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人生都是经过规划的,要么被自己规划,要么被别人规划。
有相当多的人,在过着被别人规划的日子而没察觉。
01客户彦祖在某国企工作了快十年了,因为机构改革而降职,并且所在职部门还可能会被砍掉,生存的焦虑促使他来咨询。
沟通发现,彦祖这么多年来一直特别努力,但他过得却特别辛苦与不如意,因为他此前的人生更多的是被别人规划的。
彦祖被公司规划的职业
彦祖在公司里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开始那几年会因为公司的需要而被换岗,从而做过好多工作。
后来稳定在了一个职能岗位,并且利用公司提供的学习机会,去考取了证书。
但业余时间里,他并没真正学习过其他东西。虽然他试图去考过其他证书,但都没通过。
最近,因为失业的危机而去找工作,面试中发现,自己在本公司擅长的部分在职场上并没竞争力,去找工作很困难。
彦祖的职业体现出明显的被企业规划的特点,被公司安排做事儿,连学习都是企业提供的。
彦祖被家庭规划的责任
彦祖在家庭生活里被规划的部分也影响了他的职业与其人生。
彦祖入职即不喜欢其行业,但为了养家他需要继续这份工作。另外,家人一直希望他可以进体制内。所以多年以来,彦祖一直在考公务员,但屡次不中。
彦祖虽然年年报考,但他的准备并不认真。当一个人一直在一件事儿上失败时,极有可能是自己本身并不认同这样的事。
彦祖不知如何安放的人生
不论是做员工还是做父亲,彦祖的角色都是被自己之外的人影响着、规划着。
久而久之,彦祖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该如何过自己的人生了。
彦祖们不乏其人,就像前两天王虹老师写到的一条咨询感悟:
我经常遇到这样一类客户,就是工作本身、周围的环境超级不喜欢,但生生地坚持好几年。有的真是“上班如上坟”,每天进办公室前都要做自我心理建设。
搁很多人,早就跑了,可是有的人就是发扬坚持的精神。
真是想说,并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是合适的。在这样的环境呆久了,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放弃了去探索喜欢并且合适的机会,而且觉得自己不值得活得开心。
非常简单,那么痛苦就放弃了,好的选择总是充满开心的。一个每天开心的人,会吸引各种资源,很多事情比你想象的都要顺利。
如果你不规划自己的人生,别人就会替你规划。
那么,如果想把人生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要怎么选择答案就很明显了吧。
选择自己规划这个选项很容易,但做到却很困难重重,否则也不会有很多人放弃自己的规划了。
那么,规划自己人生的困难到底难在哪里呢?
让我们从大脑的运作原理谈起。
02大脑的运作原理
▲ 版权归埃里克森教练南京分院
如图所示,人的大脑可以分为三层:本能脑、情绪脑与视觉脑。
本能脑
本能脑在最里层,是最古老的脑,负责人体的安全。
面对危险时,本能脑通过让身体来战斗、逃跑、僵住来保护自己。比如,手碰到火或电,在意识到之前我们的手就缩回来了,这就是以逃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除了保护自己的功能,本能脑其实也会给我们制造麻烦。
想必有不少人会有屡教不改的下属,或者即便教了很多次却总也做不对题的孩子。
屡教不改或不会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看到下属或孩子气犯错就气不打一处来,对着他们就是一顿批评与指导,下属或孩子看起来是在连连点头,但其实他们早已启动的僵住的模式来保护自己,对你的教导一句也没听进去。
所以,只要本能脑觉得不安全,改变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另外,本能脑还有个特点是人很难去影响或控制,这又增加了改变的困难。
情绪脑
情绪脑在本能脑之上,是次古老的脑,负责人的情绪反应,通过情绪开关来实现。
在功能上,情绪脑与爬虫脑有类似的地方,在紧急情况下做出反应,不过情绪脑关注的群体、家族的生存,是与其他人相链接的部分,关于的是尊重与信任等。
情绪脑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关注当下、喜欢维持原样、以及以非黑即白的方式考虑问题。
情绪脑的这些特征之下,改变困难重重。就像虽然我们想早起却一直赖床,想减肥却一直忍不住吃高热量食物一样,这都是情绪脑在关注当下、维持原样的努力。
而如果事情引起我们情绪开关的作用,引发了负面情绪,个体容易被情绪挟持,进而变成一个行为于事无补、甚至恶化的状态。比如,有人会因为听到某个词语,就陷入暴怒与争吵。
而改变也必须以情绪脑感觉安全为前提,像恐惧、担心、焦虑等情绪带来的行动结果更多的是我们不想要的糟糕的结果维持。
彦祖同学因为担心自己被公司抛弃,结果却为了不被抛弃而在一个不喜欢的单位做了多年。
视觉脑
视觉脑在情绪脑之上,是最年轻的脑。
视觉脑负责规划,具有关注可能性、规划未来等的特点,并且是以视觉画面的方式来思考。
就像建房子的第一步是画图纸一样,人做事之前也是先在大脑里有了相应的想法,大脑里的想法、图纸就是视觉脑的产物。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所有的事儿都是先发生在大脑里,然后再发生在现实中。
所以,想创造未来,需要视觉脑发挥作用,需要视觉脑先创造出未来的画面。
你可能想问,那我们发挥视觉脑的作用就好了嘛。
的确是这样,但视觉脑的作用发挥起来会有很大的挑战,因为视觉脑比本能脑与情绪脑都年轻,它们之间的协调交互功能远比本能脑与情绪脑之间的协调交互弱。
另外,要发挥视觉脑也需要安全放松。
神奇的三脑的作用,在客户身上有很明显的体现。
我们有相当多的客户,在自己做价值观排序时,人身安全、健康、家庭与归属感等都被排在最重要的位置,而这些客户的普遍情况是:工作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但他们却依赖工作来提供这些安全保障或情感归属,工作里当然也很难谈得上成就感、价值感。
所以,即便是从生理上看, 规划自己想要的人生,就需要逾越很多本能脑与情绪脑带给我们的挑战。
那么,我们该如何逾越这些挑战,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呢?
我们可以使用两个工具:成果框架思维与逻辑层次工具。
03成果框架思维
所谓成果框架思维,简单讲就是去关注我们想要的,而不去关注问题,并且是通过视觉脑来思考我们想要的,以画面的形式展示我们想要的。
成果框架思维有四个组成部分:是积极正向的陈述、是属于个人可控的、目标是SMART的、成果是整体平衡的。
其中第二、三点比较容易理解,不做进一步解释。这里重点介绍下第一与第四部分。
个人认为成果框架思维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积极正面的陈述,这个是指我们首先要明确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是通过积极正面的方式来陈述想要的,而不是用看起来似乎是想要的,结果其实并非想要的内容。
举两个例子来看。
一个比较典型的生活例子,比如我想减肥。我们在说这这句话时,头脑里出来的画面是肥、甚至是努力减肥且很难受的样子,这其实是负面的关注问题的说法,而不是一个积极正向的陈述。
如果是正面的陈述,可以是我想要一个健康、匀称的身体。这个描述之下,头脑里会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画面了。
看看个咨询里的例子。
比如很多客户说,工作厌烦了天天加班想离职。虽然此时客户说了想要的是离职,但客户此时其实只表达了自己不想要的——不天天加班。这么说的时候,客户脑中的画面是天天加班的工作。
如果再问客户你想要的是什么,客户说想要一个可以准时下班的工作。
这看起来是想要的了,然而还可以继续问,如果你可以准时下班了,那么这会给你带来更重要的什么?
客户就会进一步去思考准时下班后自己要干嘛,如此一步步地可以帮客户去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想要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可以通过不断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想要的是什么?”来实现,然后拿积极正向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回答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这个标准简单讲就是能激起你的正面感受的、是真正想要的内容与画面。
在成果框架思维里,还有一个整体平衡原则,就是要考虑一个目标与整体是否一致,考虑涉及到的其他人的利益是否也顾及到了。
之所以要特别讲这一点是因为女性朋友。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基本绕不开家庭工作平衡的问题、全职妈妈的问题。普遍的情况,女性朋友们在处理自己、家人、工作的时候,很难做到整体平衡,并且最常见的往往是牺牲了自己的利益。
就拿全职妈妈讲。
不少全职妈妈因为全职,除了孩子、家务也全包,老公只剩一个赚钱的作用,甚至大概率还会给妈妈挑刺。自此,全职妈妈变成了24小时妈妈与家务劳作者,把孩子与老公照顾得看起来特别好。
但妈妈只是个人,会累,特别是没有自己的时间、空间与爱好、生活了后,内心会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没人理解,心里会慢慢失衡,内心会焦虑、会委屈,而这些,既会对孩子有影响,也会对夫妻有影响。
客户惠兰就是一个这样的妈妈,她的宝宝是个特别高需求的宝宝,对惠兰特别粘,除了天生气质,我想与惠兰自己当全职妈妈后的焦虑、紧张都密不可分。
而在成果框架思维下,全职妈妈自己的发展也需要去考虑,而不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04逻辑层次工具
▲ 版权归埃里克森教练南京分院
密切关注我们公号的朋友应该对逻辑层次工具不陌生了,前两天亚莉老师的文章与小视频都有提到这个框架。
这个框架是目前我们在咨询实操中会使用的工具。之所以好用,就是因为它能从更高的维度来解决问题、来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在问题产生的层面,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那可以去更高层面找。就像平路堵车,咱们弄个立交桥就可以了嘛。逻辑层次就是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
举例说明。
咨询客户中有这么一大类,他们看起来是选择困难,可以列出自己可以发展的几个方向、甚至眼前就摆着offer等选择。
客户总以为,ta的问题,可以花一个小时,让咨询师帮忙梳理下做个选择就好了。
其实,他们的选择困难背后,更多的是上三层(就是个人价值观、角色与愿景)不清晰,但他们却认为问题出在下三层(环境、行为、能力),并在各种优缺点之间比来比去,找不到最优。
这就像自己评价标准都没搞清楚,却在比选项一样。
上三层就是一个人的选择依据与标准,而下三层只是一些结果。
客户吴安来咨询时就是这样的状况。
他纠结于自己是在目前管理岗上继续发展,是转出来做咨询师等自由职业者,还是说去转到完全陌生的行业。
这三条路他能比较的是,他能做什么、可以在哪里做、去做什么的问题,都属于逻辑层次的下三次。
其实,作为一个工作了10年 的人,吴安并没有搞清楚自己要通过工作来达成什么意义、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想通过工作给别人带来什么等这些问题。
所以,他需要咨询师来帮他梳理他上三层的内容,去明确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实现什么价值与意义,想影响谁等,然后再去看,可以通过做什么、怎么去做、什么时候去做等问题。
05以上内容,不论是成果框架思维还是逻辑层次工具,都来源于一项技术:教练。
所谓教练,就是一种持续性的合作伙伴关系,采用聆听与发问的方式,通过成果导向的对话,让对方自己找到答案,从而规划与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简单讲,教练不提供现成答案,而是以一定的对话方法,来引导客户找到自己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不去关注任何自己不想要的内容,只关注自己想要的,并在视觉脑中去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具体画面,也就是在头脑里去描述自己的蓝图、愿景,并配上相应的行动承诺,然后再在现实里去创造出它们。(当然,教练技术内容很多,并不仅仅是上面说的两个工具)
其实,教练是一种思维习惯,教练可以用是专业教练的支持,也可以自我教练,最终都要养成一种创造自己想要人的思维习惯,并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而不是陷入一种被他人规划、或被自己的本能脑、情绪脑控制的人生。
当然这需要长期的过程,一来人的视觉脑需要锻炼,二来现实中的环境整体上讲,是跟教练的思维习惯相去甚远的,也就是说,因为保护自己而生发出的消极反应的神经回路很强大,远比教练思维要训练的正向反应大的多。
这个现实,是环境因素与个人自保合力而成的。
另外,还需要此澄清一句,不要以为读了本篇文章,或者因为了解类似的知识,就以为自己找到答案了,就没咨询师啥事儿。
一方面,上述的教练思维需要长时间的练习,直到相应神经回路强大成自动反应。另外就是,自己的努力远没有专业人士的帮助来得高效。
那个敲敲打打一刻钟,画条线机器就动了,然后收费5000美金的故事听过的吧。画线不值钱,有价值的地方在于知道在哪里画线。
同理,知识不值钱,有价值的是咨询师知道如何引导你找到自己的答案,引导你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唤醒沉睡的天才》玛丽莲·阿特金斯&蕾·切尔斯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被赋能的高效对话》玛丽莲·阿特金斯&蕾·切尔斯 华夏出版社
3.埃里克森教练南京分院教练公益课
本文作者:李晓云老师
火把生涯®售前咨询顾问
人力资源本科、心理学硕士
职业规划师、人力资源管理师
【职场背景】
职场中,历经外企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零售行业销售管理、国际教育领域咨询顾问等职,在个人职业方向上进行了充分的探索,最终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规划师。
职场外,不断进行成长方面的学习及实践,对于原生家庭、情绪管理、沟通技能、习惯养成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咨询特点】
以包容、温和、中立的态度,帮助客户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职业兴趣及价值观所在,发掘客户内心的声音与需求,并帮客户找到让自己感觉舒服与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