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女娲创世传说田野调查手记
侯满昌
内容提要:
在西华,千年流传的盘古女娲创世传说盛行不衰。民间笃信女娲神,源自于对其灵显事迹和保佑地方的渴求。当地人通常将盘古叫作老盘古,或盘古爷,叫女娲为盘姑娘,老姑娘,老娘、老母娘、女娲娘等。笔者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乡村进行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本篇手记是根据调查笔记及个人记忆成稿,旨在探索古代文化踪影,剖析内涵,承传史料,服务社会。
关键词:女娲故里 创世神信仰 老姑娘 盘古爷 原生与初始 田野调查
西华县位于豫东平原腹地,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21公里,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主要过境河流有沙河、贾鲁河、颍河,全年无霜期216天,年均降水量747毫米,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红薯、棉花、烟叶、花生等。西华古称华邑,箕子之旧封地也,自公元前242年秦始皇置县长平,汉高帝分置长平、西华,县名几经更为柳城、鸿沟、箕城等,唐景云年间复名西华,沿用至今。县内有22个民族,198050户,92万口人,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95%,有回、蒙、满、藏、维、白、苗、彝、壮、布衣、朝鲜、侗、土家、高山、佤、土、仡佬、阿昌、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等21个少数民族,全县18个乡镇3个办事处450个行政村,1099个自然村。
西华是女娲故里,这里流传着大量的盘古女娲神话传说和有着十分明显的地域特征与丰富文化内涵的女娲经歌,以及丰富的创世文化遗迹和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等,这些相关的活态口承传说及其民间信仰是我常去关注的课题,自1987年参与编纂《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以来,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乡村进行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本篇手记是根据调查笔记及个人记忆成稿,旨在探索古代文化踪影,剖析内涵,承传史料,服务社会,其间获取了许多有趣并有价值的民间传统见闻资料,今一并记之。
一、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文化资源概况及民间信仰
在西华流传着大量的女娲盘古创世传说。其遗址遗迹纪念场所主要分布在东夏亭镇木岗寺行政村、聂堆镇思都岗行政村、昆山办事处三子头村、艾岗都城岗(东岗)行政村,并辐射其周边乡镇、村庄,对研究盘古女娲创世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思都岗行政村居西华县城北9公里,是西华县聂堆镇的一个行政村,辖5个自然村,3400人,4466亩耕地,传为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华夏始母女娲之故墟及陵寝。清《读史方舆记要·卷四十七》记载:“娲城在西华县西,女娲所都也”《东野纪闻》曰“陈之长平(西华),即女娲炼石补天处,上有女娲城在焉”。女娲城遗址位于思都岗村西北角,据文物部门上世纪八十年代普查和考证,女娲古城址呈正方形,分内外两城,外城墙长4000米,内城墙长1440米。今残存城墙最高点3米,宽8米。护城壕轮廓清晰,基底宽6米,上部宽15米。城墙多为分层夯筑而成,每层厚10到20厘米。夯窝为圆形,平底,直径5厘米。城内有宫殿式夯土台基。北城墙下出土一地下排水管道,残长1米,直径29厘米。城内出土有大量釜、罐、鬲、瓮、瓦等春秋时期遗物,可见当时城池岸伟,居民殷盛。据考,该城为东周城址,城墙下叠压商周甚至更早的古文化遗址。
女娲城遗址西有女娲陵冢,据传古陵高峻,占地百亩,望之如山,后几经黄泛和风雨剥蚀渐成土丘,后人念女娲功德拱土添坟祭祀。现女娲墓呈园丘形,高6米,直径20米,占地300多平方米,陵前有“娲皇圣母之墓”石碑一通。
现有古寺龙泉寺犹存,属目前豫东遗留较完好的原貌古寺, 1986年与女娲城遗址一起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殿前竖立明代万历年间古碑两通,一碑文记载:“西华治北十五里许,有城遗址,半就淹没,相传为女娲氏故墟也”。
以思都岗村为中心周围村庄及县域世代传承的许多关于女娲传说故事如《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故事》《世上为什么有残疾人》、《女娲芪的来历》《女娲坟的传说》《女娲显灵护皇城》等等。
盘古寨在木岗寺村,位于西华东北部东夏镇与田口乡接壤处,相传是远古开天辟地之神盘古殉天处。2010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西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里遗存有“盘古寨”寨额古砖三块,呈青灰色,分别为“盘”“古”“寨”三字,“盘”字完整,“古”、“寨”两字上下断裂,字体古朴圆润,是当地村民在当年修渠时挖掘出土并保存下来,砖长30CM,宽25CM。
在盘古寨老寨西有一座寺院,古称“墓岗寺”,相传规模宏大,占地数十亩,有僧侣百余人,寺内供奉有盘古女娲之位,有盘古开天系列壁画、历代帝王先贤祭祀石碑117通,1958年用于烧制石灰毁掉,仅余半块,碑阳文字隐约可见。
盘古墓在木岗寺村西,南北长2500米,东西宽500米,因黄水多次泛境墓冢已淤为平地。墓旁有一井,人称“盘古井”,据传历年淫雨急流未曾灌没,后黄水裹带泥沙数年淤积湮毁,陷落为洼地。而津津乐道的盘古文盲,西华县艾岗乡半截楼村人,晚年生活在县城儿子家,讲述有《女娲娘造六畜》,经歌《寻母经》《放羊经》《五上香》等,2009年去世。
丁毛钮 1919生人,男,汉族, 西夏亭展庄村农民,盲人,幼时上过私塾,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熟悉历史知识掌故,讲述的故事有《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女娲造“器件”》《五月不打长虫》等,1989年病故。
苏 秀 城关昆山女娲宫会首、女,汉族,1943年生,西华县艾岗乡苏桥村农民,坠子书艺人,代表书目有河南坠子《大红袍》《回龙传》等,西华县艾岗乡苏桥村人,女娲故事有《人为啥会有“表情”》《日月为啥由东落向西》等,2009年病逝;
董保群 男,汉族,1943年生,西华县艾岗乡苏桥村农民,坠子书艺人,代表书目有河南坠子《大红袍》《回龙传》等,青年时代去过郑州、开封、许昌、商丘等地,喜欢的故事一听就能记得,不喜欢的听过也就忘了。西华县艾岗乡苏桥村人,2012年病逝;
赵留记:男,1933年生,初小文化,一生务农,西华县艾岗乡都城岗人,讲述有许多故事,其中有《女娲与秦始皇的赶山鞭》《“五里沟”的来历》《女娲结网捕鱼的传说》《奉作高媒》。
黄爱芬、1931年人、女、汉族、文盲、 西华城关南门村手工艺人,讲述有《地名与女娲故事》经歌《老了难》《劝世歌》等。
李学贤 1933年人,男,汉族,西华县聂堆镇思都岗村人,县信用社退休干部,讲述有《女娲显灵护皇城》《土檀树》《金马驹》《悬云寺》《女娲献宝救穷人》。
赵克勇 男,1948年人,中学文化,东夏镇木岗寺村人,农民,讲述有《盘古墓的传说》《盘古井》等。
李德良,男,汉族,1948年人,初中文化,原曾任聂堆镇思都岗村支部*,他记性好,幼年时代听来的故事下载仍然记得,常将听来的故事讲给人听。讲述有《女娲城的传说》《思都岗的来历》《三土城的传说》《龙泉寺》等。
李远,女,1948年出生,西华县艾岗陵头岗村人,思都岗女娲城二殿会首。讲述有民间故事《女娲补天》等,经歌《女娲姑娘从哪来》《编花篮经》等。
二、盘古女娲创世神信仰的地方生态
在西华,千年流传的盘古女娲传说盛行不衰。民间笃信女娲神,源自于对其灵显事迹和保佑地方的渴求。当地人通常将盘古叫作老盘古,或盘古爷,叫女娲为盘姑娘,老姑娘,老娘、老母娘、女娲娘等。关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神话,民间传说和广为流传的神话有着不一样的内容, 综观有关盘古女娲神话的记载,主要有一下不同的说法:
1、开天辟地
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则神话,流传极广,家喻户晓。“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记》,据袁珂《古神话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 1页。)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就是一个大混沌,分不清哪儿是天边,哪里是地角,也分不清上下左右,没有日月星辰,也没有风雨雷电,没有花草树木,更没有五谷禾苗。在这个混沌里,有两种气,叫着“阴”和“阳”,年长月久,两种元气各自结成了人形,阳气结成的人颜色重了些,身上多了一点什么,叫盘古,阴气结成的人,颜色白些,身上少了什么,叫盘姑,他俩不知道饥渴,也不觉得寒冷,不吃五谷,不穿衣服,靠吸收天地精气过活,却力大无比。”
“兄妹俩在混沌里孕育了很久很久,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不知多少年过去了,俩人在多时间的朦胧中烦了,忍不住想打开混沌,盘古用手一抓,抓来一只神斧抡起来奋力一挥,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混沌破裂,一些轻而清的东西飘飘上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坠然下落,变成了地,天又轻又清,飘飘摇摇离开了,盘古用手支撑住飘飘摇摇的天,盘姑看看高大的盘古,再看看自己娇小的身体,心想,你撑天,那我来开地吧……
2、炼石补天
在中国上古神话与文化史上,没有任何一位女神其地位可与中华之母女娲相提并论。女娲业绩主要在“补天”、“造人”上。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淮南子·览冥篇》
“据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遗留下一个个黑窟窿和一道道裂缝没有造周全,万八千年过去了,天会时不时的露出一个个可怕的黑窟窿,有道道金光和团团烈焰从那大窟窿外喷发而出,落到哪里,哪里就变成一片火海,只烧得山岳变态、河流干涸;地上会出现一道道巨大的裂口,喷涌出滔滔洪水,洪水滔天接九霄,山岳半淹变岛屿,天上飞鸟无处避,地上走兽沉海底;还看见无数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生灵在火海中挣扎、哀号,有的已被烧焦、成为灰烬,有的周身起火、抱头四窜,人类面临灭顶之灾,作为人类创造者最伟大的母亲女娲,心急如焚,为了拯救人类便决心把不周的天补起来。她采来不周山五彩巨石,引天火,将它们熔化成浆,变成了像糨糊一样的熔液。她忍受着石液的灼热和皮肤的烧痛,用熔化的石液,细心地把天空的大小漏洞一一补好,补后的天空五彩斑斓,呈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多彩,非常好看。天补好了,可还缺少一种直插云霄,硕大无比的擎天柱支撑起天地。
3、抟土造人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在记载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时这样描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为了使人类能够繁衍生息下去,她还创造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凭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2000年在县城北昆山女娲宫,我找到时年58岁的女会首苏秀,她说起女娲来津津乐道:“相传盘古开天之后,混沌初开,天地间虽说有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流,世间却没有花草树木,流云和风,满目都是灰蒙蒙的,是女娲姑娘化出自己的乳汁化来花花草草,茂密树林,一时间看天空天空广阔而美丽,看夜景群星闪烁,山青水秀,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繁衍滋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女娲姑娘总是觉得天地间缺少一种最有智慧,能够劳作,最终可以主宰和管理天下万物的生命,不然的话,生物繁衍再多,天地间也是荒凉空寂的。
“这天女娲信步走到清水河畔,躬身拣起一捧砂礓仔细端详,看着看着看出一些门道来,她发现这些有的象狗、有的象马、有的象鸡、还有的象自己的模样的砂礓,非常高兴。她想起为什么不照自己的样子捏些泥人,让他们繁衍生息,主宰天下万物呢?于是她抓把黄土和成泥,在手里抟来抟去,一会儿就捏成了个小泥孩儿一样的东西,经太阳一晒,风一吹,小泥孩儿蹦蹦跳跳的跑了,女娲高兴地给泥孩子取名叫“人”。后来她没明没夜地捏起“人”来,捏了一批又一批,活了一群又一群,天地间开始有了人。
女娲的创世神形象,其实就是“化万物”的始母形象,当地女娲创世传说记录的女娲造人是在未婚情况下完成的,着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造人情节。
2008年秋,在我陆续访问的十数位民间故事家中,借住在儿子家中的艾岗乡半截楼村95岁高龄的侯玲老太太为我讲述有《女娲娘造六畜》则向我讲述了女娲创世神格:最初的世界是混沌的,没有一丝光亮,盘古开天辟地后,一开始天是一团混沌,地是一堆泥巴,女娲娘感到寂寞,她坐在河边抓起了地上的泥巴摔来摔去玩,无意间摔出一只鸡子。女娲轻轻地对这只鸡子吹了一口气,鸡子竟然活了过来,它轻轻地从女娲手上走下,回头“喔喔”地叫了两声,仿佛是在表达谢意,女娲见它身体乖巧,色彩斑斓,于是就赐名为“鸡”,鸡子一叫,天门开了,日月星辰齐出来。
第二天,女娲娘把泥巴摔去摔来,摔出一只狗,狗一跑,地门开了,有了东南西北四方;第三天女娲娘娘拿泥巴摔出一只猪,猪为家中宝,无豕不成家;第四天摔出一只羊,用羊祭天神,天神才赐福气,吉祥如意;第五天摔出一头牛;第六天摔出一匹马。这样,马牛羊,豕犬鸡六畜齐全,但没有管理者,结果鸡乱飞,狗乱跳,尤其是蛮牛力气大,光触角打架,为了照管六畜,女娲娘便用剩下的泥巴拌水造了人,让他作主,所以叫做主人。从此以后,牛负责驾车耕田,马则要负重致远,羊用来供备祭器,鸡则要司晨报晓,犬必须守夜防患,猪可以宴飨速宾,六畜各有不同特点,也各有不同用处。
西华民间神话体系实际上揭示了当地民众的乡土信仰与诉求。有关女娲盘古的神格信仰,笔者认为有一下诸项:
创世性。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民间传说是天地开辟、人类起源的实实在在的、纯属中原本土自然产生的创世性神话,是人类最源头、最根本性的神话,也是最高级、最顶尖性的神话,它的存在,使得那些外国的“中国可能是主要的古代文明社会中,唯一没有真正创世神话的国家" 的疑问与论调成为妄说与废话。
原生性。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民间传说是纯粹产生于民间的神话,一开始就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其实是民众共同心理的一种表达,是一种共识的结果,根深基牢,生命力强。
初始性。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民间传说讲的是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的大事,是人类历史的源头,是一种永恒性的主题和题材,它是一部人类起源史,永远受到人类的记忆与关注,它将与人类共存亡,只有人类没有了它才会消失。
普通性。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民间传说的说法在西华当地占据主导,在口头传承中盘古盘姑兄妹说广为流传,不仅有传说《盘古盘姑兄妹俩》,还有经歌“女娲是盘姑,盘姑是女娲”的民间传唱,形成了“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局面,影响最为广泛。
灵验性。民间笃信盘古、女娲法力无边,有求必应。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二举行的为期一周盘古庙会,及正月初七至二月初二的女娲城庙会其间,远近数十万信众涌入朝拜,许愿还愿,祈求始祖始母保佑。
传承性。西华盘古女娲创世民间传说故事有始有终,有人物,有情节,没有什么残缺,给人以一种完整感和厚重感。并通过当传说和文化遗存,从中间找到了彼此连接关系,印证了中华民族共源同祖。
民间口传文学是活的立体的文学。它是不断发展的,从田野调查可以看出盘古女娲传说不仅在当地民间流传,而且已经有了许多习俗,人们希望通过请求、祈祷、许愿等方式与之沟通,以祈求保佑庄稼丰稔、风调雨顺,救助人们脱离兵、水、旱、虫、病等种种灾祸,赐予人们健康和平安;并能除恶扬善,正本清源,使蒙受不白之冤的善良人最终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照拂那些力图搞活经济的个人或集体迅速发财致富;他们甚至还掌管着信众生活中极细小的活动,例如能否嗓音圆润地唱出经歌,或者能否流畅地讲出女娲盘古故事等等,盘古女娲在现代民间信仰中的神力几乎是没有边限的,并已深深扎根于当地民众生活之中。
结语
从流传在西华县的诸多盘古女娲的传说中不难发现,盘古、女娲既是人格化的神,又是神格化的人。特别是女娲,既有神的无上威严,又有始母的慈爱情怀,以及创世始母的伟大形象, 在地方民间信仰范围内,女娲始终与其信众之间保有始母与子孙间的血缘纽带,这是一种基于共同血缘关系上的亲和力,以及对所属群体的自豪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可以说,盘古、女娲的神话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源头,而开拓与创新、牺牲与奉献、大爱与包容的精神正是西华创世文化的核心与精髓。这种精神,不仅具有一般核心价值观所涵盖的普遍性、民族性、崇高性的特点,而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可以对党的十八大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5年10月28日于馨雅斋
(图片来自影友肖海清、刘娜。)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