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峰观,老实说,我并不是第一次来了。
记得第一次,只有我一个人,背着背包,慢慢悠悠的走在绿荫森森的小道上,越走越觉得孤独,总有种挥之不去的凄凉感;第二次,是在红叶盛开的时候,约了四五个至交好友,漫步在滚滚长江与仿似触手可及的蓝天之间谈天说地,那时,萦绕在我心头的,满是指点江山的豪迈。唯有这一次,我是抱着一种纯粹的游览山水秀美的心思而来的。
文峰观三清殿
花
一下车,首先印入眼帘的仍是那熟悉而又庄严的三清大殿,以及大殿前那支硕大无朋、上书“金榜题名”四个大字的巨笔;步入三清殿内,三位慈眉善目的老爷子坐在神台上,就这么定定的看着我,好像是在向我打招呼,又好像是在问我这段时间有没有干过什么坏事儿。弄的我是又亲切又心虚。
文峰观山门
花
出了三清殿,顺着山道拾阶而上,文峰道观内飘渺出尘的诵经声渐渐清晰,虽不如何大,在我听来却是响彻寰宇,似乎就连枝头鹊鸟的鸣叫声中,也蕴着丝丝道音;文峰道观始建于明代,据说,昔年道宗名家张三丰也曾在此布道,就在文峰道观的旁边,至今还贮立着数尊三丰布道的雕像,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文峰观成了许多道家信徒心目中的圣地。
文峰观镇水塔
还记得小时候,就常听老人们讲,在文峰道观下的镇水塔中,镇压着一条兴风作浪、为祸一方的恶龙,即使是到了现在,若是有人在塔旁弄出太大的声响,还能听到恶龙的怒吼声哩!我一直想去见识见识,这个传说中的“龙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声音,前两次都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没有机会到塔边去,这一次总算是能得偿所愿了。
但可惜的是,不管我在塔边怎样的又蹦又跳、大吼大叫,也没能听到那个我企盼的声音,也不知道是那条恶龙睡过头了,还是它压根儿就不屑理我这个俗人。无奈之下,我只好又向文峰道观回转而去,走着走着,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怎么也想不起来,急急忙忙的小跑了一阵,站在观景台上,我望着眼前蜿蜒曲折的山势,只觉得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
这绵延无尽的山脉,不正是一条苍龙么?我现在所站的位置,不正是在这条苍龙的脊背之上么?原来,这才是“恶龙传说”的真义所指!
文峰观山道
一想通这点,我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想我一介俗士,何其有幸,竟能在这道家圣地,“驾苍龙,遨游太虚”。回首向山下看去,那里,便是县城的所在,如今,我虚临碧霄,人世繁华种种,似乎都在仰望着我,更遑论是那“漫漫人生之征程”,又有何惧可言?
结束了行程,同行众人都显得有些意犹未尽,我也不得不啰嗦的感叹一句大自然的神奇和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明明是同一个地方,来了三次,就有三次不同的体会,正是我这种每日追名逐利的俗人放空自己的首选之地。好在文峰观距离巫山县城并不算太远,出县城、过大桥、绕七星,前后不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倒是极其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