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大师”沈巍。
一位穿着破烂且身上满是污垢、黑白头发打结的流浪老者,在这几天火遍各大视频平台。因为经常蹲在地铁里和路灯下看《尚书》、《论语》等书籍,且说出来的话颇具文采与思辨性,他被一些人冠以“流浪大师”的称号。
媒体多方调查核实,他真名叫沈巍,系上海人,已流浪26年,曾是上海某区审计局公务员,家中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上海相关部门向红星新闻证实,沈巍系某区审计局长病假员工,26年来,薪酬按相关标准正常发放。
写文章,第一重要是起标题。
但标题并不好起。比如说,我要写上海新晋的“网红流浪汉”沈先生,什么标题好呢?
最简单的,主谓宾结构,“人们同情沈先生”?不不,这肯定是不对的。有谁能从相关所有新闻中看到“同情”吗?
那就“人们是有多么热爱传奇”——是不是好些?
似乎更近。有很多人都在把沈先生比作《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了——那个神一样的存在。
但一位搞学术的朋友,看过相关视频,在朋友圈里一本正经地说:文学有天才,学术没天才,所以这位沈先生的学问,肯定达不到所谓“大师”级别,云云。
这位朋友是不是有些无趣?你觉得那些在沈先生视频下留言赞叹大师的,曾经真欣赏过“大师”的作品吗?有辨别“大师”思想水准的能力吗?
我很想建议这位朋友,该找个“夸夸群”发点红包进修一下。
恕我直言,以我日常经验判断,沈先生精神方面似乎存在一些问题(其实在视频里他自己也承认),或者说,他与现实间是有些障碍的。比如,从目前流传的视频来看,他很多的观点碎片,安放得很不妥帖,互相之间,多有冲突。他本人未必能意识到冲突,或者很多观点,即使出自他内心,他也不具有将其落实的行为能力,比如说当官。
这个世界真有很多人相信、热爱传奇,比如有人一直在寻找民间能打败现代搏击的武术大师,但追逐沈先生的人不在此列。
他们更在意的是沈先生“境遇”与“表达”的强烈反差。所以就算把维特根斯坦放到他们身边,他们也可能嗤之以鼻。但沈先生不一样。对他们来说,沈先生就像苍蝇馆子里做出了道高级餐厅味道的菜,自然,下筷前先赶紧自拍一张,之后甚至不下筷也问题不大。
这是移动互联社交时代的标志性行为。
他们热爱的不是传奇,而只是对传奇的追逐能让自己获利多少。
在相关新闻中所见的多数“追逐”,都看不到多少美好的关键词,比如“同情”“尊重”“正视”,更多的是轻浮的嬉笑与戏耍。这与当年白人将有色人种装到笼子里展出,有多大区别呢?
鲁迅说:“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现在更简单,沈先生“读书”,他们“读”沈先生。
让我选择,在这个事件中,如果既不涉及对他个人的救助,又不涉及比如他原单位的管理这种公共议题,能够做到对沈先生的生活状态保持某种尊重,不美化、不拔高,是第一位的。
我不觉得沈先生的“无拘束”是“自由”状态,至少不是很多人用以浇自家块垒的“自由”。但客观上,他的生命状态,确实是独一无二的。那些消遣及追逐,则将不可避免地破坏他已经获得某种平衡的生命状态,破坏这种“独一无二”。
还好,他们很快都会散的。
有时我很希望沈先生能像《水浒》里的郑屠那样,对追逐者恶声恶气来一句:“你们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谅那些人也不敢理直气壮地回他:“我们不是消遣你,是特地来消费你的。”
□宋金波(专栏作者 )
编辑 陈静 校对 王心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