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是远古时期著名的一座神山,相传是人间通往天界的唯一路径,经常见于各类古籍、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
神秘的不周山
最早见于《山海经》。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山海经· 西山经》:“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
《楚辞·离*》:“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吕氏春秋·本味》:“饭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咏史诗·不周山》(唐 胡曾):共工争帝力穷秋,因此捐生触不周。
《题万壑风烟亭百韵》(宋 彭郁):风在不周山空阙,底事问烟访两浙。
《*诗词鉴赏·渔家傲》:“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山海经中记载的远古山脉有很多,为什么不周山会这么出名呢?这要归功于那个著名的传说“共工头触不周山”。
共工头触不周山
据《淮南子》等*载,共工是与颛顼同时期的著名部落首领。他长期带领部民与水患斗争,又名“帝江”,意为“江河湖海之帝”,气势绝对不输美国的“海王”。
由于治水理念与颛顼不同导致矛盾(又称争夺部落联盟主导权),在与颛顼的斗争中失败,共工冲冠一怒,头触不周山,留下了一段远古祖先斗天斗地的不朽传说,随着历史的变迁,不周山逐渐成为文人*客笔下需要不断翻越的高峰的象征。
二、不周山在哪里?
根据古籍的开放性记述,后人对不周山位置的考证有多种说法。
昆仑山
一说:昆仑山。据《山海经·西山经》里介绍第三座山系即昆仑山脉时,依次提到了崇吾山、长沙山、不周山等山峰,因此推断不周山为昆仑山脉一部。
帕米尔高原
二说:帕米尔高原。据王逸对《离*》的注疏以及高周对《淮南子·道原训》的注疏,均考不周山位置不在昆仑山脉,而是在昆仑山脉的西北方向,即今日的帕米尔高原。
贺兰山“打硙口”
三说:贺兰山“打硙口”。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区北,今称大武口,是内蒙古河套及阿拉善地区进入宁夏平原的咽喉要道。相传大禹治水时,劈开贺兰山,引黄河水北流,与《山海经》“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的记载相印证。该地区山谷内发现的岩画,年代无法考证,构图奇异,形象怪诞,又与《山海经》对珍奇异兽的描述暗合。
山西省长治市长之县
四说:山西长子县西山。该县被称为炎帝桑梓、尧王故里、丹朱封地、精卫之乡,是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
另外,还有甘肃祁连山、内蒙古阴山,甚至叙利亚赫尔蒙山、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等各种大开脑洞的说法。
三、不周山在现代文化中的变迁与衍生
时代在变迁,不周山的传说也在延续。到了近现代社会,不周山及共工氏的故事,在小说、游戏和影视剧中得到了多元的解读和流传。
文学作品:
从神话读本到儿童文学
影视剧:
从古剑奇谭到天地传奇
游戏:
从仙剑奇侠到西游神魔
四、不周山文化外延的思考
考证不周山究竟在哪里,这个话题本身的意义大多限于文学和地理学术范畴。但跳开看来,正如屈原在《离*》中所写:“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翻过不周山峦,我们向左转,那浩瀚的西海才叫人神往。无论不周山在哪里,它都是活在《山海经》《离*》等众多古籍中的一个神秘文化符号,都是从古至今中华儿女生生不息勇攀高峰的一个象征,更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源远流长的生动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