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昔日传统道德文化教化的重要场所

关帝庙:昔日传统道德文化教化的重要场所

首页角色扮演沧元帝君更新时间:2024-07-31

张海鹰

“当时义勇倾三国,万古祠堂遍九州。”“关公庙宇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特别是宋元明清时期,无棣关帝庙作为进行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和教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宣传和规范封建后期社会的道德文化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无棣历史上曾建有数座关帝庙

以义勇著称的关羽,近两千年来为世人所敬仰缅怀,纪念他的庙宇遍布全国。据不完全统计,现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无棣历史上亦曾建有数座关帝庙。

关帝庙供奉的是关羽,民间尊称其为“关公”。关羽,字云长,三国时蜀汉大将。蜀汉景耀三年(260年),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此后,关羽不但被佛、儒、道三家称为神,更被历代皇帝加封达二十三次之多。

早在宋代,宋徽宗赵佶对关羽推崇至极,先后追封关羽为“忠惠公”“崇宁真君”“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并谕各地修建祠堂供奉。当时,无棣亦建关帝庙,位于今无棣古城南门里。

到了明清及民国时期,无棣城乡建有多座关帝庙。

明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邑人王佐在今无棣古城南门里建关帝庙一座,“关帝庙,在南门里,明正统年尚书王佐建。”(《无棣县志卷七·典礼志·秩祀》)“关帝庙,一在南门里,明正统年王忠简公建。”(《海丰县志卷二十四·丛志·寺观》)

王佐,明海丰县(今无棣县,下同)城里村人,举人,仕至户部尚书,因其器宇凝重,奏对详雅,为明宣宗朱瞻基所简注。《明史》评价其:“在户部久,不为赫赫名,而宽厚有度,政务纠纷,未尝废学,人称其君子。”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王佐等66名大臣罹难。明景泰元年(1450年),朝廷为旌其为、彰其气、褒其节,特赠王佐“荣禄大夫”“少保尚书”,谥“忠简”,赐祭田九顷。后,朝廷再下谕旨,于无棣古城西北黄河古道马颊河上之枣园桥西一里许,官道北,敕造专祠——“忠烈王公祠”,祠堂仿北京故宫样式规模建设,春秋祭祀。历代名宦、文人到无棣,必到祠堂祭拜。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王佐入祀无棣乡贤祠;清顺治元年(1644年),王佐入祀无棣忠义孝弟祠,均以春秋仲月上丁日祭。

一百年后的明嘉靖末年(约1566年),明神宗朱翊钧将关羽封之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又将关帝庙升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时为海丰知县的喻晓,将南门里路东的关帝庙易地扩建,改为南向,邑人杨巍撰《改建关王庙碑记》,“关帝庙,嘉靖末知县喻晓改南向,有冢宰杨公撰碑记。”(《海丰县志卷二十四·丛志·寺观》)

到了清代,对关羽崇拜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全国关庙林立。自清顺治元年(1644年)起,即规定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关羽生辰之时,遣太常寺致祭行礼。清顺治九年(1652年),又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饬令全国普建关帝庙,按时奉祀香火。当时,因海丰城内已有一座建于明嘉靖末年的关帝庙,故在东关、北关各新建一座关帝庙,“一在东关外,殿三间,两廊各三间,前为坊台,高八尺。”(《无棣县志卷七·典礼志·秩祀》)

清康熙元年(1662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嘉庆十二年(1807年),对明正统年间王佐倡建的关帝庙进行了多次修缮,“清康熙元年、雍正十二年、嘉庆十二年相继修。”(《无棣县志卷七·典礼志·秩祀》)

中华民国四年(1915年)初春,政府下令全国郡县将关帝庙均改为关岳庙。关岳庙崇祀关羽和岳飞,亦与文庙礼同,“民国四年,饬立武庙,并祀关岳,号称关壮缪侯、岳忠武王。”(《无棣县志卷七·典礼志·秩祀》)

杨巍亲撰《改建关王庙碑记》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仕至明代吏部尚书的杨巍曾应海丰知县喻晓之邀撰《改建关王庙碑记》。

据《无棣县志卷二十四·丛志·碑表》载:“《重修关王庙碑》,嘉靖二年,邑人张奎撰记。在大山。”嘉靖二年,即1523年。张奎,海丰早期士子名流。明朝永乐初年,张英由直隶迁安县迁居大流村(今属沾化),以农耕为主。张英有5子23孙。其中,张俊、张杰兄弟考取秀才,来到海丰县城学习,后成为贡生,声名渐起,遂迁居海丰无棣城内。到了海丰大流张家第四代,张奎、张璜兄弟又先后考取举人,其中张奎考取成化癸卯(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举人,官至光禄寺寺丞。

明嘉靖二年(1523年),张奎撰《重修关王庙碑记》,也就是说大山(即今碣石山)脚下的关王庙最迟建于明正德年间(1505年-1521年)。

遗憾的是,《重修关王庙碑》已不知所踪,《重修关王庙碑记》更无处查询。可喜的是,民国版《无棣县志》记载有明代吏部尚书杨巍之《改建关王庙碑记》。

杨巍(1517-1608),字伯谦,号二山,又号梦山,明海丰人,历官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四十余载,历任武进县知县、兵科给事中、吏科给事中、山西按察使司佥事、山西布政使司右参议、山西按察使司副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宣府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陕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山西巡抚、兵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户部尚书及北京工部、户部、吏部尚书,授荣禄大夫、封太子少保、升太子太保、晋上柱国,赠少保,宦绩扬名中外,文章称奇今古。

《改建关王庙碑记》记载的是明嘉靖年间时任海丰知县喻晓易地扩建的关帝庙。喻晓(1516-1601),字子义,明湖广潜江县举人,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由浙江嵊县教谕升任海丰令。善大书,能诗,鸣琴奏治,卓然名士风流。任五年,因“不善奔竞,以论罢归”,欣然解印挂冠,辞去官职,“日垂纶自娱,与渔夫为侣”,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从此自诩为“钓叟”。喻晓在海丰,爱民好士,政声颇佳,先后改建、修缮关王庙、夫子庙(文庙)、敬一堂、城隍庙及县治城门楼等。

喻晓任海丰知县的时间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三月,杨巍因病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宣府巡抚任上回籍海丰调养,奉母安太恭人在桃花岭别墅,教子侄耕读,与门人讲学。此时,与喻晓相识。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六月,杨巍应喻晓之邀撰《改建关王庙碑记》。当年十二月,杨巍离开海丰抵达潼关,出职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陕西巡抚。

杨巍之《改建关王庙碑记》开篇即交待了原关王庙的具体位置、易地扩建的原因以及扩建后的概貌:“关王庙在南门内,旧向西,又临市廛。吾邑喻侯(喻晓),谓于神为亵,乃捐俸易地,拓而大之。改庙南向,别为门垣,体始正,而庙貌聿新矣。”

关王庙扩建一新后,喻晓率全县之耆老拜谒关王庙,誓于关王曰:“余不谷,叨兹海丰,地瘠民贫,百秩废坠,其赋役、盐马、驿传,既殚厥心力,亦就绪。使天无水旱之灾,人无疾疫之苦,惟神是赖。又其俗多强陵弱,众暴寡,鲜孝弟礼让之风,余往往置诸法,亦惟神鉴而治之。”此为喻晓建庙之本意。

杨巍在《改建关王庙碑记》自谦道:“余为乡大夫士,不能端表正之化,致烦于侯(喻晓),并烦于神(关羽),岂不愧哉!”并指出要去恶从善,弃旧求新:“将告其子弟,告其乡执,告其里人,使从善以去恶,舍旧以图新。”杨巍进一步指出,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希望不要做坏事,会有报应,“侯虽升去,而王庙在焉。莫不指而言曰:凡人作为,神实鉴临。某强众而陵暴其乡人,今其家与子孙何如?某不修孝弟礼让,今其家与子孙何如?虽愚夫愚妇,将易其为恶之心还其为善之心,神其不福我耶?水旱疾疫,亦何从生耶?”

《改建关王庙碑记》还记载杨巍与其师牛崑、吴珂、李珽之间的一段对话:“余师牛君崑与吴君珂、李君珽,闻而异之,谓此何独关王也?余曰:“王得天地刚正之气,锄强扶弱,佑善瘅恶。”杨巍接着写道:“其在当时、在后世,尤赫赫然显矣。宜于齐民,故侯崇之也至。侯名晓,湖广潜江人。效其役者,义门里民杨松也。侯又修夫子庙、城隍庙及县治城门楼,别有记。兹特记关王庙云。”

每年祭祀关帝三次

关于历代对关羽的封爵,《无棣县志卷七·典礼志·秩祀》有详细地记载:“汉封汉寿亭侯,季汉景耀三年谥壮缪侯。宋崇宁初封忠勇公,大观中追封武安王,累加义勇英济王号。明万历十八年加帝号。清顺治九年封忠义神武大帝,累加灵佑仁勇威显帝号。”

关羽由一个武将到最后被封王封帝封圣,祭祀是必不可少的,《无棣县志卷七·典礼志·秩祀》载:“关帝庙……《会典》:直省府州县,春秋二仲月诹吉及仲夏中旬三日,均致祭。”

据《大清会典》规定,每年(农历)春二月和秋八月第一个戊日以及五月十三日关帝诞辰,全国各直省府州县政府官员都要去关帝庙祭祀。祭祀分迎神、初献、亚献、终献、彻馔、送神、望燎等仪程,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祭祀礼仪繁杂,过程庄重、神圣,彰显了朝廷对于关帝这一神灵的高度重视。

参加祭祀的主角承祭官由当地一把手担当,县一级祭祀的承祭官即为本县知县,参加祭祀的工作人员众多,有赞引官及司祝、司香、司帛、司爵、典仪、掌燎等,各司其职。

每年(农历)春、秋仲月上戊日祭祀前,关帝庙正殿神位前设高案,陈设帛(白色织物)一,爵(酒器)三、牛一、羊一、豕一,登(盛太羹之器)一、铏(盛菜、羹之器)二、簠(盛五谷竹器)二、簋(盛黍稷竹器)二、笾(盛果品竹器)十、豆(盛肉酱、肉羹之器)十、炉一、灯二,前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乐器有鼓一、笙一、管二、云璈一、笛二、板一,设于西阶上。

祭祀礼仪全过程按《大清会典》定制严格执行。祭祀日一大早天亮之时,承祭官著朝服前往关帝庙。赞引官引承祭官由左门入,至东阶上盥洗处洗毕,进殿东门诣正中拜位前站立。典仪唱:“执事者各司其事。”赞引官赞:“就位。”承祭官就位立。随后,典仪唱:“迎神。”乐作,奏格平之章《迎神》:“懿铄兮焜煌,神威灵兮赫八方。伟烈昭兮累禩,祀事明兮永光。达精诚兮黍稷馨香,俨如在兮洋洋。”

赞引官引承祭官就香案前立,赞:“上香。”迎神司香官跪奉香,承祭官三上香。赞引官赞:“复位。”承祭官复位立。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礼毕,典仪唱:“行初献礼。”司帛官奉篚,司爵官奉爵,进至神位前。司帛官跪,奠篚于案,行三叩头礼。司爵官立,献爵于案正中,各退。读祝官诣案前跪,行三叩头礼,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读祝官俱跪。典仪唱:“读祝。”读祝官读祝,其祝辞是:“惟帝浩气凌霄,丹心贯日。扶正统而彰信义,威振九州;完大节以笃忠贞,名高三国。神明如在,遍祠宇于寰区;灵应丕昭,荐馨香于历代。屡征异迹,显佑群生。恭值嘉辰,遵行祀典,筵陈笾豆,几奠牲醪。尚飨。”读祝官读毕,捧祝辞于案前,跪放祝辞于帛匣上,行三叩头礼退出。乐作,奏翊平之章《初献》:“英风飒兮神格思,纷绮盖兮龙旗挹。桂醑兮盈卮,香始升兮明粢。惟降鉴兮在兹,流景祚兮翊昌时。”

接着,赞引官赞:“叩兴。”承祭官行三叩礼。典仪唱:“行亚献礼。”司爵官献爵于案左。乐作,奏恢平之章《亚献》:“觞再酌兮告虔,舞干戚兮合宫悬。歆苾芬兮洁蠲扇,巍显翼兮神功宣。”随后,典仪唱:“行终献礼。”司爵献爵于案右。乐作,奏靖平之章《终献》:“灪鬯兮三申,罗笾簋兮毕陈。仪卒度兮肃明禋,神降福兮宜民宜人。”亚献礼、终献礼之祭仪,均如初献仪。

“三献”进行完毕,典仪唱:“彻馔”。乐作,奏彝平之章《彻鐉》:“物维备兮咸有明,德惟馨兮神其受。告彻兮礼终罔咎,佑我家邦兮孔厚。”彻毕。典仪唱:“送神。”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官行三跪九叩,礼毕。所奏为康平之章《送神》:“幢葆葳蕤兮神聿归,驭凤轸兮骖虬騑。降烟煴兮余芬菲,原回灵盼兮德洽明威。”典仪唱:“送燎。”执事者依次奉祝帛香馔送燎所。承祭官转立拜位之西,等祝帛焚烧过半,仍复位立。赞引官引承祭官诣燎位,视燎礼毕,乐止,所奏为康平之章《望燎》:“焄蒿烈兮有辉,神光遥嘱兮祥云霏。祭受福兮茂典无违,庶扬骏烈兮永奠疆畿。”

最后,赞引官赞:“礼成。”至此,承祭官及各执事者等全体官员退出,祭典结束。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在关帝庙前殿致祭关帝,果实五盘,不设豆,余陈设及行礼仪节与春秋仲月上戊日祭祀相同。

另外,关帝庙后殿之中祭祀关帝三代。其中,关帝曾祖光昭公居中、祖裕昌公居左、父成忠公居右,清雍正三年(1725年)封,与前殿同日祭。神位前各一案,帛一白色,爵三、羊一、豕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八、豆八、炉一、灯二,前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祭文曰:“惟公世泽贻庥,灵源积庆。德能昌后,笃生神武之英;善则归亲,宜享尊崇之报。列上公之封爵,锡命优隆;合三世以肇禋,典章明备。恭逢诹吉,祗荐馨香。尚飨。”祭仪时,迎神、送神,承祭官行二跪六叩礼,余均如前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