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尔法
编辑|阿尔法
唐朝时期,富于源远流长发展历史的剑尽管仍是实战中的兵器之一,具有攻略与防御的重要意义。
但在军事战斗中发挥的作用已经被大大削弱,而逐渐朝着艺术化、表演化和健身化的趋势发展,成为一种引人入胜的健身表演活动。
那么,唐朝的剑舞相比于*敌之剑和舞蹈又有哪些美感呢?
它为何成了唐朝艺术的典型符号呢?
源远流长的军体活动剑在中国的起源很早,据《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周朝初年就能造剑,且有“桃氏为剑”的三种规格。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家语·观周》中记载:“子路戎服见孔子,拔剑而舞之。”
春秋末年,越国制造的铁剑可“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则记载了战国末期荆轲“图穷匕见”的掌故,说明了熟练掌握“刺剑之术”的利害关系。
秦朝末年,剑术不但用于军事作战,而且用于娱乐助兴,《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的记载,《汉书·高帝纪》还有“汝入以剑舞,因击沛公*之”的叙述。
汉朝时期,击剑运动开始全面兴盛,习武练剑风气甚浓,《汉书·司马相如传》中云:“少时,好读书,学击剑。”
张衡的《西京赋》中云:“跳丸剑之挥霍。”之后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剑舞运动一直有所发展,无论宫廷活动或者家庭宴会,人们常会配合乐曲而舞。
到了唐代,剑在军事上并未完全消失,剑技仍是军队当中将领、士兵习武练艺的活动内容,譬如李白在《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中云: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张说在《幽州夜饮》中云“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又在《将赴朔方军应制》中云:“剑舞轻离别,歌酣忘苦辛。从来思博望,许国不谋身。”颜真卿在《赠裴将军》中云:“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
但是,总体而言,剑舞的主要功能和作用依然发生了变化,主要朝着强身健体和艺术表演的方向演化发展。
引人入胜的健身表演唐代的剑舞活动品类繁杂,形式多样,但主要分为初期的“女伎”表演和后期的“军舞”表演两种形式。
唐朝的“女伎”指的是民间和宫中善于表演舞蹈的歌伎,她们擅长剑舞,每当出场表演的时候,其通常会穿戴上华丽的盛装,手中持剑。
在激烈昂扬的金鼓声中徐徐出场,舞姿绝妙,舞伎酣畅,表演时她们会加上各种杂技软功,使观看者无不目眩神摇,连连拍掌叫好。
唐朝的“军舞”指的是民间和宫中进行的群体列阵表演活动,其中就包括变化多端、鼓角齐鸣的剑舞活动。
唐代时期,许多诗人对于剑舞活动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描写,比如岑参在《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中云“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鲍溶在《琴曲歌辞》中云“燕歌易水怨,剑舞蛟龙腥”,描写的都是个人独舞的盛景情形。
而姚合《剑器词》中的“阵变龙蛇活,军雄鼓角知。今朝重起舞,记得战酣时”则描写了大型队舞的表演盛况。
事实上,在《乐府杂录》当中,其已将“剑器”谓之“健舞”,也就是在其转变为军体舞蹈后。
主要用来模拟冲锋陷阵、奋勇*敌的实战情形,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让观众切身体验和感受前方军队和将士的昂扬斗志和不懈精神。
由此分析,唐代的“剑器”舞曲并非仅仅只是一种形式,其除了个人独舞、双人舞,还有大型的队列舞蹈,在舞蹈运动的过程中。
舞者还手持单剑、双剑等多种剑器,再配以锦帛、旗帜和火炬等等,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活泼生动。
由于唐朝实施对外开放的包容政策,作为一种民间和宫廷中的常见舞蹈,剑舞活动借鉴和吸收了优美飘洒的外来宫调舞姿,其包含了大量的民间和外域舞蹈色彩。
舞姿技术也较之以往越发显得多样和美妙化了。比如唐代开元年间舞伎公孙大娘就以擅长舞蹈《剑器》《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多种剑舞而远近闻名。
据《乐府杂录》中记载:“开元中,有公孙大娘,善舞剑器。”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云:“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公孙大娘身材娇美,体格柔健,舞姿英武,冠绝一时。当她持剑翩翩起舞时,但见身轻如燕、银光闪耀。
当她点步翻身时,但见腾空翱翔、剑影飞驰。当她剑舞高潮时,但见日落龙翔、雷霆震怒。
据说,公孙大娘优美无瑕、成熟老练的剑舞身姿对于唐代很多文学家、书法家和绘画家的创作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一时被人们传为美谈。
当时许多诗人和书法家都从其“浏漓顿挫”“刚柔相济”“矫健似飞龙”的剑舞雄姿中获得了创作的神韵和灵感,取得了笔法、选词、造句的意境神韵。
譬如据《乐府杂录》中记载:“僧怀素见之(公孙氏剑舞),草书遂长,盖准其顿挫之势也。”
《唐书·张旭传》又说:“观倡公孙舞剑器,而得其神。”又比如唐朝的大将裴旻擅长剑舞,据《独异志》记载,其在舞剑时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
唐文宗时,曾称李白的诗赋、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世人也尊称他们三人分别为“诗仙”“草圣”和“剑圣”。
另据《历代名画记》记载,画家吴道子与裴旻私交甚厚,开元年间,裴旻因母亲过世,便约请吴道子在天宫寺作壁画为其母超度亡魂。
吴道子对裴旻说:我好久都没有动笔作画了,似乎缺乏了灵感,如果裴将军一定要我作画的话,那就只好先请将军来一段“剑舞”,以激发和启迪我的绘画思路。
听罢此言,裴旻当即脱去孝服,持剑起舞,但见他“走马如飞,左旋右抽”,身手敏捷,运步均匀。
正值观者眼花缭乱之时,刹那间又见他将宝剑抛起数十丈高,然后用手持的剑鞘将落下的宝剑稳稳接住,显示了高超的剑舞技巧,也使上百名围观者无不惊叹赞赏。
受到裴旻高超绝伦的剑舞技术和剑舞气势影响,顷刻之间吴道子便迸发出了强烈的创作冲动。
其如同神助一般,立即泼墨酝酿,挥毫图壁,片刻间一幅“为天下之壮观”的壁画就此大功告成。
大国文化的生动反映唐朝时期,“剑舞”活动之所以开展得如火如荼,是与唐人果敢勇武的个性品质、强大无畏的军事力量以及唐人心中对剑的美学崇拜分不开的。
也是一种大国文化和社会心理的生动反映。
唐人对于战神格外崇拜,其推崇雄强伟岸、勇武拼搏的战斗精神,倡导习武健身,开展剑舞活动成为许多人孜孜追求的奋斗目标。
上至将军大臣,下至教坊舞伎,都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随兴起舞,显示出高超的剑术和逼人的气势,期待自己能够如同前辈那样历经战火狼烟的渗透熏染。
表现出固守边关英雄将士的飒爽英姿。
由于唐人注重自立自强、反对阿谀谄媚,因此他们通过剑舞活动,试图反复说明当时那个时代与社会最为器重和赏识人们的。
并非飞黄腾达和养尊处优的显赫高位,而是那种面对艰难险阻的不屈不挠的高贵气质,这从客观上也反映出盛唐时期人们具有的强大自信心和特有个性气质。
为此,唐代的众多文人雅士不惜笔墨,选用和编织最为优美的语言文字,记录和评述着“剑舞”这种动人心魄的健身表演活动。
比如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说“拥剑长短七口,舞于庭中,迭跃挥霍,剑光电激,贰横若裂盘,旋若规尺”。
李白在《玉壶吟》中云“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李贺在《走马引》中云“朝嫌剑花净,暮嫌剑光冷”。
表达的都是一种开展剑舞活动时所迸发的耀眼光芒,构成诗歌中剑术技能展示的特有视觉形象。
而在其中,唐代大诗人杜甫又是必须提及的一人,唐大历二年(767),当他在重庆奉节朋友家中观看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表演的《剑器》之舞后,他因景生情,抚事惋伤。
又回忆起五十年前自己年少时亲眼目睹公孙大娘表演剑舞的生活场景,彼时彼刻,国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唐玄宗早已墓木已拱,公孙大娘也已销声匿迹。
而杜甫本人则已由一名幼稚孩童变为白发老者,但唯有公孙大娘那无比绝伦的剑舞技艺依旧流传芬芳,挥毫留下了《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如此力透纸背的诗史之笔,切实反映了唐朝五十年来兴衰治乱的文化传承历史,突出表现了大诗人杜甫“抚事慷慨”的心理、“摇其笔端”的冲动以及“沉郁顿挫”的笔力。
其既是唐朝文学作品的杰出代表,也是唐朝生动真实的历史见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