郳良
郳良(?~前103年),又名倪良,战国时人。名将兼兵法家。贾谊《过秦论》:“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焦氏易林-益之临》:“带佗、倪良,明知权兵,将帅合战,敌不可当,赵魏以强。”
目录
分享
倪良兵法
历史地位
《吕氏春秋》: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倪良贵后。 《吕氏春秋》是最早记载倪良的历史文献,它的主编是战国末期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吕不韦(?—前235年)。他认为,倪良是一位与孙膑齐名的大军事家、兵法大家。
军事著作 《汉书·艺文志》是最早记载《倪良兵法》的历史文献。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汉成帝诏命步兵校尉任宏在皇家图书馆天禄阁校兵书。此次任宏整理的重点是校勘兵书的文字,然后有中国目录学之祖刘向加以校勘、分类、编目后写成定本,上奏皇上,交由皇家图书馆天禄阁收藏。此次修订将天下所藏兵书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等四类。任宏和刘向将天下兵书分为权谋、形势、阴阳、技巧四家。选出了最上乘的兵法“右兵权谋十三家”,其中就包括《倪良兵法》。
吕氏春秋的作者:吕不韦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的巨著,是由吕不韦及其门客所著。吕不韦在担任秦国丞相后,招揽大批文人学士,门客多达三千人。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吕不韦就令门客开始编撰《吕氏春秋》。该书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包括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主要体现了道家的优点与特色。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文章内容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逻辑排列,体现了道家天道自然与社会治理的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