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攻守结合,以战为守

二、攻守结合,以战为守

首页角色扮演80北斗合击更新时间:2024-05-11

明廷虽以主战派取得胜利,并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战前准备工作,但在如何进行防御战斗上,当时意见也很不一致。主将石亨主张“尽闭九门,坚壁清野以避贼锋,以老敌师”。于谦认为“不以战,何以争?”“奈何示弱,使敌益轻我!”坚决主张到城外依城结营,采用积极防御手段以迎击敌军。确实,若采取“尽闭九门,坚壁以避敌锋,以老敌师”的消极防御,则把京城附近很大一部分空间都让给了敌人,使敌人在城下为所欲为,行动自由,明军则处于完全防守挨打的被动局面,难于争取战争中的主动权。而依城结营,列阵于九门之外,一则可以背城以战,破釜沉舟以激励士气,使人人奋勇*敌;二则可以形成城外迎敌,城内固守的形势,使自己在较大的活动范围内可以进行多层设伏,加大防御的纵深、增强防御的韧性。后来的战斗实际情况也表明依城结营,以战为守的战术思想是正确的。

  于谦受命提督各营军马,立即分遣诸将帅兵22万列阵于九门之外:总兵石亨、副总兵范广、武兴阵于德胜门;都督陶瑾阵于安定门;广宁伯刘安阵于东直门;武进伯朱瑛阵于朝阳门;都督刘德新阵于崇文门;都指挥杨节阵于宣武门;都督刘聚阵于西直门;副总兵顾兴祖阵于阜成门;都指挥李端阵于正阳门,皆受石亨节制。于谦把兵部的日常事务交给侍郎吴宁去处理,自己亲自到德胜门石亨军营,以抵抗瓦剌的主力部队。于谦自己的“率先士卒,躬擐甲胄”,“以示必死,泣以忠义谕三军,人人感奋,勇气百倍”,于是全军上下,同仇敌忾、斗志激昂。

  10月9日,于谦下令:“有盔甲军士但今日不出城者斩”。等到各军都出至城外部署完毕之后,“悉闭诸城门”以示背城死战的决心,大有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决战的气势,也正符合《孙子兵法》所言“哀兵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于谦又下令传谕壮士:“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将士知必死,于是奋不顾身拼力*敌。

  10月11日,瓦剌军进抵北京城下,也先看到明军阵容严整,所以不敢贸然发动进攻。也先想以送还英宗议和为借口诱开城门,被于谦以“今日止知有军旅,它非所闻”而拒绝,也先诡计未得逞,于是开始攻城。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也先虽有精锐骑兵,但在明军的顽强抵抗和相互密切配合之下,却也无可奈何。北京城就在眼前,但他在几日激战、付出了一定伤亡之后,进攻屡次被明军挫败,也先弟孛罗和平章卯那孩也被火炮击毙,于是瓦剌军更加沮丧。而且一同进攻北京的阿剌,脱脱不花与也先之间矛盾重重,相互猜忌。脱脱不花持观望态度,阿剌遇挫即退,造成也先军的孤立。当战争进行之际,脱脱不花,阿剌单独与明廷议和,这就决定了也先更加难以实现其“大元一统天下” 的梦想。也先又听说明朝各路援军纷纷到京勤王,恐其归路被切断,于10月15日夜拔营北遁,于谦派军乘胜追击。11月8日,也先军退出塞外,京师解严。

  在以于谦为中心的了解战争指导规律的中枢指挥部的统率之下,将明军部置于北京四周,在城防火力可以支援的距离之内,“依城结营”,背城决战,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战术思想。自“土木之败”后,瓦剌军气焰嚣张,明军士气沮丧,所以在防守上不能过于示弱而采取消极防守。这样会更加影响士气,从而降低明军战斗力。而且于谦采取许多军政措施,稳定人心,加强防务,整军换将,严明纪律,使明军无反顾之念,士气大振,因而将士能奋勇作战,挫败了瓦剌的进攻,保卫了北京城。

  在战斗之中,“攻则有余,守则不足”。作为处于守势的一方,不能全部处于挨打的被动局面,不能等待敌人的进攻然后再同敌人作战。一个高明的统帅,在具体的战斗中,即使整体上处于守势,也应攻守结合,攻中有守,守中有攻,善于制造假象,诱使敌人进攻,然后设计给敌以*伤,打退敌人的进攻。也先刚抵北京城下,派少量骑兵到德胜门外侦察,于谦判断敌人可能从这里进攻,就叫石亨预先领兵埋伏于道路两边的空房之中,只派少数明军前去迎战,旋即假装败退,也先率万余骑呼啸而来。等瓦剌军逼近时,神机营的火炮、火铳齐发,同时石亨所领伏兵突起攻击,大败瓦剌军。瓦剌军转攻西直门,明军守将都督孙镗率军迎战。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孙镗斩瓦剌军前锋数人,瓦剌稍退,孙镗追击,瓦剌增兵合围孙镗,孙镗尽力拼*,但因兵力单薄,退至城边。给事中程信于城上发炮轰击瓦剌军,高礼、毛福寿率兵前来助战,石亨也派兵来援,瓦剌军三面受敌,被迫退去。明军将士在同仇敌忾的激昂斗志之下,相互配合作战,一方有险,多方援助。正是在协同配合之下,打退了瓦剌多次进攻,激战数日,北京九门没有一门被也先铁骑踏破。而且于谦根据战斗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重新布署,加强了西直门和彰仪门(今北京广安门外)之间的军事力量。命都督毛福寿等“于京城外西南街巷要路,堵塞路口,埋伏火铳、短枪,以待策应”。并要他们与彰仪门方面加强联系,遇有紧急情况,“互相应援,不许自分彼此,失误军机”。

  于谦不仅命各将领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而且根据不同兵种的武器特点,各取所长,配合作战。当时火铳、火炮技术还不甚先进,每次发射后装药需定时间, 而瓦剌军则利用这间歌冲*过来,使明军火器威力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于是于谦就令神机营、骑兵营、步兵营配合起来,“俱以火铳列于阵前,弓矢短兵次之”。先放一些鞭炮以迷惑敌人,敌人以为明军火器用尽,于是大队冲*过来。敌人逼过来时,明军火铳、火炮、弓箭齐发,给敌人先锋以大量*伤,然后骑兵、步兵冲入敌阵,以扩大战果,这种不同兵种配合协同作战,收到很好的效果。

  明军的配合作战,还表现在居民配合官兵方面。由于元朝残暴统治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所以百姓也能积极支援官兵。瓦剌进攻彰仪门时,明军曾挫败了瓦剌前锋。但这时明军方面有数百骑想要争功,自后跃马冲出,冲乱了阵营,瓦剌军乘机反击。明军败退,瓦剌追到土城,土城一带居民,“升屋号呼,投砖石以击寇,哗声动天”。瓦剌军受到阻遏,其他各路赶来支援,瓦剌仓皇退走。

  明军攻守结合、协同配合的作战方案,体现出积极主动的防御精神,针对敌军骑兵长于*,短于攻城的特点,当敌人未至城郊时,先不出击,俟其疲惫,再出奇设伏,分路合击,当敌人迫近城郊安营时,则组织突击队,夜袭敌人,使敌人不得休息,并在退路设伏,歼灭追击之敌。于谦以部分兵力守城墙,主力配置城外,分守九门外廓,并将火简、火铳、火炮等配置在城墙上,支援城下明军作战。

  于谦的防守思想是积极的,依托城防既设工事,充分发挥火炮威力,使兵力、工事、火器密切配合,并使用诱使敌人深入、伏击、追击等手段,都是符合战争指导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战术,这对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