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写作,需要我们记录旅游过程,描绘名胜风景,畅谈心得体会。这些内容中,如果没有感情投入,就只剩下人物行踪的堆砌、罗列;如果没有人文知识的介绍,就只剩下山水树木的“形单影只”。本次课,“嫩黄瓜作文”就来跟大家讲讲带着感情写景、增加人文知识的问题。
为全面掌握游记的写法,建议大家参考“嫩黄瓜作文”平台此前发出的《游记写作:怎样准备素材,才能有效破解“巧妇无米之忧”?》《游记写作:什么线索最有效、什么重点该突出?》两篇“小作”,和本文一起,三篇文章构成本平台的第一个系列指导稿——这是立足于今年“五一”假期亲子游再次火爆的现实,本平台及时提供的服务。
特别需要提出的,上述两篇“小作”后提供的学生范文及点评,也可用来辅读本文。
一、景物描写要带着感情
“情”是游记的灵魂,缺乏情感的游记就像失去了山泉流水的山峦,灵性顿减。失去情感的游记就是导游手中的游览安排表,读起来枯燥乏味。
可以情在景先、先入为主。带着一种美好的情感出发,处处以一种特定的情感去观察周围的景物,于是,景物也染上了作者的情感色彩,在这种先入为主的情感氛围中,游览是充满兴致的,游览是充满趣味的。
可以情随景后、触景生情。看到美好的景致,往往引发一段幽思,触发心中的赞叹,回想起一段往事。这种抒情的方式,自然而顺畅,是常用的手法。用得好,下笔跌宕起伏,富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可以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就是这种抒情手法,情景交融,了无痕迹。情感与景物高度渗透,所写的景被感情色彩所沾染,所写的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情感在字里行间渗透,让文章充满浓郁的感情。
【例1】两边都是常青树和待收割的作物,继续往前走,无数高大的山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蜿蜒曲折的小路在山壑间来回穿梭,构成了一幅凄美的“荒山幽径图”。看遍了荒山和枯树干,稀疏的几棵松树,我不禁暗叹深秋的凄惨悲凉。
例1由秋之景感慨秋之悲凉,大有“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觉,这就是触景生情。
二、适当介绍人文知识
《游记写作:怎样准备素材,才能有效破解“巧妇无米之忧”?》一文中,建议大家牢固树立积累素材、搜集素材的观念,除了事先事后及时搜集资料之外,在旅游时,还要注意拍摄一些名胜风景的照片,拍一些门匾楹联、碑林石刻、景点简介、传说轶事、掌故奇谈等,特别的景点,甚至要录视频,保证自己用之可取。
有战不备非明智,有料不用——哈,不是“黄瓜”,是“傻瓜”。
游记写作中,在写景之余,可以适当穿插写一些与景点相关的经典诗文、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或风俗习惯等,从而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
【例2】九曲桥末端是“御碑亭”,亭子正中是一块石碑,碑上刻写的是乾隆皇帝的题词:三潭印月。绕过石碑,就看见湖心葫芦形的三个潭。三个潭形成三角形,亭亭玉立在湖面。据说在中秋节夜晚,潭上每个圆洞都可以看见明月,因此被人们誉名为“三潭印月”。
例2写游览西湖边上的“三潭印月”,很清楚地说明了古迹和题字,三言两语描述了构成和得名原因,要言不烦,却让读者仿佛跟着作者也置身其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最后总结如下:
或者情在景先、先入为主,或者情随景后、触景生情,或者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总有一种寄情方式,会让文章渗透感情,打动读者。
提前搜集关于景区的人文信息,通过眼见、遥想或直接陈述等方式,让人文知识成为本文的“亮点”,成为“涨粉”的利器吧。
最后,“嫩黄瓜作文”请一定去看看开头所介绍的两篇“小作”,特别是其中的学生佳作及其点评,结合佳作范例来品读本文介绍的方法,你感受会更深刻。
(“天下网友爱吃瓜,吃瓜首选嫩黄瓜。”关注@嫩黄瓜作文,你将持续获得满分作文、优秀作文,得到最有效的写作指导。)
本文由“嫩黄瓜作文”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本文配图多数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