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公元1911年,人类的脚步第一次挺进南极洲的冰雪天地

启示录:公元1911年,人类的脚步第一次挺进南极洲的冰雪天地

首页角色扮演冰火启示录官方版更新时间:2024-05-05

启示录:公元1911年,人类的脚步第一次挺进南极洲的冰雪天地

新冠病毒这枚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交织出一张严丝密缝的火力网,对全人类的经济生活秩序实施了一次几乎无差别的猛烈打击。而国内疫情逐渐平复之际,想象与期盼中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到来,倒是急着办离婚的体现出一定的"报复性"。甚至不需要什么专家学者长篇累牍的分析,都可以感受到在一片熔断、*、失业、降薪、萧条的凄风冷雨里,活下去的不易。但未来正来,每一个个人和组织都必须准备好在恶劣环境和不确定性中生存。以史为镜,也许从人类先辈对抗极端环境挑战的事迹里,可以汲取到活下去的经验、智慧和力量——譬如公元1911年的人类首次南极探险。当时,南极还是未经人类涉足的唯一一处地球处女地。有两支队伍进行了那一次伟大的历险,一支是斯科特团队,另一支是阿蒙桑团队。结果,阿蒙桑团队不但捷足先登,成为第一支挺进南极的队伍,并且还实现了全身而退,所有成员平安返回;第二支抵达南极的斯科特团队,不但落于人后,更不幸在探险过程中全体成员陆续遇难。那么,在同等有限的技术条件、同样恶劣的极端环境之下,是什么导致了两支团队命运截然不同的分野?

1、作极致的准备,犯最少的错误

1911年,离莱特兄弟推出人类第一台飞机没过去几年,所以当时技术条件极其有限。而对未知极地的探索,大家充分意识到凶险莫测,两支团队在出发前都竭尽全力作各方面的准备:路线、体能、心理、物资、工具等等。相比之下,阿蒙桑团队更进一步,直接将全体成员拉到北极与爱斯基摩人一同生活劳作,进行极地环境下的生理和心理适应训练,学习各种求生与避险技能,并强化成员之间的协同效能。正是从开局这一步棋开始,拉开了两支团队冰火命运分野的序幕。纸上谈兵与火线实战,毕竟两码事。到过北极拉练的阿蒙桑团队,毫无疑问对极地环境的适应力更强,应对各种风险的技能储备和精神力量也更充沛。置身恶劣环境,唯有尽可能少犯错,才有机会存活。在事物上升周期,胆大的、迅猛的占得红利;而在衰退周期,周密的、细致的立于不败之地。

2、人多未必力量大,贵在精简与集中

在人员配备方面,阿蒙桑团队只有区区5人,而斯科特团队则达到十多人。按惯常思维,人多力量大,斯科特队应该胜算更大才对。而事实的发展,往往与预想中的"应该"背道而驰。阿蒙桑队由于人数少,各成员之间行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偏差值可以控制在适度范围,在行进过程中出现队员掉队或其他意外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同时,队员之间思想与认知的分歧相对容易拆解,从而快速达成共识并形成行动的一致性;另外,领队带领的成员较少,要兼顾的事项就较少,可以将精力集中在重大问题的分析与决策之上。反观斯科特队,由于人数相对较多,取得思想和行动的最大公约数更加困难;过程中出现掉队救助或意外涉险的消耗更加严重;领队需要兼顾的事项多,精力更加分散。管理学有一条著名的"披萨饼"法则,如果一份披萨不能让所有团队成员吃饱,要么就是队伍出现冗员;要么就是队伍需要分拆而治。能够保证一个人、一个组织存活下去的力量,就在于精简到极致。

3、必须留有余粮,必须预留犯错的空间

在资源配置方面,斯科特队十多人配给1吨物资;而阿蒙桑队则5个人配给3吨。据说斯科特队的物资配给数量经过事前精确计算得出,可惜人类天生是容易犯错的生物。在极端环境下,物资计划外消耗的概率更是大幅提高,意外的丢失、毁坏;伤病导致的物资需求增加;因行程拉长造成的额外消耗等等;没有足够的物资供给弹性,任何一丝疏漏都足以致命。阿蒙桑队则显然要保守得多,从他们5人配3吨的比例上看,他们很清醒意识到犯错的不可避免,以及极地环境变幻莫测的凶险。因此,在物资配给方面为自身可能的犯错和意外的风险预留下足够的空间。曾经在亢奋的周期,人们对诸如"空手套白狼"、"小刀锯大树"的杠杆撬动行为、升维打击事件一度津津乐道;但在不确定性剧增的周期,存活机会将更多的会留给相对保守的并善于降维打击的个人和团队。

4、使用最恰当的工具去匹配环境

现在人们都知道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通勤运输,雪橇犬要比马匹更值得信赖。可惜当时斯科特团队并不这样认为,他们选择的是马,看重马匹在正常作业环境下的载重、耐力和速度。但换成极寒环境,马匹的实际效用跟预想中就大有出入。雪橇犬之所以更适合在极地条件行动,最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皮肤没有毛孔。没有毛孔则在奔跑过程中不容易出汗,不出汗就不会有汗水遇冷空气急速冻结令身体受伤。而马的生理构造并不是为了适应极寒条件的生存,它们有毛孔,奔跑起来会流大量的汗液,一遇极寒气候汗液即时结冰冻伤身体,很快丧失行动能力。不难想象,斯科特队当时光是照顾受伤的马匹都大费周章大伤脑筋。有这么一种说法,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懂得使用工具。可能不完全对,却很有指导意义。科技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新工具,给予人类的行动以超乎想象的助力。因此,越是困难时刻,就越是凸显工具的重要性,越是要将工具的助力发挥到淋漓尽致。

5、 匀速前进比狂飙突进更能持久致远

根据探险日志记录,阿蒙桑团队对行程作出严格规划,不管气候条件如何,每天行军30公里,不增不减。这种部署的要旨在于,遇到晴朗天气,走满30公里后,即使体能还有盈余也坚决不多走,保持住团队满满的元气;遇到风雪天气,行进困难,依旧咬定目标不放松,这样又磨练了团队的韧性。整个行程下来,团队始终目标明确并且在体能和精神上都体现出良好的弹性。

路途遥远又环境恶劣,最合理的行动节奏无疑就是匀速前进。因为,狂飙突进过于透支不利于坚持,遇难畏缩过于消极不利于致远。

离人类第一次踏入南极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两支探险队伍的冒险精神依然值得由衷敬佩,他们的事迹读起来依然深有余味。除了上述五条有价值的启示之外,两支团队当时的行动都为人类寻求突破和探索未知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历史不会忘记。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