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爱哭的孩子是种怎样的体验?心疼、烦闷、暴躁?……面对熊孩子们的这类“难缠”的问题,实在是太考验老母亲们的忍耐力了,一个不小心,还很容易就会走入误区,下面简单列举三个最常见的误区吧:
1、心疼孩子,真是听不得孩子的哭声,那就满足他的一应需求吧——一退再退。
2、你哭任你哭,我自有“哭声免疫大法”——漠视孩子的哭闹。
3、熊孩子的哭声太叫人烦躁了,再三哄劝说理都不管用,那就大吼一声,训斥一番——世间瞬间清静了。
这三条误区不知道你有没有踩中过,不瞒你们说,我还真有过。所以说,育儿需先育己。正是因为有了我们这并不太完美的孩子,才有机会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父母啊!

这段时间我们家在读的这本逆商教育绘本《哭鼻子也没关系》就是一本很不错的适合我们和孩子共读的绘本哦。

“啊,哭巴精来啦!”小动物们正在树林里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小松鼠斑丁突然尖叫了一声。
故事的开篇实在是不太友好,小刺猬布朗因为遇事爱哭鼻子,很不受小伙伴的欢迎,甚至还得了一个不好听的“绰号”——哭巴精。可见面对“爱哭鼻子”这件事情很多人都是不太喜欢的。那么,我们爱哭鼻子的小刺猬布朗又该怎么办呢?

小动物们觉得布朗总爱哭鼻子——摔跤了哭,赛跑输了哭,摘不到果子也哭……面对伙伴们的嘲笑,布朗显得很是生气。
故事读到这里,不妨回忆一下,当我们的小宝贝在哭闹时,我们是否曾耐心地询问过他哭泣的缘由?他是不是也是遇到了这些让他疼痛、失落、懊恼的事情?很多时候,孩子哭泣,只是因为他还不懂得怎么表达和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在我们成人看来孩子似乎是有些太过“频繁”的哭声,其实也可能是代表了不同的情感诉求,我们尚不成熟的孩子只是在通过“哭声”来宣泄他的负面情绪。
因此,面对孩子的哭声,我们要做的不是设法让孩子赶紧停止哭泣,而是:帮助孩子正确认知自己的情绪。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孩子找到更好的宣泄情绪的方法。比如说当孩子因为摔跤了而哭泣时,我们可以在了解了事情发生的过程后,以“共情”的方式让孩子懂得表达和面对自己的情绪:
“你刚刚摔跤的时候感觉是不是有点害怕?还有呢?”“还很痛。”“又痛又害怕所以才忍不住哭了是吗?”“没关系的,妈妈以前也摔倒过,疼得我差点没哭出声来,还吓得我心脏扑通扑通地跳。那个时候我就是赶紧拍拍心口,再揉揉屁股,好一会儿才爬起来的。你要不要也试试?(拍拍心口,揉揉膝盖)。”待到孩子的情绪逐渐平复后,我们还可以针对此事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正面的引导”,如:“摔跟头可真不是件开心的事,我们以后可都要小心点了,哎呦,这可实在是太痛了,来,妈妈再抱抱你!”

日子久了,小动物们都不愿意和布朗一起玩了,他们害怕他动不动就哭……玩角色游戏时,小动物们兴奋地商量着角色分配,然而,他们都没有叫上布朗。
因为布朗太爱哭了,所以很容易就会被他的小伙伴们排斥在外。可想而知,对于本就敏感而脆弱的布朗来说,这是多么糟糕的体验啊。同样的经历,或许也曾多次发生在我们爱哭的孩子身上。因此,越是爱哭的孩子,越是需要我们足够的关怀和指引。当孩子哭泣时,千万不要轻易地去否定孩子的情绪,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妈妈能感受到你的情绪,会理解你,也能接纳你的小情绪。只有顾护好孩子的情志,静静地陪伴和聆听他的需求,才会让孩子身心更健康地成长。

故事的发展格外的戏剧化:小伙伴们在玩角色表演时,引来了真正的大灰狼。

就在小伙伴们吓得乱作一团面临危险时,布朗表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他“一个箭步冲上去,竖起浑身的刺用力地向纳木的肚子撞去。”最终赶跑了大灰狼纳木。

勇敢的小刺猬布朗用自己的行动获得了小伙伴们的认同,他们纷纷感激布朗,并为自己之前对布朗的孤立表示道歉。在完全接纳了布朗后,他们还发现了“布朗除了爱哭,身上原来还有这么多优点呢!”

有人说:允许孩子哭,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慈悲。如果你恰巧遇上的是一个爱哭的小宝贝,那么就先接纳他的这点“特别”吧。告诉他:
孩子,哭鼻子也没关系!爸爸妈妈爱的就是这样真实的你啊。你可以慢慢地长大,哪怕你现在还不是那么的勇敢和坚强,但没关系,你还是会有很多“闪光点”啊!
我是孩子王——橙橙老师,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转发及关注,会经常和大家分享一些育儿方面的干货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