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死的邹元标
—邹氏先贤之四
邹元标生于1551年,字尔瞻,号南皋,江西吉水人。九岁通﹤五经﹥,神童人物,“少有大志”、“性刚直”,敢与老师争辨,即使被打而不屈服。十七岁中进士,在“五十少进士”的科举时代,可谓少年得意。
民间流传的“割不尽的韭菜蔸、打不死的邹元标” 谚语要从明朝万历年间“夺情事件”谈起。当朝相国张居正父亲过世,上奏幼主回乡守孝三年,皇帝下旨留京主持大局,改为居家守孝,忠孝难以两全,是为“奇情”。不料此事在朝野形成巨大反映,四位言官上奏反对,被当延杖打。张居正是万历皇帝老师,传说和万历母后关系非同一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邹元标认为张居正开了不良先例,不光影响世人,后世揽权恋位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他通过太监将奏章送给皇上,指责张居正“亲生而不顾、亲死而不奔”……此举无弃直捋虎须,他仍然飞蛾扑火般上谏,其结果是被延杖八十,终身腿残,并谪配贵州。
邹元标后来两度被朝廷启用,其中还有与张居正有关事件,反转的剧情充分说明邹元标的为人,其风范、格局、胸襟值得后辈仰慕不已。
第一次是万历十年,万历皇帝压抑太久,开始对张居正的清算,在墙倒众人推,张居正亲信纷纷发难之时,深受其害的邹元标没有跟风,很多人不能理解,邹元标解释道:“我当年批张,是公愤而不是私怨,更不为投机”。这次任职给事中,他多次规劝朱翊钧皇帝勤政和节制*,常言道:“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皇帝把铮铮忠言看成“刺己”,不久便将邹元标解职归田。
第二次在1621年邹元标以年迈之身再次重返朝堂,任吏部左侍郎,旋即再封正二品都察院左都御史。其间他主动上奏请天启皇帝恢复张居正名誉,并追封谥号。皇帝同意平反,同僚却十分不解。邹元标感慨说:“沉浮半生,方知江陵(张居正)之艰辛”,“为人臣子者,首要为国家计,不计小节和个人得失”。期间负责对官员“外察”、“京察”秉公论断,“去留惟公”。三起三落,朝野众口交誉,名高天下。暮年进呈﹤老臣请去国情深疏﹥,陈述军国大计,坚决辞职回乡。
邹元标另一个重要身份是东林党首之一,与赵南星、顾宪成并称“三君”。“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便是著名东林书院的对联。邹元标一生为官时间不长,有近三十年时间都在讲学。本着“启民智”、“崇理学”的原则在北京、江西、贵州开办“首善书院”、“都匀卫所”等书院。他作为王阳明三传弟子,是江右王门的重要代表人物。正如清代赵吉士所言:“明理学之传,莫盛于江右(即江西),能维持名教,以道事君而身任天下之重者,在江右莫若邹忠介元标”。邹元标以阳明心学,“致良知”为本旨,发展其实证特点,同时反对空谈良知。比如在﹤告诸儒生﹥一文中写道:“一日而生,有一日功课,知体不是着空”。
邹元标在文学上也是成绩斐然,留世的主要著作有﹤愿学集﹥八卷、﹤太平山居疏稿﹥四卷以及﹤日新篇﹥等,下面录其诗歌二首以分享:
其一: 跏趺聊独坐 高枕忆王孙
雨滴阶前树 鸡鸣塞外村
真空怜我独 妙用向谁论
四大都零落 还余一息存
其二: 翠屏千古自嶙峋 此日来游意独亲
忽听歌声林木起 始知天地属闲身
邹元标一生坎坷,却始终遵循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准则,在野就开课收徒,入仕就坚持原则,不放弃“辅世长民”的情怀,邹元标“打不死”的是指一种始终如一之精神,做到了荣辱不惊、去留无意、不忘初心,始终反省学习。
邹元标不仅在治国平天下方面可圈可点,还在修身齐家方面率先垂范。亲自编写四言家训教育子孙后代:“诗咏多福,易言余庆;积善之家,罔不繁盛;愧无实德,裨补君民;未能治国,愿教吾家;敬奉天地,孝养双亲;富贵轮流,转眼虚花;出入以度,惟公惟平;尊宪守约,终鲜差失;与其浊富,宁守清贫;夜半叩门,尔心不惊;良心不昧,三复斯语……”本人读后振耳发聩,比如“与其浊富,宁守清贫”等句将让邹氏后裔受益终生。
邹元标历经明朝中后期风风雨雨,卒于1624崇祯初年,终年七十三岁,下诏加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感其“气节之士”、“忠心耿耿”,谥号“忠介”。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