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嵩和 撰文/摄影,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世界最稀有猿类之一、曾被宣布灭绝的东黑冠长臂猿,在广西的密林深处拥有一处“中国方舟”。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和长臂猿拥有共同的祖先,一千多万年前分道扬镳,各自开启漫长进化。如今,我们直立行走于大地之上,他们荡跃在树冠之巅。而现今栖息于中国广西境内的这一支,就是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东黑冠长臂猿。
这是一只未成年的雌性东黑冠长臂猿,当它长到9岁左右,毛发会变为黄色,雄性则从生到死一直保持黑色。
虽然东黑冠长臂猿完全能直立行走,但却是纯粹的树栖动物。它们可以如杂技高手一般,敏捷地穿行在树木之间。
秋天,东黑冠长臂猿在结满果实的岭南酸枣树上觅食。
早在商周时期的文献中,便有关于猿的记载。猿在中国古代是一种传统而又纯粹的象征,既代表诗人、哲人超凡脱俗的理想,又充当着人类与神秘自然间的纽带。
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李杜诗篇,例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从这些美好诗句不难看出猿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地位。
根据明朝中期的文献记录,长臂猿的分布区北抵甘肃庆阳,南至海南昌江,东到浙江镇海,西达云南陇川,在我国东南沿海、广东北部、湖南中北部等地均有广泛分布。然而到了清朝时期,中国人口大规模增长,大量森林被开垦成农田,长臂猿的分布区急剧退缩。目前,长臂猿在中国仅片段化分布于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其中,曾分布于云南的北白颊长臂猿和白掌长臂猿已在野外灭绝。
与此同时,东黑冠长臂猿这个曾被国际灵长类专家认为已经灭绝了的物种,其实一直隐秘地栖息在广西西南部的中越边境线上——一片狭窄的喀斯特热带季雨林中。进入21世纪后,这些东黑冠长臂猿才被重新发现,当时的数量仅有3群19只,当地政府随即建立了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十几年的大力保护,东黑冠长臂猿在中国境内的数量已增至5群33只,但依然属于极度濒危状态。
为了捕捉到东黑冠长臂猿的专题影像,从2018年起,我开启了追猿之旅,屡次深入没有电、没有信号、靠雨水生存的无人区。在遮天蔽日的深林里拍摄,没办法讲究用光和构图,满目皆是尖锐锋利的石山峭壁,无数次遭遇蜈蚣、蚂蟥、毒蛇、滚石、雷暴天气等危险。与此同时,东黑冠长臂猿踪迹难觅,守着一棵树,等上十天八天都不一定能按下一次快门。有人说,东黑冠长臂猿是世界上最难拍摄的野生动物之一,一点也不为过。
头冠部的黑色延伸至背中部——这是雌性东黑冠长臂猿最主要的物种特征。
东黑冠长臂猿最显著的特征是长长的四肢,其上肢长度是下肢的1.5倍。
保护区护林员黄天助正在观察东黑冠长臂猿的行踪。十多年来,他见证了这一物种种群数量的缓慢增长。
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内已知唯一的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其所属的桂西南地区是中国14个具有全球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
这段秘境深林追猿的苦旅历经3年,耗时300余天,南宁到靖西往返行程2.4万公里,行走攀爬3000多公里……如今,每当回看在山里手写下的7万余字日记、拍摄的3万多幅照片和数百条视频时,我早已忘记当时的危险与艰辛,只觉得美好与牵挂。愿这些生灵在这片无人打扰的秘境之中,逍遥自在,世世代代繁衍下去。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09日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