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六集特别节目《家国春秋》通过六个家庭的故事,讲述功勋和传奇背后的家国情怀。今天要讲的,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和女儿常沙娜的故事。
塞纳河边的旧书摊改变人生 国内再乱也要回来看敦煌1904年出生的常书鸿自幼喜爱绘画。1927年,他从西子湖畔漂洋过海到法国求学,师从法国著名新古典主义画家劳朗斯,他的妻子陈芝秀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求学,两人的女儿常沙娜1931年出生在法国里昂。留法10年间,常书鸿的画作多次跻身法国国家沙龙展,连续4年获奖,更有作品被收入法国国家博物馆,前途不可限量。
1935年底的一天,常书鸿走出巴黎卢浮宫在塞纳河边的旧书摊上,第一次看到法国探险家伯希和编辑的敦煌石窟图录。
常书鸿在自传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心情:这距今1500年的古画,气势雄伟的构图,其笔触的奔放甚至于比现代野兽派的画还要狂野,这是多么新奇的发现。我从心底里感到祖国艺术无疑在世界艺术中拥有崇高的地位,我决心回国后一定要很好地吸取祖国古典艺术的精华,并且发扬光大。
常沙娜:他说我是中国人,这么精彩的壁画彩塑我都不知道,我数典忘祖!我回国以后一定要去甘肃敦煌看一看,亲自看一看。
1936年秋天,常书鸿告别妻女,只身搭上了归国的列车。
1937年夏天,陈芝秀带着常沙娜,从巴黎乘上了归国的轮船。
一回国,常沙娜便和父母跟随北平艺专匆匆踏上了南逃之旅。在抗战的硝烟中,常书鸿一家辗转于江西牯岭、湖南沅陵、贵阳、昆明等地,终于在1941年夏天结束了迁徙漂泊,在重庆安顿下来。他们的儿子常嘉陵也在这时出生了。家安定了,可常书鸿的心,却怎么也安定不下来,他始终在牵挂着敦煌。
母亲抛下家庭出走 她辍学回敦煌 临摹壁画练就“童子功”1943年2月,常书鸿第一次来到让他魂牵梦萦的敦煌。在常书鸿的推动下,关于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提案获得通过,常书鸿被任命为所长。他带领工作人员一起除沙,修围墙,并决定举家迁往敦煌。
常沙娜:他看洞窟的壁画,从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几个朝代一千多年的历史,他佩服不已。我是画家但我不能先画,我先要保护,把流沙挡住。他最伤心就是流沙从莫高窟的顶上全把洞窟封起来了。他就下定决心,我不是来看一看,我要长期在这里守候。
1945年夏天,常书鸿的妻子无法忍受沙漠里的艰苦生活,选择出走。14岁的常沙娜辍学回敦煌,除了必要时到学校上课,其他时间都在家里照顾爸爸和弟弟。空余时间,常沙娜蹬着“蜈蚣梯”,跟着大人们爬进洞窟临摹壁画,逐渐练就了“童子功”。
远赴重洋 等不及完成学业就回来投身建设新中国1948年,受在甘肃任教的美国人叶丽华的资助,常沙娜留学美国,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附属美术学校学习绘画。
出国之前,叶丽华要求常沙娜带上她临摹的一百幅敦煌摹本赴美。常书鸿给每一幅画都盖上了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图章,并和叶丽华签订协议:随身带去沙娜的敦煌临摹本一百幅,回国时随身带回,不得在美国出售。
常沙娜:我走的那天坐飞机,我爸爸把我送到南京,我弟弟也带着到那里。我看了弟弟我离不开,我爸爸也舍不得,我弟弟也舍不得,“姐姐、姐姐”叫着,我难受得很,在飞机上大哭一顿。
1949年初,国民党政府到了穷途末路,全面崩溃的时刻。为了防止国民党溃败军队抢劫石窟文物,常书鸿组织了保卫小组,并设置岗哨,日夜值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敦煌的历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常书鸿成为新中国成立的敦煌文物研究所的首任所长。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常沙娜激动不已,她等不及完成学业就决定回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
常沙娜:我在美国应该是四年的,我到波士顿认识了一批留美的中国留学生,每个周末大家聚在一起,讲解放以后新中国成立了,现在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还念家信,那个时候都争取要回来,我们见面第一句话,“你什么时候回国?”
1950年12月,常沙娜用打工挣下的钱买了一张回国的船票,启程回国。
师从林徽因 把敦煌元素设计进人民大会堂回国后,常沙娜与正在筹备敦煌文物展览的父亲相逢,还认识了梁思成和林徽因。梁思成和林徽因十分赞赏常沙娜的壁画临摹作品。在他们的影响下,常沙娜从绘画转向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被破格录取为清华大学营建系的助教,留在了北京,之后被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1958年,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常沙娜为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设计天顶装饰。受敦煌壁画里藻井图案启发,她在天顶正中设计了一朵唐代风格的、由花瓣构成的圆形浮雕大花。如今,这朵来自敦煌的花,依然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顶上熠熠生辉。
常沙娜:我很有幸,我没想到,我父亲更没想到,全国的艺术院校方案有几十个,最后选来选去,用了我那个敦煌元素的图案。
常书鸿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沙娜,不要忘记你是敦煌人,应该是把敦煌的东西,渗透一下的时候了。
此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几十年,常沙娜一直牢记父亲的嘱托,将敦煌图案融入当代工艺美术设计,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民族文化宫门饰,香港会展中心广场的紫荆花雕塑,都是常沙娜的作品。
“如有来生 我还做常书鸿 还要守护在莫高窟”常书鸿在敦煌工作生活了近40年,直到1982年调任国家文物局顾问他才离开敦煌,把家搬到了北京。国家在复兴门大街给常书鸿安排了一套住房,生活条件比在敦煌有了很大的改善。
常沙娜:他说我到北京来看病可以,我在这里作客,我的家还在敦煌,说什么都是敦煌。
1994年6月23日,常书鸿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常书鸿90年的人生路,近一半的时光在敦煌大漠戈壁度过。弥留之际,常书鸿嘱咐女儿,把自己的骨灰埋葬在莫高窟:“如有来生,我还做常书鸿,还要守护在莫高窟。”
按照他的遗愿,常书鸿的骨灰被安放在敦煌研究院的陵园,与莫高窟遥遥相望。这里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拐点,也是他最后的归宿。在常书鸿的墓碑上,镌刻着“敦煌守护神”5个大字。
常沙娜:我越老越想他,我觉得我老父亲真是了不起,越老越觉得他真不容易。
记者:您想过没有,假如我站在爸爸那个选择的时候我会怎么选?
常沙娜:我当然跟他一样了,我受他的影响。我现在都88岁走向89岁了,我的心情很活跃。他有一句话“生命不息,跋涉不止”,能做的事还要继续做下去。他也经常讲我们不在乎苦乐什么的,该做的就做。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