,那么拥有智能的大脑,就会沦为基因最强且最大的“性器官”,即:只幻想着繁衍及其相关的一切。

但基因并不是“远见家”,其预测能力有限,所以本能(算法)常常只看眼前且追求短期——因此,控制不住自己*的人,往往也成就不了自己的*,最终如梦方醒才发现,欲壑难填是被本能激素给冲昏了头。

更糟糕的是,如果不能摆脱本能的“偏差滤镜”,你就难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或是看到却拒不承认,或是承认却拒绝接受,或是接受却沮丧抑郁——最后坦然却认命躺平,从而始终无法去切实改进自己的不足。

事实上,在真正的智者看来,浸溺于本能*的人,本质上和扫地机器人是一样的,只能按照本能算法行事,非常容易被预测到每一步的行为,虽然可以躲避障碍物且还能自动寻路,看似仿佛似乎很自由智能,但实则既没有自由也没有智能。

那么,从更长远的层面来看,如果智能只是一味地满足本能,最终我们就只能在局部解的“感官享乐”中,走向全局解的“娱乐空虚”

换言之, 被本能所吞噬,就是娱乐空虚。

例如,拖延症的本质就是,在本能的无形推动下,为了图一时之乐逃一时之苦,而放弃了长远的收益更大的回报,其结果不仅阻碍了自身的成长变强,搞不好还会陷入自我否定的痛苦循环——这里循环的是,不想拖延却反复拖延,想要改变却故技重演

对此,米哈赖在《心流》中,曾简洁有力的指出:

肉体快乐会轻易把精神能量吸干,无法再去追求其他目标。”

更形象地说,本能情绪脑会让人——感知变窄、思维僵化、逻辑混乱,陷入认知偏差的大河——无法上岸、亦难自救。

例如,在做梦或半睡半醒之时,有一些令我们感到非常,恐惧慌乱、紧张害怕、心塞愤怒的想象情节,待我们清醒之后再次回想,就会恍然觉得不过尔尔——其原因就在于,梦境中我们的智能逻辑脑被抑制屏蔽,只剩下本能情绪脑在完全主导,所以缺少智能理性的约束,结果本能感性的放飞就是体验到一次“情绪溺水”

综上可见,一味满足本能,一路走向深渊。

第二,如果控制

事实上,做情绪的主人,就是做自己心智的主人,控制住了你的情绪,就控制住了你的未来,也只有放下情绪,你才能看见自己与世界的真相——这是隐藏在体验自我叙事自我之后的真相。

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由我们每时每刻的体验和意识组成,它存在于当下,感受真实且强烈,它代表着体内正在上演的电化学风暴,但作用时间和效力会随着电化学风暴的平息而迅速消散,所以它非常容易被遗忘和事后扭曲。


叙事自我(Narrating Self)——代表着由体验自我转化而来的记忆,它只是对体验过程断断续续的记录和映射,它不会忠于还原体验过程,在峰终定律的记录原则下,它只是对体验过程的平均和模拟,甚至是编造,但叙事自我却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学习、判断、选择和决策。 在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思考,快与慢》中,叙事自我也被称为记忆自我(Remembering Self)。


峰终定律(Peak-End Rule)——是指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正向或负向)时与结束时的感觉。也就是说,在对一个事物体验之后,能记住的只有峰(Peak)与终(End)时刻的体验,其过程中体验好坏的比例、及时间长短,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

可以说,理性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情绪,即平静到反*本能。

换言之,本能是一种处理信息的标准模式,而智能可以让我们超越标准,建立可自控的新标准。

那么,自控不仅比放纵更加自由,在化学奖励的体验上也更加巅峰,如丝滑流畅运用自如的“无我自控”,就是心流状态的最优体验。

对此,米哈赖在《心流》中,描述道:

“当你心里的熵值降到最低,一切纷扰念头都销声匿迹,只剩下你和当前的事物时,那种心灵如同冰晶般通透、念头如同雪崩般畅流的感觉,就是你心里能达到的最优体验,也是你大脑里的奇迹。”

类似的,对自己身心的精准控制,会带来欣快感——如瑜伽,或完成一些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反自身惯性直到惯性消失,会带来欣喜感——如改变坏习惯,或觉察并抑制惯性思维。

事实上,当你突破了不可挣脱的本能枷锁之时,就会体验到无以复加且难以复制的平静高效,这可谓是一种“盗火神力”,而一旦体会过之后,你就再也不能假装世界还和从前一样了。

哲学角度来说,能够选择自己的情绪感受,才是人生最大的自由——这意味着,你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或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这是服从自己的情绪感受),而是可以直接选择自己的情绪感受,从而决定你想做什么与不想做什么。

再外延一步,你能控制本能,你就能看清世界,你能控制自己,你就能控制世界——因为,权力就是一个人的心智(包括本能的领导力与智能的说服力),对群体本能的掌控。

显然,在摆脱或降低了*之后,做选择就是清晰自然且水到渠成的事情,因为有些与很多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即:战胜本能,看破红尘,才能谦冲致和。

例如,爱情博弈有一个“高手共识”,即:嘴甜心狠,嘴甜心硬,嘴甜心绝——这里“嘴甜”就是激发别人的本能(让别人的本能战胜智能),而“心狠、心硬、心绝”就是激发自己的智能(让自己的智能战胜本能),结果就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不得不说,做到这样的确很好,不仅爱情体验好、情绪体验更好,但前提需要智能控制住本能

最终,当你看穿了基因演化的压力,你就开始主宰演化的游戏——这就是智能的进化

简而言之,只要你的本能不伤害你自己,就没人能伤害到你。

第三,做出区分

什么是本能思维?——就是草木皆兵地感受到情感伤害,然后应激反应地出现悲观预测、歇斯底里、失控抓狂。

什么是智能思维?——就是立足现状地考虑到长远利益,然后冷酷平静地进行问题分析、逻辑推理、迭代试错。

注意,不做情绪性的表达,不一定就是没有本能思维,只有心智不去或是无法感受到情感伤害,才有机会启动智能思维

事实上,有倾向性的推理,即先有观点再找理由,这是本能劫持智能(但结论不一定错),而无倾向性的推理,即没有预设找到理由,这是智能拒止本能(但结论也不一定对)。

那么,知识——既可以服务于感受,也可以说服于感受,前者是用知识去合理化感受,后者是用知识去消解化感受。

而从人性角度来说,是相信数据逻辑还是相信感觉感受,常常不是取决于推理的严密性与证据的因果性,而是取决于情绪的强烈程度持续时间

换言之,你的内在情绪,可以抵达到一个单纯用理性推理无法证明对错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本能幻境”

智能可以知道,感受事实是两码事,即:情绪感受只是本能算法对“眼前事实”的——有限估计、片面脑补、短期应激,有时还有潜意识的局部推理。

例如,即使我在情感上觉得这是对的,我也能在思维上觉得这是错的——这就是理智(理性智能);相反,即使我在事实上是错的,我也能在感受上自以为是对的——这就是感本(感性本能)。

更形象地说,把自己的情绪感受,不加逻辑地甩给他人,就是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服从之上,这是“巨婴行为”——巨婴(即身体成熟但心智婴幼的人)对他人的评价,完全取决于别人是不是让他“高兴”

那么,一个重要的区分,是达利欧在《原则》中,所指出的:

“不要混淆目标*。合理的目标是你真正需要实现的东西,*则是你想要,但会阻止你实现目标的东西。……是让激情消耗你,驱使你做出不理性的行为,还是你驾驭激情,从而得到动力来追求你真正的目标?如果你把*目标这两个层面都处理好,你最终就能得到充实。”

显然,想要的*会调动本能思维——抗拒等待与曲折,而合理的目标则会调动智能思维——接受努力与艰辛。

再从痛苦角度来看,本能是逃避痛苦自我催眠,智能则是直面痛苦解决问题——因为,本能会过分看重短期快乐,并试图避役短期痛苦——但在实践中,大部分的长期回报往往都来自承受短期痛苦而获得,所以选择短期痛苦换取长期收益,是智能胜于本能的最优解。

最后更全局地看,只有对抗本能,才能更好的生存,而更好的生存,却是为了满足本能——这是人类智能无法躲避的“人生回路”,即:

本能是有限的循环体验智能是无限的系统迭代,而无限变化的持续进步,所推动的体验变化,却是有限变化的原地踏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