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中提到了击球转化率的问题,即挥速与球速比,提高转化率需要全方位的提高击球效率,包括鞭打、爆发、力量以及放松,在细化这些内容之前,先要讲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有效挥距”即挥拍线路的有效距离。(注:由于挥拍加速是角速度,所以下文中挥距也按角距离来衡量大小)
一、球拍的性能
要搞清有效挥距的定义和作用,首先要对球拍的性能有一定的了解。
1)中杆弹性
羽毛球拍是有弹性的,有的软,有的硬,有的木,有的弹,适合不同类型的爱好者。
挥拍加速时,球拍会因为惯性而弯曲变形,储备弹性势能,在击球时会复原并将能量传递给羽毛球。
2)弯曲极限
球拍的弯曲有一定的极限,国产球拍厂商的参考数据显示,大多球拍可以承受40公斤左右的压力,瞬间超过这个数值球拍可能会断裂。
3)弯曲点
球拍最先变形的位置称为弯曲点,不同的球拍,弯曲点也各不相同,弯曲点越靠近拍柄,拍头的摆动幅度也就越大,目前市场上对于中杆的弯曲点没有明显的标注,而拍框的弯曲点已经浮出水面。
4)弹性时效
不同的球拍性能也不同,对发力的要求各不相同,在发力相同的情况下形变的幅度也不同,中杆偏硬、偏木、弯曲点高的球拍形变小,中杆偏软、偏弹、弯曲点低的球拍形变大,也就意味着复原的时间也会不同,一般来说中杆偏硬、偏弹、弯曲点高的球拍复原的更快。
4)双向弯曲
除了在挥拍方向上会发生弯曲,旋转轴上也会发生弯曲,所以在内旋击球时同样存在球拍拧转形变复原的过程,碳纤维布的网状编织方式也决定了这一特性。
球拍的拧转形变可以承受高达100公斤的扭力,或许可以说内旋击球是尤为重要的。
二、有效挥拍进程
一个高质量的击球对于球拍自身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实现:
1)挥拍加速
其一,是通过长距离加速挥拍来获得最大的拍头速度,挥拍距离越长(挥距大),时间也就越多,拍头速度也就越快,常见于重*。
2)中杆弹力
其二,是依赖于中杆的弹性,在击球前使中杆的达到最大弯曲度来增加弹力,发力越大越快(爆发力),中杆变形越大,弹力也就越大,常见于抽档。
3)有效挥距
肌肉的爆发力和中杆的弹力都是具有时效性的,想在长距离的挥拍过程中保持中杆的弹力是非常困难的,且非常消耗体能,下图中可以看出,在扭力恒定的情况下,球拍的有效挥距只有60度左右。
也就是说同一个球拍,同等发力的情况下,挥拍的路径应该是一致的,可以称之为“有效挥拍距离”,在大多情况下,考虑到发力的可持续性,拍头大概从9点至1点左右的算是比较合理的挥拍距离,可以有效的结合肌肉发力和球拍形变的时机,挥距过大或者不足都会一定程度的限制球拍的性能。
与之相对应,相同的球拍,不同的发力;不同的球拍,相同的发力,有效挥距也都会不同,比如初学时的软杆球拍挥距就比较大,需要动作更加完整。
4)拧转挥距
基于球拍的双向弯曲特性,有效挥距不仅有直线挥距,在旋转方向上还有拧转挥距,由于拧转的扭力更大,拧转挥距反而变小了,一般在30度以内,所以内外旋击球属于瞬间发力,且旋转角度不宜过大,与直线挥距相同,拧距过大或者不足同样不利于击球。
三、技术应用
在实际对抗中,为了控制节奏等因素,挥拍距离并不是唯一的,可以通过改变加速度来调节有效挥距。
1)加速度(Acceleration)
在挥拍过程中想要保持形变,需要一个与球拍相当的外力来保持一定的加速度,一旦加速度(发力)改变球拍就会复原,所以对于不同的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改变发力从而改变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以获得最佳的有效挥距,一般来说,长距挥拍加力延迟复原,短距挥拍收力提前复原,反向发力甚至可以帮助球拍迅速复原。
2)重*挥距
重*属于挥距过大,是挥拍距离最长的技术之一,拍头一般从7点至1点左右,也适用于大力抽球和初级高远球,可以通过两个方式来实现:(实际挥拍会因为倒拍,理论值应该从6点至1点)
其一是降低挥拍初期的加速,通过减少初期的发力实现,让发力更多的发挥在后期的加速度上,常用于高远球,可以在下图中看到,高远的初期挥速明显低于吊球。
挥拍降速的这个空窗期,对于重*挥拍是比较重要的,具有挥拍加速的引导作用,称之为挥拍引导期,下图中可以看出转肩时虽然已经倒拍,但并没有加速,而是在充分顶肘后才开始加速挥拍。
其二是增加后期的加速度,可以通过最后阶段的集中发力实现,当然这需要肌肉具备相当的协调能力,才能在挥拍过程中实现交替发力。
(比如:鞭打发力是从腹肌开始的,而最后的加力则会交接给胸肌)
3)点*挥距
点*属于挥距不足,是挥拍距离最短的技术之一,一般从11点至1点左右,鞭打发力与集中发力共存,或者说只有一次发力,适用于大部分的抽档和推扑技术。
由于挥距太短的关系,在最大发力的情况下,击球时中杆没有复原到最佳状态,因此在击球时通常需要改变加速度的方向(反向发力),也就是制动击球。
3)快*挥距
快*是重*的精简版,属于正常挥距,基于协调发力的提高,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挥距也比重*稍短,从9点至1点左右,所以加速度不需要太大做调整,只要发力合理,就能有效的保障击球效果,也适用于大多的高远以及部分抽档和接*挥拍。
相比重*的空窗期,快*因缺失了这部分的挥拍引导,所以挥速上很难实现最大化,但明显缩短了挥拍时间,也就是缩短了对方的准备时间,这或许也是霸王*的由来吧。(注:实际快*时还是会伴随一定的引导期,只是时间很短)
相对于一般的高远球发力,被动球和快*时依旧需要双重发力(鞭打发力 集中发力),这同样会造成挥距不足,所以大多情况下也需要制动击球。
5)收吊挥距
收吊与重*正好相反,属于有效挥距提前,也就是前段加速,后段自然减速,快吊技术参考点*和快*。
6)关于侧身和拍面
与挥距相对应重*侧身90度,拍面旋转90度转正,并在击球后送肩,拍面继续内旋90度,然而转体和内旋真正的发力重点仅在最后的30度以内,前期是借助转胯顺势转肩,挥拍则是基于人体构造学的顺势内旋。点*和快*的侧身和拍面角度一般不会超过60度。
综上所述:想要更有效的击球,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有效挥距,合理调配才能发挥球拍的最大性能,总的来说大发力大挥距,小发力小挥距,挥距不够制动来补,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实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分配有效挥距节约体能,压缩或者延长出球时间,更好的控制比赛节奏,你学会了吗?
关于*球的技术动作请参考下文链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