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龙这一意象,一直都是尊贵与祥瑞的象征。漫漫千年,前人以丰富的想象力,让非真实存在的龙拥有了各种生动的形象,并通过雕塑、绘画、青铜器浇铸等艺术创造,将其传至今日,使我们能从中窥见背后多样的龙文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战国陶鑑,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战国陶鑑
陶鑑(jian),古代大型盛水器(直径约一米),用于祭祀、宴享等大型活动前的沐浴。
出土于保定易县——燕下都遗址九女台16号墓。
陶鑑不只是一种盛水器,也可以盛冰、沐浴,古代贵族会在里面盛满水照镜子使用。保定易县燕下都九女台墓区16号墓出土陶鑑四件,形式大致相同。
首图这件陶鑑通高50.1厘米,口径77.6公分,腹径70.8厘米。这些陶鑑大口、曲壁、圆底、圈足,腹壁上部有对称的四个兽面半环耳,两耳之间装饰着四个夔龙纹钮,通身有多组花纹,分别为山形纹、雷纹、蟠螭纹和双凤垂叶纹。整个器身装饰华丽,端庄大气。
夔龙纹是传统装饰纹样,常见于古钟鼎彝器物上,也称夔纹。
夔龙纹是从古代龙纹演变而来,从形态上来说接近蛇,同时外形上有很多龙类的相关因素。
夔龙纹始流行于商、西周青铜器及玉器上。凡是表现一只足的类似龙的形象,都称之为夔或夔龙。夔龙纹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在文物上,夔龙纹通常对称式出现,并且多以表现身躯为主。在造型上,夔龙纹多为张口、长身、尾部上卷、身下一足,主要以单独纹样或二方连续式样出现。
夔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记述:“夔,神魅也,如龙一足”。《山海经·大荒经》中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一件文物讲述一段故事
如此精美纹样的陶鑑
更有它的实用价值
听说,有了这件陶鑑
2000多年前的贵族
洗澡根本不是问题
冬天冷了还可以烧木炭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