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像水一样的武士

李小龙:像水一样的武士

首页动作格斗龙武士李小龙更新时间:2024-05-13

在东西方不同文化环境中,都能得到广泛而持久的认可和喜爱,李小龙堪称奇迹。

把中国功夫推向世界,凭拳头硬打遍天下,固然是李小龙得到喜爱的一个原因,但这只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表相,在“能打”的背后,还有更大的力量,让李小龙深入不同文化的人群心中。《武士之心——李小龙的人生哲学》,无疑对李小龙在精神层面的独特性和影响力进行了深度解析,让人感受到比拳头更有力量的存在——思想。

少年老成和大器晚成,是人类个体生存成长的两个突出现象,魏晋时代的王弼23岁早亡,留下对易经、老子的注解传承至今,鲜有出其右者。 虽然33岁过早离世,但李小龙的人生哲学,却呈现青春与老成相结合的成熟气象。

李小龙对道家的思想颇有心得,特别是对水的理解。书中提到17岁的李小龙“击水悟道”的情节,和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王阳明“龙场悟道”相仿佛,与中国禅宗的顿悟一脉相承。学习咏春拳四年,并得到武术大师叶问的指导,但年轻的李小龙还无法让自己达到平静、放松以至于无为的状态。为了散心,李小龙驾帆船到海上兜风,想到师父叶问的教诲和自己无法领会阴阳要义,怒火中烧的他用力击打水面,瞬间获得了洞见:“就在那里,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这海上最寻常不过的海水,不就是功夫的本质吗?这普通的海水不就是在向我解释功夫的阴法则吗?我用拳头击打它,它却没有遭受痛苦。我用尽全力,它却毫发不伤。我想掬起一捧水,它却悄悄地流走。这样的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它可以放进任何容器。虽然它看上去软弱,却可以穿透世界上最坚硬的物质。就是这样!我想要做一个像水一样的人。”

早慧的李小龙,将中国传统哲融入武学,在丰盈自己内心的同时,创建了截拳道,丰富了现代武学的天地。在李小龙看来,能打、拳头硬不是武学的高境界,“修炼功夫的目的不是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维和生活方式。”“领悟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成了李上龙的生活信条,“最伟大的帮助就是自我救助;自救是唯一的救助方式——做最好的自己,完全投入某个任务当中。”

悟道的李小龙,用言行、用电影实践自己的生活信条。四部电影,都传达着他的哲学观念:《唐山大兄》表达是无心和死亡,《精武门》讲自由地表达自我,《猛龙过江》提醒避免狭隘思想,《龙争虎斗》主题则是“不用格斗的格斗艺术”和自我表达。以上对电影的解读是本书作者里特的分析,观众在打斗带来的荷尔蒙爆发之后,不妨体会一下,里特分析的是不是那么回事。

李小龙的人生哲学和人生实践告诉我们,武士的心比武士的拳头,更有力量。这种人生哲学固然有中华文化偏重追求自我完善的基因,也传承着春秋战国时期武士更注重道德和信义的理念,太史公在《史记》中为刺客单独列传,也是对武士之心的认可和传颂。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拳脚再能打,也打不过一个真正武士的心。

剑客无剑、高手无招。

1971年,《精武门》结尾,李小龙饰演的陈真在精武馆前飞身跃起

1981年,亚洲电视制作的《霍元甲》结尾,梁小龙饰演的陈真在精武 馆门前高高跃起,复刻《精武门》经典镜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