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故事创作过程

《从前有座山》故事创作过程

首页角色扮演从前有座庙更新时间:2024-07-01

       

从前从前在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说故事,他说什么呢?他说:“从前从前有座山”。故事创作于1986年,当时的我还是在校学生。在校时间从1985年到1988年。为什么会创作这样的故事呢?缘起于小时候,当首次听到世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千古迷题时,对这个看似简单却难以回答的迷题印象深刻。

到年龄渐长,又看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故事,对其哲理、文体结构、言词机辩深觉佩服及有趣。当时觉得自己也可以编出这样的故事,但也想到庄子的故事有庄子的思想作背景,基本上没有可超越的可能 。在多次看到这个故事之后,忽然想到用讲故事的结构可以做到无限循环。心中想结构上可超越庄子故事的单循环。(我认为庄子的故事从开始到再次回到开始时结束是单循环)

,我可以编一个象庄子的故事那样开头即结尾,结尾即开头的故事。把它编成更有趣,无限循环,体裁创新的故事。有了这个想法,但并非即时就编出来,而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才编的。

  那是在一个温暖潮湿的周六,早饭后回到宿舍,其他同学都回家或出去玩了,本也想出去玩的,但外面怱下起了雨。只好躺在床上看小说,应该是金庸的《神雕侠侣》。当看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话时,又想起了要编故事。看看窗外,雨已停止,阳光普照,心想今天正好有空,不如就把故事编出来吧!

想到要编故事,第一个念头就是,编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是面向成年人富含哲理的,还是面向少年人通俗搞笑的。从床上躺着到起身坐着,只三五秒的时间便决定了,就编一个通俗搞笑的。主要的考虑是如编富含哲理的,以后不容易找人交流,至于其中的难易根本就不在考虑之中。吸引少年人就莫过于讲故事了,如编一个开头即结尾结尾即开头的故事,那也简单,”有个人在说故事,他说什么呢?他说:“有个人 在说故事”。那就是了,这样简单是简单,但故事编成这样可不成,莫说要比肩古人了,连吸引人也做不到,太拿不出手了。再将它加工修饰!所有这些想法,从起床到走出三五十米时就已完成。

  怎样修饰呢?故事无论怎样编都是开头即结尾、结尾即开头。其结果必然是听到最后就只有“原来如此”的失落感,正因为其结果是原来如此,如果前面的情节足够吸引,那么这种失落感就会产生出喜剧的效果,且前面越吸引,其与后面产生的落差越大,喜剧效果就越明显,当时是先知道这个关系,而后才开始刻意修饰的。


  要编一个能吸引所有人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的内容、用词、必然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听之下不会有疑义,巧妙使用文字,各种技巧尽量吸引听众,最后用到了先声夺人,文字图像化,加入了神秘感,层层递进的语句调动听者的想象力等。

且从先声夺人开始,到故事转回开始之前,要尽量不断加强听者对故事的吸引力,然后再急转直下,其喜剧效果才会出来。所以故事不能太长,要在常人的专注力消退前结束。这些都是修饰前预设的前提。

  设置前提之后,当时对开篇用词也是很重视的,用什么词开篇呢?小时候听故事、看故事、用得较多的开篇词有;“从前、古时候、在……时候、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等”。将这些常用的词想了一遍之后 ,最后决定用从前从前来作开篇词,选这个重复的词,应跟自小喜欢古诗词有关,因从前从前读起来较为急促,有强的节奏感和冲击力,说时稍提高声调,起到先声夺人之效。(当时想到日后讲故事的情景是面对众人,是要一下子吸引住周围的人。后来传播的版本更多时候就只有从前一个单词了,如一人对一人说,那也无甚分别 ,但如对多人而说那就有失其妙了)选词虽费了些时间,但没觉得有难度,在行走到约100米处就完成了。

  这个故事是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作为超越对象而产生创作动力,以无限循环为文体结构,再预设前提,选好了开篇词。最后要求完成的故事,要符合预设条件,是无限循环结构,当然;出来的效果还要足够好。所以创作过程是要综合考虑,它不是一句一句这样推导出来的,开始要编故事时,心中从没有生出过不可能完成的念头,但一开始编内容就感觉到阻碍,有过“这可能会比较困难的想法”。

刚开始编内容时,本想着无限循环结构已解决,接下来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用浅白文字,大家熟悉的现象将开头结尾串连起来就行。但所选内容从日,月,星,风,雷,雨,火,山,海,河,湖。这些大家都熟悉的现象。都不能够将故事串连起来,用到湖字时已觉此字比较偏了。七八分钟毫无进展,觉得此路不通。

于是从头再想,故事中什么因素 最吸引人,其中想到自己喜爱的牛郎织女,西游记,聊斋等,结论就是:神秘感。然后又从天上神仙想起,到聊斋的鬼狐,神仙觉得太虚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鬼狐一定写不过蒲松龄,再想到人间的宗教,由宗教想到佛教,一想到佛教,心中立即就认定就是它,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之前觉得庄子的故事有庄子的思想作背景,觉得自己如编故事很难与他的故事作比较。这时一想到佛教,觉得用佛教作背景便不会比他差了。

之后想到和尚,庙,山那是顺理成章了,用到山字时,不觉间又接回了之前用浅白字词的想法,觉得实在太好了。

  故事从开始到完成,大约用了40分钟的时间,从学校到附近的“金山公园”约一公里的路程,公园前约三十米处有一条横穿马路、宽大的水库排水渠。当行到水渠之上时,心中就感觉到,在所有纷繁的思绪中,已包含我要编故事的全部题材,虽然还是脉络模糊,但心里已知道,故事是可以编出来的。(当时计算着时间,本希望30分钟内编出来,但到编出时大约是35分钟,再默念几遍后大约是37,38分钟)。当时双手枕着高起的混凝土护栏,望着下面水中的游鱼,心中闪现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故事,在那站了大约二十分钟。终于将故事的脉络理顺了。且觉得其中用字、布局、衔接,节凑等堪称完美。料想到听众也会被其中的喜剧效果感染。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故事,他说什么呢?他说:“从前从前在座山”。心中默念了数遍,完整通畅,自觉满意。于是快步走进了公园。


  世上第一个听这故事的人,当然是我啦,进入公园后,虽时行时坐,但心中一直在给自己说着故事,不难想象当时自己忍俊不禁的模样。

直到一个多小时后才兴尽而归。快走出公园时,心中想到,故事好是好,但稍嫌简短,能不能再加长点呢?默想两遍便加了个小和尚进去。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说故事,他说什么呢?他说:“从前从前有座山”。当再次走回到水渠之上时,心里已说过数遍,觉得是长了一些,但其中就有了停顿,且故事指定了一个小和尚,限制了听者的想象空间。

第一个没有小和尚的版本,当听到“他在说什么呢?"的时候,在公园里曾展开过想象,一个慈眉善目、庄严端坐的老和尚在大殿之内,下面整齐坐着僧众在听讲。

又或是在大松树树荫之下,老和尚端坐于青石之上,旁边或坐或卧、或俊或丑、或老或少、或喜或悲的一众僧侣在听讲。

很多人或者未必感觉到自己会展开想象,但在山,庙,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在说故事,那几张连续的画面的引领之下,而后在他说什么呢?的时候稍有停顿,由于画面突然变得模糊,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的被老和尚带进想象空间,“老和尚会说什么,怎么说,在那里说,没有小和尚版本还有对谁说等”。只是自己不易察觉而矣。到“他说”时也稍作停顿,听者在前面几幅画面的吸引,刚要进行想象的时候,答案又呼之欲出,种种情绪交集将听者情绪再次提升到极点。

而预留想象空间,调动听者的想象力,又不给太多想象的时间,而后讲出的是开始就出现过,简单的答案。正是故事的妙处之一。而故事能百听不厌,跟听者加入想象有关,因人的意念它随时会有变化,其中的差异,就会使自己每次再听都觉有新意。亦因此,想象力越丰富的人,越会觉得故事有趣。

故事编好后,本想到下周末回家讲给村中的小孩子们听的,但刚好学校那个星期要收花生,在收花生的时候,同学们讓着要我讲故事,也是凑巧,故事刚编好,正想着找人说呢!于是我说;”好啊,不过这故事可有点长哦“。当时是怕故事太短,如同学们的想象力不够丰富,一时反应不过来,讲笑话最后冷场那就尴尬了。于是便说了后面加长了的版本,故事本就短,加长一点也是很可贵的。从前从前有座山,(说从前从前时语速稍快,语调稍高)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说故事,他说什么呢?(稍停顿)他说:(稍停顿)”从前从前有座山“。效果当然是好极了,刚转回从前从前有座山大家都笑了,亦因此最初版本反而没机会传播了。


  故事本缘起于要编一个能比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那样富含哲理的故事,而后又设定为面向少年人,通俗的故事。而最终以㳀白文字编出来的通俗故事,竟结构机巧,且含无限循环的哲理 。单从传播广度看,完全能与古人相比美,这过程本身就是传奇。事后也多次想到过,如果当初选择面向成年人,编的又故事会怎样呢?(在这只是真实记录了故事创作的过程,如有读者认为编的故事远没庄子的故事精彩,根本没有可比性,我会认同你的观点。) 

  这故事之后传播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当初是所料不及的,故事编出来后,自己也很满意,但终归是一时游戏之作,对它能广为传播,当时末敢有太大的期望。现再回看,在还没有网络的年代,靠口耳相传,竟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所喜者众。故事传播之后,很多人对故事的完整性、创作者,创作的灵感由来、创作时间、创作过程,首次传播时间等有了解的需求,在这便将这些公开,以解疑惑,以使更多的人能看到完整的版本,了解故事的难点妙处。在传播时间上,它不会早于1986年,网上视频看到过溥仪小时候曾听这故事。本想编故事逗众人一笑,没想到会有回馈,还真把我逗笑了。

后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自己编过的各种版本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最初创作版本 

   从前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故事,他说什么呢?他说:”从前从前有座山“ …………

   流行版本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说故事,他说什么呢?他说:从前从前有座山…………

   混合加长版本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故事,他说什么呢?他说: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故事,老和尚说什么呢?他说: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有个老和尚在说故事,老和尚说什么呢?老和尚说: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说故事,他说什么呢?他说: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说故事,老和尚说什么呢?他说: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说故事,老和尚说什么呢?老和尚说;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小和尚在听老和尚说故事,老和尚说什么呢?他说: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小和尚在听老和尚说故事,老和尚说什么呢?老和尚说:从前从前有座山…………

  再创作加长版本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说故事,他说什么呢?他说: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说故事,老和尚说什么呢?他说: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说故事,老和尚说什么呢?老和尚说: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两个小和尚,老和尚在说故事,他说什么呢?他说: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两个小和尚,老和尚在说故事,老和尚说什么呢?他说: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说故事,老和尚什么呢?老和尚说:

从前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两个小和尚(直到很多个小和尚)…………。

后面两个加长版本、是在写完创作过程之后随手而写的,一是一直来对这个故事再创作的有很多,自己也是一时手痒,二是之前创作故事所追求的是文字的精炼,而后两个版本是着重延长。

之前故事百听不厌的吸引力,是因听者想象意念的变化。而后者是用文字技巧,将想象空间其中包含的一些变化具体地表现出来。

当然这样编会扼*听者的想象力,当初如这样编相信它不会象之前故事那样广为传播。之所以编出来,只是方便对比。其中简、繁是对立统一的概念。我自己很小的时候,就有各种事物有各自循环的概念,但对对立统一概念的理解就要晚很多。如听者在小时候能通过故事就能了解循环,对立统一 这两个概念,那这故事的意义就更大了。

本文已登记版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