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云游”为代表的网络化、数字化、创意化的新一代休闲旅游模式兴起,开启了数字创意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同创新的新篇章。数字创意具有引领性、低消耗、可持续、网络化的媒介优势和高互动、高应用、高融合的媒介特点,对文化旅游产业内容升级、消费转向、转型提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数字创意对丰富我国旅游产品形态、活化景区遗迹、塑造旅游文化品牌、提升“美丽中国”形象、提高民众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都有积极影响,是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最具潜力的创新动能。
借力数字创意革新“个性旅游”业态
数字创意带来对传统旅游业态模式的革新,实现了创意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新型旅游模式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等前沿科技为媒,经过创意开发与创造性应用,为文化旅游行业提供定制化旅游体验、实时化旅游服务、特色化旅游管理和精准化旅游营销。网络化实时共享旅游资讯、协作化创新产业形态的新型旅游模式,有助于经营者开拓更多样有效的管理与营销方式,为合理规划产业资源、科学决策产业布局提供了智慧支持。
数字创意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文化旅游需求的同时,发挥着引领时尚消费潮流和现代休闲生活方式的积极作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全息投影等基于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数字化影像,以及交互设计、人工智能(AI)等高科技技术媒介的开发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形式,提高了游客体验品质。数字体验馆、虚拟旅游、网络直播等创意旅游方式的兴起,打破了线上线下的空间景观维度,避免了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提供了近距离、多视角、个性化、社群化、娱乐化的休闲旅游参与方式。既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定制化旅游产品与旅行体验,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旅行选择,也为大众带来集传统与现代、古朴与科技、休闲与知识于一体的立体综合游览体验。
文化旅游与数字游戏融合发展,正成为新一轮数字创意产品的开发热点。二者协同创新,在丰富产品内涵的同时延长了其生命周期,而数字媒介对景区风土人情的创新演绎与生动诠释,既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也对当地美景与价值体系进行了无形推广。这类游戏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展开。一是景区内实时游戏互动。如体感游戏“点亮孔明灯”被巧妙设置在“故宫里过中秋”活动的相关景点。通过红外线体感技术和虚拟影像互动,亦真亦幻的情境为游客带来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二是实地景区资源移植到虚拟游戏世界。2019年,故宫博物院与腾讯联合推出名画与建筑类主题游戏《睛·梦》和《故宫:口袋宫匠》,参与者登录数字平台即可与馆藏珍品名作进行互动游戏。同年,《诛仙手游》将南京夫子庙历史街区实景移植到了游戏中,让玩家在游戏场景和关卡任务中领略景区历史风光与饮食文化。三是历史文化元素与游戏情境融合。如展现我国非遗剪纸工艺、技法和文化故事的微信游戏《剪秘》(2020)、基于东北地区萨满文化的节奏类游戏《尼山萨满》(2018)等。这些游戏从不同视角带给玩家沉浸在历史语境、文化情境的畅游体验和虚拟游历我国大好山河的感受。
通过数字创意推广景区人文、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潮流趋势。在深入挖掘景区自然风貌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布局前沿领域,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制作集文娱、景点推广于一体的数字创意产品形态,成为地方打造文旅融合的产业亮点。以此实现精准化传播推广景区建设,拓展景区人文展示应用的范围和市场空间的效能;丰富景区业态,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培养文化旅游产业新的供给与消费空间。
数字游戏促生的旅游价值是被普遍忽视的产业潜能。较之于虚拟影像导览、智慧出行信息、云端交互体验等在各地景区较为成熟的数字旅游模式及形态体系,数字游戏产品的功用与价值往往被行业忽视。相关研究表明,数字游戏参与者具有高强度的用户黏性,而游戏的沉浸性、互动性、参与感也普遍高于观看影片、动画、数字交互展览等其他数字产品形态产生的效果。充分发挥数字游戏的独特优势为文化旅游业服务,能在宣传推广景区文化、培育旅游消费新动能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活化景区遗产传播“美丽中国”形象
2020年11月发布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推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促进消费升级,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意见》的出台,引领着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向新动能、高质量、高效率、优结构方向加速变革;有助于加速推动文化产业以数字技术提升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壮大市场主体力量、优化产业结构,以更高质量的发展,不断释放新文化消费潜力。
数字媒介复现地理风貌与人文景观。我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地理风貌和各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部分景观因地处偏远、遗迹原址人迹罕至或濒于危绝而无法大规模开发,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久失传、濒临灭绝。这些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亟待保护抢救,更需要得到社会民众广泛关注、认知与传承。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通过数字媒介幻影成像的虚拟技术,信息可视化整合、存储景区特色资源,数字化创作、复现景区遗迹的自然场景、文化情境、历史事件、时代风貌,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媒介与创意文化优势,对景区名胜古迹进行影像化保护与推广,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开发华夏文明遗产和文化旅游资源,承继中华民族集体智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数字创意在对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中提供了有效路径。甘肃省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通过高科技数字影像技术和多媒体展示设备建造的“数字敦煌、虚拟石窟”保护工程,切实有效地缓解了游客与日俱增的游览需求与日益急迫的壁画艺术保护之间的现实矛盾。一方面为文化遗产“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提供落地支撑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数字档案的资源共享模式,向世界共享千年敦煌的艺术魅力。
数字创意成为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的对外窗口。故宫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华夏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游览胜地,更是“中国形象”和“中国故事”的传播前沿。故宫博物院全力打造的长线IP“故宫中国节”,综合使用全息投影、AR/VR、虚拟交互、动画场景、软件程序等多种数字媒体技术,通过创意表情、数字巡展、沉浸体验、手机App、实时互动游戏等多元化创意产品输出,对“中国节”进行多维化数字推广,有效传播了紫禁城“年文化”。让游客在饱览轩昂殿宇、溢彩琉璃、听雨楼台的同时深入了解节气文化、礼俗变更,感知自然场景中的人文寄托,体悟先哲对自然、时间的哲学思考。数字科技、文化创意赋能千年故宫,使这个世界级名胜古迹焕发当代新生之机,成为年轻人心驰神往的“打卡”景点,全球华人节日文化的庆典之地,“国家传统文化名片”的有力组成部分,将中华文化的内聚力与包容性向世界呈现。
新型旅游模式的发展,显示出数字创意为文化旅游领域带来的种种变革和由此促生的产业新动能。数字创意与文化旅游协同创新、融合发展,以文化创意为灵魂,有效推动了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本文系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岛滨海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以数字游戏为例”(QDSKL200109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孙鸿妍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