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今第一仙·谢自然·传略

中华古今第一仙·谢自然·传略

首页角色扮演不朽灵仙更新时间:2024-05-01

迄今最精准的谢自然考证论述资料

首先说明,所谓仙,在我们目前的科学体系下,要归纳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本文的性质,属于归纳整理考证类的野史杂谈。

谢自然塑像及飞仙石

一、人物概述

谢自然,女,唐朝果州人,就是今四川省南充市。生于767年,794年27岁的时候,在数千民众瞩目下白日飞升,是史上唯一被官方承认,加正史记载的白日飞升者。

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之中,同类人物和事件中,是独独一份。

就这个角度来说,笔者认为,谢自然完全可以冠名为中华古今第一仙,其余所有所谓仙人仙女,都找不到任何任何“官方”加“正史”的资料记载,这是双重证明的加持。

本文论述谢自然事迹,古籍方面主要依据于《墉城集仙录》,及沿袭此书资料的《太平广记》。《墉城集仙录》简称《集仙录》,是中国道教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女仙传记,成书时间略早于另一部道教名作《续仙传》。《续仙传》中关于谢自然的记载,我们足以证其伪,下文有详述,故而谢自然的事迹以最早的《集仙录》为本源。

二、相关事迹

综合史料记载,谢自然的一生,都在四川的南充度过。具体年纪事件,各处记录有所差异,相对可靠的如下:

7岁开始,先后随两个尼姑修行游历,历时三年。

10岁回家,就自己去住在了大方山顶的老君庙里,就在如今的西山景区山顶。

14岁开始不吃饭,说米中尽是蛆虫,每天只吃树叶喝水。

20岁左右,树叶也不吃了,只喝水。

22岁开始水也不用喝了。

27岁在数千士女目睹之下,白日飞升!

据《集仙录》载,唐德宗贞元三年三月,谢自然于果州开元观诣绝粒道士程太虚受《五千文紫灵宝箓》。贞元六年四月,果州刺史韩佾试其真伪后,令其女韩自明对谢自然以师傅相待。贞元七年十一月,谢自然迁徙居于州郭。贞元九年,谢自然告请于新任果州刺史李坚,筑室于金泉山修炼。期间神奇事颇多,据称山神传达上命将授以东极真人之位。贞元十年十一月十二日,谢自然白昼升天,仕女数千人咸共瞻仰。

经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将此事奏闻于朝,李坚又上表奏闻,皇帝有诏褒美之。李坚还于金泉道场立碑,撰《东极真人传》一卷述其事迹。《东极真人传》已佚。

当时的果州刺史李坚(南充市长),西川节度使韦皋(四川省最高长官,兼军区司令员),就此事先后上书朝廷,皇帝先后两次下书褒奖谢自然——这算官方承认吧?

而那个年代,这么神异的事儿,如果官员胆敢妖言惑众进而欺君,就算当时没有人揭露弹劾,后来也会有人发声,但是都没有,相反倒是传颂赞叹的很多。质疑者当然有,但未见正式而有力的反驳者,韩愈有一首著名的《谢自然诗》,所持态度有争议,但韩愈诗充其量是个批判,并无考证反驳。

关于谢自然“白日飞升”的记载广泛见于文献资料,仅以“谢自然”为词串检索《四库全书》,其结果涉及图书约80种,计114卷,出现153次。这些文献既有官修史书,又有野史笔记;既有地方图志,又有道教典籍。

于此我们可以说,谢自然成道,白日飞升一事,是被官方承认,正史记载的——这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之中,同类人物和事件中,是独独一份。

就这个角度来说,笔者认为,谢自然完全可以冠名为中华古今第一仙,其余所有所谓仙人仙女,都找不到任何任何“官方加正史”的资料记载。

官方关于谢自然的文件,曾有三块石碑,后来都损毁了。其中后两块石碑上刻的,就是皇帝两次颁下的敕书。

康熙《顺庆府志》载,在谢自然飞升的金泉山上,有三道与谢自然飞升有关的唐代石碑。其一为唐太和五年(831),果州刺史韦肃撰写的《金泉山仙述居》;其二是唐德宗《敕果州刺史手书》;其三为是唐德宗《敕果州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书》。今三碑俱毁,后两通碑文尚存于地方志中。

唐德宗《敕果州刺史手书》云:“李坚,正亮守官,公诚奉国,典兹郡邑,政洽人心,所部之中,灵仙表异,元风益振,治道弥彰。斯盖圣祖垂光,教传不朽,归美于朕,良所兢怀,省览上陈,载深喜叹。冬寒,卿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贞元十年。”

唐德宗《敕果州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书》曰:“手诏宣示中外。敕果州僧道耆老将士人等:卿等咸蕴正纯,并资忠义,禀温良之性,钦道德之风,志尚纯和,俗登清净。女道士超然高举,抗迹烟霞。斯实圣祖光昭,垂宣至教,表兹灵异,流庆邦家。钦仰之怀,无忘鉴寐。卿等义均乡党,喜慰当深,特为宣慰,想悉朕怀。卿等各平安好,州县官吏并存问之,遣书指不多及。”

谢自然飞升后,果州南充各处陆续产生了不少名胜古迹。如南充西山,即古之栖乐山,据嘉庆《南充县志》载:“在治西五里,上有栖乐池,与嘉陵江相通,谢自然飞升日,仙乐响峰顶,因名。”

南充之玉屏山,即古之果山、金泉山。据嘉庆《南充县志》载:“在治西二里,唐贞元十年,仙女谢自然于此白日飞升,尚有石像。”

金泉山左的朝阳洞,两洞相通,因户东向,因名,额刻“隐仙洞”三字,山上有寺曰金泉,为谢自然飞升处,有步虚台遗迹,正殿祀真武,侧殿祀谢仙石像。

大方山,据嘉庆《南充县志》载,在治西三十里,又有小方山并峙,千峰万岭,周回缭绕,若洞天然,又有神女泉。

民国《南充县志》载,山崖壁上有“谢仙石室”,一称方山洞,凿石而成,高五尺,纵横八尺,是为谢自然所常居处。

南充之白塔山,即古之鹤鸣山。据嘉庆《南充县志》载:“在治东五里,相传谢自然升仙之日,有鹤飞鸣于上”,故名。

谢寰山,为谢自然之父谢寰所居,因名谢寰山,山有庭院,名曰灵泉。据据《四川通志》载,灵泉院即金泉院,谢真人升仙处。

兴圣院,在南充城南二里,创自唐德宗贞元年间,相传为谢自然炼丹之所,明朝进士杨文岳曾读书于此。

广安的鹤栖山,亦以谢自然得名。碑目云:鹤盝山在冀都镇,有古碑,字漫灭,尚仿佛可认。其略云:唐贞元十年,岁在甲戌,果州女子谢自然白日升仙,刺史李坚以状闻,又为之传,于时先有双鹤盝宿此山,然后飞迎自然,驾之而去。自是俗呼为鹤盝山(注:无论鹤盝山鹤栖山,网络不见详细资料,鹤盝山的名字如何演变为鹤栖山,不得而知)。

本地文士、新任官员、远方游客均以谢自然飞升为主题题词咏诗甚多,此处不做赘述。

关于谢自然飞升,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考究相关史料,谢自然飞仙之事的记事分属两个体系:一是《太平广记》所引《集仙录》,本源极可能出自当年的果州刺史李坚之作;一是《续仙传》。

《续仙传》我们下文有详述,另一本道藏名著《云笈七签》关于谢自然的记载是承袭了《续仙传》,我们略过不谈。先看由《集仙录》而出的《太平广记》中的说法。

三、古籍资料

《太平广记》第一卷卷六六,女仙十一,谢自然,原文翻译成白话如下:

谢自然,先祖为兖州人。父亲谢寰。居住在果州南充,举为孝廉,为乡里所器重。唐德宗建中初年,刺史李端调任秘书省校书,曾上奏以他为从事。母亲胥氏也出身本县豪门望族。谢自然生来聪明异常,不吃荤血食物。

谢自然七岁时,母亲胥氏让她跟随尼姑越惠。一年后八岁时因病回到家里,后来又跟随尼姑日朗,十个月后要求回家。平常所谈论的多是道家之事,言词气质高妙。

她家在大方山下,山顶有太上老君古像,谢自然去拜见行礼,从此不愿回家,母亲顺着她,于是谢自然就搬到山顶去住,自此经常诵读《道德经》与《黄庭内篇》。

十四岁那年九月,因吃新稻米饭,说碗中尽是蛆虫,自此一粒饭也不吃,还几次用皂荚煎汤喝,就连吐带泻,才将腹中各种虫子全部打下,从此身轻眼亮。这些虫子有大有小,有红有白,种类繁多。自此以后还吃柏叶,每天一枝。七年之后(约二十岁),柏叶也不吃了。九年之后(约二十二岁),连水也不喝水了。

贞元三年三月(787年20岁),前往开元观,拜访辟谷绝粒的道士程太虚,得到长达五千字的《紫灵宝箓》。

贞元六年四月(790年23岁),果州刺史韩佾上任,怀疑她不吃人间烟火是假的,就将她关进州所北堂东阁中,关了几个月后,才率领其大小子女,开锁把她放出来。她的体肤还和过去一样,说话时也声朗气畅,于是韩佾就让女儿韩自明拜她为师。

此前,谢寰旅游多年,回家时看到她修道不吃饭,认为是妖妄。说我家世代儒风,三纲五常之外,其它都不是传统正道,怎么能有这种妖孽迷惑人?于是将她锁闭堂中达四十多天,然而谢自然却更加清爽秀气了,谢寰这才感到惊骇。

贞元七年九月(791年24岁),刺史韩佾亲自乘车舆来到大方山,设置坛台,请程太虚准备《三洞箓》。十一月,韩佾将谢自然移居到州郡的城郊居住。

贞元九年(793年26岁),刺史李坚继任,谢自然禀告说:“我住在城郊不方便,愿依傍山石林泉。”李坚就在金泉山修建精舍,让谢自然搬过去居住。金泉山有个石嵌窦,说水灌入口中,可以洗形饰神,挥发气氛显示光泽。

谢自然刚住进金泉山的时候,有个人年约四十岁,自称头陀,衣服形貌又不像僧人,来到谢家说:“我速来访真人。”谢家人都拒绝说这里没有真人,头陀只是笑。全家给他下拜,唯独不受谢自然之拜,施舍给他二百个钱也不接受,于是施舍给一条手巾,却接受了,并说:“以后当出示这条毛巾作标志。”不一会儿出了门,也不知哪里去了。(此后省略部分内容,都是谢自然入山后的各种现象,过于玄奇不看也罢)

(794年27岁)十一月九日,谢自然到州里去向刺史李坚告别,说:“中旬我一定要走了。”也不再进入静室。十一月二十日辰时,谢自然在金泉道场白日升天,几千士女全都一起瞻仰。

她的祖母周氏、母亲胥氏、妹妹谢自柔、弟子李生,听到了她诀别之语:“勤恳修炼才能得道。”不一会儿,五色云绵延遮蔽了整个山川,天上的仙乐和奇异的香气,散布弥漫了很久。谢自然平时所穿戴的衣冠簪帔十件,都脱下留在小绳床上,系的结扣像原来一样。刺史李坚上表把这事上奏唐德宗李适,皇帝下诏书褒扬赞美了她。

李坚在金泉道场立了《金泉道场碑》,从头到尾叙述为谢自然得道升天传记,说:天上有座白玉殿堂,太上老君住在那里,殿堂的墙壁上高高地排列着真人仙人的名字,像人间的壁记一样,那时候有朱笔在名字之下注“降世为帝王”或“为宰辅”。

还有,谢自然升天的时候,堂内东墙上书写五十二字:“寄语主人及诸眷属:但当全身,莫生悲苦,自可勤修功德。并诸善心,修立福田,清斋念道,百劫之后,冀有善缘,早会清原之乡,即与相见。”那些字迹还保存在那里。

《太平广记》谢自然一段原文最后,有“出《集仙录》”四个字,说明这篇文字是根据《集仙录》来的。

四、考证甄误

笔者以下考据文字,参照资料A:西华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李光辉先生,于2003年3月发表在《道教研究》中的文章《谢自然白日飞升及其影响》。

李光辉先生文章

参考资料B:2012年3月,贵州大学学报上的文章《自然披髪—唐代女冠谢自然传奇考索》,作者王颋、赵丽容。王颋,1952—2018年,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研究员;赵丽容,1980年生,撰文时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

贵州大学学报文章

1、所谓谢自然飞升被正史记载。

这一点我们今天回头看去,可以成立。所谓正史,指的是《旧唐书》《新唐书》,宋朝欧阳修等人编纂的《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有“李坚《东极真人传》一卷·果州谢自然”这么一句。李坚的《东极真人传》虽然未能流传,但其中肯定写的是谢自然的事了,勉强可以说正史记载。

但是,所谓“谢自然白日飞升出自《唐书》”,这个原始说法最早见于宋朝初年的《太平御览》和《太平寰宇记》,这时还没有《新唐书》,所以这个说法中,指的必定是《旧唐书》。然而我们今天所见的《旧唐书》中,实在没有谢自然的任何一条记载。

也就是说,谢自然白日飞升被《唐书》(实为《旧唐书》)记载,这个说法我们今天找不到佐证,但也无法推翻——比如说旧唐书在流传中可能有删减情况。在无法推翻的情况下,我们且依其说,而且《新唐书》中确实有记载,也确实是正史。

逻辑推理上来说,皇帝两次为此事下旨,正史《旧唐书》中带上一句,是合理而正常的事情。

注:“李坚《东极真人传》一卷·果州谢自然”,李光辉先生的文章中把这句话归入到《旧唐书·艺文志》,此处笔误,应该是《新唐书·艺文志》。后文中作者自己说“然而《旧唐书》中确无此条记载”。

2、关于谢自然出生年。根据《集仙录》记载:“谢自然者……年十四……自此绝粒……贞元十年……自然绝粒凡十三年。”

谢自然十四岁开始不吃饭,到贞元十年(也就是794飞升年)十三年,可以很容易地推算出——谢自然飞升时年27岁,生于767年。网络上个别资料记载谢自然为729年,误。

3、关于流传很广的,谢自然与司马承祯的关系,这是无源之水,纯属子虚乌有,后人附会而来。

《旧唐书·司马承祯传》:“是岁,卒于王屋山,时年八十九。”这里的是岁,即开元十五年(727年)。宋代学者邵博就发现了谢自然与司马承祯之间不可能有联系,考证说:“子微(司马承祯)以开元十五年死于王屋山,自然生于大历五年,至贞元十年仙去,是子微死四十三年,自然始生,乃云受道于子微,亦误矣。"

李光辉先生的文章中,把宋代邵博所说“自然生于大历五年(770)”更正为“大历二年(767)”,但李先生的文章中同样有两个小问题:

李先生文章中说(大意):关于谢自然与司马承祯的关系,《旧唐书·司马承祯传》本无……《集仙录》亦无……而到了《续仙传》中谢自然便成为司马氏的女弟子……显然,《集仙录》虚构谢自然与司马承祯的师徒关系,意在借重司马承祯这位名道以扩大白日飞升的社会影响,增加其可信程度。

联系前文,很简单的逻辑,便可以推定上文说《集仙录》虚构师徒关系,是《续仙传》的笔误,虚构谢自然与司马承祯的师徒关系的是《续仙传》。

在考证司马承祯与谢自然关系的文章中,关于司马承祯死,谢自然生,二者相差多少年,此前所见的所有资料都有问题。即便在李光辉先生这篇文章里,他自己考证清楚地说道:司马死于727,自然生于767,然后就说“司马死后六十四年谢自然才出生”,这个很简单的算数错误,很不合情理。如果说司马死后六十四年谢自然才飞升或者死,那倒是对了,但单纯比较卒年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没什么意义。

所以在此更正:司马承祯死后四十年,谢自然出生。

总结:这里要着重说一下,《续仙传》这本书中,对谢自然的记载着实混淆视听,害人不浅。

书中流传比较广的说法以下三段(此处引自网络版《续仙传》原文无标点):

年四十,出远游,往青城、大面、峨嵋、三十六精庐、二十四治,寻离蜀、历京洛、抵江淮,凡有名山洞府灵迹之所,无不辛勤历览。后闻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居玉霄峰,有道孤高,遂诣焉师事承祯三年。

每登玉霄峰,即见沧海蓬莱,亦应非远,人间恐无可师者,于是告别承祯,言去游蓬莱。

而自然独游一处,有道士数人……道士问:欲何往?自然曰:蓬莱寻师,求度世去。道士笑曰:蓬莱隔弱水此去三十万里,非舟楫可行,非飞仙莫到,天台山司马承祯,名在丹台,身居赤城,此乃良师也,可以回去……自然欣然复往天台,具言其实以告承祯,并谢前过。承祯曰:俟择日升坛以度。

同在《续仙传》这本书中,又有:时,女真焦静真,泛海诣蓬莱求师,至一山,见道者,指言曰,天台山司马承祯,名在丹台,身居赤城,真良师也。静真既还诣承祯求度,未几升天。

清代的钦定《四库全书》提要中,特别指出了这两段记载:泛海遇仙使归师司马承祯事,上卷以为女真谢自然,下卷又以为女真焦静真,不应二人同时均有此异,是其虚构之词,偶忘其自相矛盾者矣。

唐人李渤,生于773年,跟谢自然同时代。他的著作《真系》被《云笈七签》收录,其中的《王屋山贞一司马先生》说焦静真:静真虽禀女质,灵识自然,因精思间,有人导至方丈山,遇二仙女,谓曰:子欲为真官,可谒东华青童道君,受《三皇法》。请名氏,则贞一也。乃归而诣先生,亦欣然授之——此处的先生、贞一,指的都是司马承祯。

2012年3月,贵州大学学报上关于谢自然的考索文章,观点是:误将焦静真之传杂入谢自然之传的可能性很大。

2006年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五期有一篇文章《李白之创作与道士及上清经》,文章论述了焦静真。其中明言:显而易见,续仙传中谢自然这一段是按照唐人李渤的《真系》而改成的,谢自然拜师司马承祯,就是把焦静真的传说改头换面的结果。

综上,我们可以就此认定——《续仙传》中关于谢自然的记载是不准确不可信的。也就是从《续仙传》开始,焦静真的事迹,便混淆于谢自然的记载中。

这个论断的基本逻辑是:我们参照官方正史,已经确认了司马承祯与谢自然不可能有交集,那么去蓬莱又拜师司马承祯的,就肯定不是谢自然。这事儿要么就是出自焦静真,要么就是《四库全书》所说的完全虚构。我们无力否定去蓬莱和拜师的真实性,那么综合史料排除了谢自然之后,就只能归结于焦静真身上。

《续仙传》关于谢自然拜师司马承祯这一点流传甚广,贻害甚深,后世著述中大量引用这一说法,我们不一一赘述。下面仅举一个网络时代,相对官方的例子:

谢自然是四川人,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办的四川省情网,在2018年10月31日,发布了一篇《谢自然:唐朝著名得道仙姑》。文章措辞来看,是采用了贵州大学学报的观点:“《续仙传》可能将另一女冠焦静真之传杂入,因而出现系时不合的情况。”

但同在这篇文章中,言及谢自然事迹,却沿用了《续仙传》中,所谓谢自然“四十岁”之后的说法:“游遍蜀中名山胜地,如青城山、峨眉山、三十六靖庐、二十四治,不久又离蜀远游京洛,直抵江淮,凡有名山洞府等灵迹之所,无不历览。”

综合史料和各家考证来看,该文其他部分,大体准确客观,唯有这一段引用,却采用了文章本身否定的史料,可以说是个疏漏。而三十六靖庐,《续仙传》原文里是精庐。

五、真伪之论

凡事涉玄奇幽冥、怪力乱神之类,在我们目前的科学范畴中,必须要否定,这是毫无疑问的原则性问题。但以科学的眼光,对于目前体系无法解释的事情,断然否决,这个态度本身是否“科学”,似可商榷深思。

所谓辟谷绝粒一事,前尘已去无可追寻,所幸还有生人在世——释宏青,女,1968年生,俗名温带娣,另一法号释振进。释宏青出生后,从不纳荤腥,九岁到赣州海会寺拜鉴宗法师为师,赐法名振进。1990年读完初中后,来到宁都县著名的莲花山古寺,法号宏青。同年9月,首次为时一星期粒米未进,1993年10月15日,《中国农民》杂志社的记者于京旭闻讯从北京赶来采访时,已断食1008天。

此事宁都县曾组织人员进行两次为期四天、十天的监护、观察、体检,证明情况属实。1994年春,记者于京旭第二次来宁都采访时,释宏青仍继续断食。到1994年2月23日记者离开莲花山时,已连续断食1200天。于京旭将这情况如实记载,编纂成书,被收入香港素食慈善基金出版的《唤醒》第六册,书名《中国奇尼》。书中曰:“断食三年,每天只喝三杯清水。一个神奇僧尼的真实故事。”

这段资料引自网络“江西赣州宁都县肖田乡吴村”发布的文章,也算个小官方平台。但释宏青此人,请大家迅速遗忘,笔者不希望因此文而打扰方外人清修,甚至产生什么风潮。

再换个角度,嫦娥奔月真实吗?八仙过海真实吗?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真实吗?数不清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甚至明确论断为“演义”的事件,生活之中我们已经习惯性的引经据典,这众多人物中,怎么就差了一个被诸多典籍记载的谢自然呢?

又何必去苦苦追究,前提是不可能找到证伪的真凭实据,而只是从“目前科学理论上”,去驳斥呢?跟古人的文字打一场不可能有输赢的嘴仗,没什么意思,也得不了多少稿费,出不了多大名头。

古今都有人撰文,提出诸如炼丹中毒、假死欺骗等观点,但也只是个猜想推测,相对于众多的史料记载,大家文字对文字,相隔千百年,与不会说话的古人纸上谈兵,没什么实际意义和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那只能比较哪方论调声势大,相对权威了,对比之下,无论数量和发言人的身份地位,古籍正方完胜。

如果有人就想彻底否定谢自然,那么就请从谢自然幼年开始否定——胎里素,先后跟两个尼姑修行,独居山上,十四岁开始辟谷,把这些不凡之事都否定了,最后的飞升自然就是假的——无论是哪一种造假的理论,总不能说从她一出生就开始造假吧?

此事有个简单而基本的逻辑推断——看谢自然的老爹谢寰,和韩佾、李坚两任刺史的态度和行为。

谢寰做过一个小官——秘书省校书从事,就是国家图书馆的低层文员——这个职位是在朝廷里的。两个刺史我们说过大概相当于县长一级,那么这三个人,谁傻?谁的见识少?他们三个人,全都不知道什么叫妖言惑众、欺君罔上?

谢寰,是个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谢自然称呼为妖孽的人,严肃古板正统吧?听说谢自然不吃饭不信,关闭她四十多天后看真是不吃,信了,此后谢自然的记录中再没见他有任何一句话。

韩佾到任,一样不信,再次关闭了几个月,然后“方率长幼,开钥出之”,率长幼这个阵容是完全私人性质的迎接吧?而一个朝廷的正式官员,率全家老幼前来,其间的诚意和姿态如何?联系之前的关闭,此中不乏赔情的意味,最后让自己女儿拜她为师。

最后一任刺史李坚,后来上报朝廷谢自然飞升事,立碑详细记述经过,并著《东极真人传》。

这三个中低层的朝廷官员,想来谈不上什么圣眷,他们的性情加身份,如果对谢自然的事情有一丝一毫的怀疑,会是这样的态度和行事吗?

谢寰老学究,若是女儿有半点假,他会容忍这个“妖孽”继续去惑乱民众?韩佾会合家迎接然后让孩子拜师?

尤其是李坚——他上报这件事,功劳很大吗?谢自然飞升和他有半点关系吗?他不过是个新到任的官员,就是个报信儿的,最多圣上嘉勉几句吧?可是一旦此事有半点差池,妖言惑众欺君罔上,这个罪名他作为地方官,和直接上奏者,跑得了吗?

功劳和好处接近于无,但风险却是极其巨大,降职治罪,身败名裂——这时候,若没有万分把握,谁会去冒欺君的风险?李坚区区一个刺史,可不是什么天子近臣,他敢去虚构这种本就涉嫌荒诞,且很容易被拆穿的祥瑞,去媚上吗?

而且这个风险并不是一时的,如若有假,哪怕过了十年,一旦被人确凿地翻案,那也是个大大的祸胎!

这种得失利弊严重失衡,且风险巨大而深远的造假事件,请问谁会去做呢?他又有什么理由去做?即便他一时利令智昏了造假了,那么也不会去立碑著书,继续给自己留下铁证吧?难道生怕日后被人拆穿的时候,没证据?

要知道这种事情本来就很难让人相信,即便是真的,能经受过悠悠众口的探听问询和质疑,都是极其艰难的。而且无论什么时代,肯定不乏一些正义之士,无论是想打假还是搏名比如官员,都会想去揭穿这种怪诞之事,那么就少不了去到处搜罗相关事宜,刺探询问——如果是造假,这种怪诞之事,扛得住这些必定会有的求证吗?

而谢自然飞升一事,和李坚的碑文著作,偏偏都经受住了这些考验。

倒是反过来说——如果任何一个刺史,把这民间盛传的谢自然成功地“揭穿打假”,那么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他的风评和政绩名声,又会如何?比一个不痛不痒的女儿拜师、上奏天子,所得利益要强百倍吧?且毫无风险,又能顺应主流的学术观点,光明正大气壮如牛地搏一个肃正端方,醒愚民,清妖孽的美誉——韩佾开始就是打算这么做的,所以才关了谢自然几个月,最后服了。

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先生,曾经撰文说道:野心勃勃的科学家认为,有一天我们甚至可能探访太阳以外的太阳。长空万古,渺渺星辉,让一切都保持点距离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吗?留一点余地给神话吧,何必赶得素娥青女都走投无路,如此“逼神太甚”呢?

余光中先生说的是情怀,但这个情怀同样适用于我们对谢自然真实性的态度。所以我们可以结论:谢自然,当做一个有详实记录的传说也好,民间故事野史杂谈也好,总之一个谈资,一个地方性的古人名人,足矣。

可惜的是,这个古今所谓仙家,被记录最多的人物,在如今的社会中,其最大的价值,多年来却一直没有被挖掘。笔者与谢自然所在的四川南充毫无瓜葛,却深以为憾。

六、后世纪念

谢自然塑像

相关石碑

相关石碑

这里说的后世,指的是我们生活的当下,对谢自然这个如此玄奇的人物,相关纪念……只能让人一声叹息。

前文提到的四川省情网显示,当年谢自然修行的山上,如今有谢自然塑像两尊,石碑三个。其余不显眼的就不提了——即便是这几个显眼的,不去到那个地方的人,有几个人知道?

而谢自然这个人,全国又有多少人知道?

甚至笔者询问过四川南充市当地人,也有一些不知道谢自然的!

那么相对于她的事迹,唯一被官方承认,加正史记载,却被众多古人咏叹的人物,如今却近乎于默默无闻,这个其中……我要大胆说一句——尤其是南充市政府,市旅游局,有点该反思的东西没?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当年琅琊榜热播之后,有不止一个地方,去争抢琅琊榜的所在地,所谓网红效应,在如今这个传媒年代,不用我多说吧!

而谢自然是铁打的南充人,事迹大部分都在南充,也不算少,但目前网上搜寻,谢自然所在西山景区,每一个收费景点,票价都是人民币五元,五元……而这些收费景点中,貌似无关谢自然的。

南充网友告诉我,西山景区到那就是爬山爬山爬山。而谢自然的景观,我所问过的所有网友,没有任何一人主动而特意地提到……

如今,很多地方都打造网红景点、地标性建筑,打造想方设法地开发旅游资源,我们可否说一句,对于当地来说,谢自然是一个未曾被开发的金矿?

相对于数不清的被供奉的神话传说人物,谢自然,难道不值得有一间庙宇?不应该有?

我们可不可以官方民间联合,搞一个谢自然纪念馆?一座谢自然的殿堂庙观?这个景点未来相当可期,官方只需总领协调,大力推广宣传即可,想必自会有慧眼的商家来合作支持。

最后我们来说宣传推广。

七、艺术作品

想要红,先出名,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说起谢自然的现状,是个很奇怪的事情。

所谓历史上唯一被官方承认,加正史记载的白日飞升者,又是个27岁的女子,难道这不是一个足以吸睛的素材?

可是,如今网络上,无论文字还是视频,关乎谢自然的,可谓极其少见。百度百科中,在笔者2020年8月25日编辑之前,谢自然出生年是729年,引用说明文字是出自谬误的《续仙传》,图片——无。

笔者为了写一本关于谢自然的书,几年来到处搜索谢自然的原始资料,最后在四川省情网上,总算看到了准确的谢自然塑像图,和相关碑文图——截止此时,除了在四川省情网,和笔者编辑的百度百科之外,这些图片在网络其他地方都极少。

各种自媒体,有拿谢自然做文章的,但就没见一个去大力渲染炒作的,包括四川省和南充市的官方民间媒体都一样。笔者不接触短视频,不知道有几个!但以谢自然为主角的小说,影视剧,在笔者(左上居)之前,却肯定是一个都没有的。

笔者在2018年,开始动笔创作谢自然的小说,2020年6月签约于息壤中文网发布,书名《更向人间住几何》,是化用唐代诗人刘商的一首诗,原句是更向人间住几时。

网络小说《更向人间住几何》封面

小说在时间人物历史背景上,尽量扣紧史料,演绎了以下人物事件:

01、攀枝花市的起源。

02、苴却砚(中国十大名砚之一)的起源。

03、与成都历史上著名才女薛涛交往,经历其一生最跌宕起伏的年龄段、事件。

04、演义了薛涛著名的典故——韦令孔雀。

05、资阳大佛、荣县大佛、乐山大佛的建造或完工。

06、三星堆遗址中的神秘文物。

07、唐朝与吐蕃战争。

08、唐朝与回鹘商业争端。

09、千年不倒、至今仍在的南诏铁柱。

10、一别两宽,各生欢喜的唐朝《放妻书》来处。

11、自然门(武术门派,代表人物杜心五)起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为演绎而并非史实。书中所描写的历史人物、年纪,以及事件、时间,大体遵循史料,但细节处不乏挪移,个别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史料难免有些差别。正如金老先生当年也曾给尹志平赵志敬扣盆子,又因余沧海而专程向青城派道歉,更让蒙哥死在了杨过手中。

要特别说明一下,薛涛,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自创流传千古的薛涛笺。薛涛生卒约768—832年,与谢自然年纪仿佛,至今近乎一千二百年,但笔者对她有种莫名其妙的感情。在这种情怀之下,书中把薛涛这个可堪叹惋的才女,写的血肉丰满活灵活现,该段落中的光彩超过了主角谢自然,这是笔者预料之外的。

笔者深深希望,谢自然的事迹从此能传遍大江南北,名扬天下,能为南充当地的人文和经济,增添有力的一笔。而葬身成都,香骨不知所在的薛涛,也能被更多国人所知。

注:薛涛真正的墓葬,至今不知所踪。曾有衣冠冢一座,在2006年建设大潮中被推平,网络唯见几张图片而已。

全文完 文档字数10868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