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名赫赫的皮定钧旅,毛泽东青睐的英雄之师,转战中原华东华北西北西南五大战区绝无仅有

威名赫赫的皮定钧旅,毛泽东青睐的英雄之师,转战中原华东华北西北西南五大战区绝无仅有

首页角色扮演碉爆传奇1.76更新时间:2024-05-29

文/朱晓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81师是一支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部队,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皮旅”,它的光辉历史,是一幅血火交织、可歌可泣的壮丽画卷,是一首英雄辈出、催人奋进的不朽史诗。

“皮旅”的由来

181师是我军序列中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辉煌战绩的老部队,享有“皮旅”美誉,其前身是1944年9月组建于河南林县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支队司令员皮定均、政委徐子荣,下辖第3、35团。1945年2月改为河南军区第1支队兼1分区。同年11月,支队在桐柏整编为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下辖第1、2、3团。1946年6月,参加中原突围,东进苏皖解放区后,改番号为华中*军第13旅。1947年1月,改为华东*军独立师,归1纵建制,师长方升普,政委徐子荣。

1948年2月,该师调入华北内线作战,改番号为晋冀鲁豫*军第13纵队37旅,旅长王诚汉、政委张春森,下辖第109、110、111团。1948年5月,随纵队归华北军区第1兵团建制。1949年2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81师,归18兵团61军建制,原辖各团依次改称为第541、542、543团。1950年11月,181师调归60军建制。

541团前身是1944年9月由八路军385旅和林县大队抽调5个建制连组建的第35团,后沿革为中原1旅1团、华中13旅1团、华东独立师1团、华北37旅109团。该团有红军基础,朝气蓬勃,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战斗力强,有“老虎团”之称,为军、师主力团。

542团前身是1943年3月组建的八路军129师新1旅3团、太行7分区基干团,编入皮徐支队后番号不变,后为中原1旅3团。1946年3月白雀园整编时又改为1旅2团,以后沿革为华中13旅2团、华东独立师2团、华北37旅110团。该团战斗经验丰富,作风勇猛,战斗力很强,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为军、师主力团。

◆1955年,皮定均被授予中将军衔。

543团前身是新四军5师一部,1945年11月改为中原军区第2纵队14旅40团,1946年3月白雀园整编时调入1纵1旅为第3团,后沿革为华中13旅3团、华东独立师3团、华北37旅111团。该团历史较老,作风尚好。60年代初期,该团调出,后由原180师538团调入181师改为新的543团。

作为从太行军区走出的劲旅,181师基础好,干部强,作风硬,整体素质高,机动能力强,擅长*。抗战末期,开辟和坚持了豫西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先后转战中原、华东、华北、西北、西南五大战场,参加了中原突围、两淮、涟水、盐城保卫战和孟良崮、临汾、晋中、太原、咸阳阻击、进军西南等著名战役战斗。抗美援朝中,又首创防御作战以来歼敌一个团大部的范例。战斗轨迹如此复杂、传奇,解放军数百万雄师劲旅中再无第二,这是“皮旅”永远的骄傲。

“皮旅”这个光荣的称号,更使该部一代代官兵引以自豪。早在支队初到豫西时,徐子荣就从当时的社会习惯和斗争需要的大局出发讲过:“在豫西,要宣传和树立我们的一面旗帜,这就是皮定均同志。”所以,豫西的广大群众也都称呼支队为“皮司令的队伍”。后来,支队改为中原军区1纵1旅,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人民群众出于对该旅的关注和对旅长皮定均的敬佩,习惯性地称呼该旅为“皮旅”。据查,当时中央军委发报以及*和我军许多高级领导都曾这样称呼过,在两淮战役缴获蒋军74师的内部文件中也有这个叫法。虽非命定的正规番号,但已约定俗成。迄今一说181师是老“皮旅”,仍为许多人所熟知。

◆豫西抗日独立支队组建时团以上干部合影。

首任旅长皮定均,在率领这支队伍开拓创业、历险奋战中,善于指挥,功勋卓著,对部队的成长壮大有重大贡献。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不屈不挠的战斗气质,铸造成部队“不怕死,不怕苦,不畏难,不服输”的精神脊梁。建国后,曾任兰州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在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写下“皮有功、少晋中”的批语。中共九大时,他还特意对皮定均讲:“干革命就要有你们‘皮旅’那种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1976年7月,皮定均将军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殉职。

首任政委徐子荣,善于掌握党的政策和大政方针,团结同志,大公无私,具有冷静细致和深思熟虑的工作作风,对“皮旅”精神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建国后,曾任公安部副部长,是我国公安保卫工作的卓越*。

“皮旅”到华东战场后,参加了诸多著名战役,积累了丰富的大兵团作战经验,对运动战有了切身体会和比较深刻的理解,极大地开拓和提高了指挥员的战术思想水平。1948年2月,“皮旅”在邯郸奉命调入刚组建的晋冀鲁豫*军第13纵队,为37旅,开始转入华北内线作战。当时纵队首长认为37旅是“曾参加过大规模运动战的一支*部队”,因而被视作主力,专门用于重要方向,用于关键时机。

晋中扫敌顽

1948年夏,为保卫麦收,解放晋中人民,在华北第1兵团司令员徐向前统一指挥下,山西我军集中了40多个团6万余人的兵力发起晋中战役。战役序幕首先由地方军区部队向汾、孝、忻、榆、太地区进击拉开,吸引敌闪击兵团西向追击。我37旅在13纵队指挥下,由临汾挥师北上,突然于祁、太间破敌出山,拟诱敌闪击兵团回援,歼其于途中。

6月19日4时,37旅和39旅直取祁县东南约20里的菩萨村、元台沟两据点,敌猝不及防,仓促应战。37旅于当日16时结束战斗,歼敌暂37师第1团(欠1个营)及部分保警武装。首战告捷,我打开了晋中门户,兵团主力逼近祁、平、太,兵临同蒲铁路。

13纵队根据兵团“先打一些小仗,调动敌人,创造大量歼敌之战机”的指示精神,决定由37旅向祁县以南进击,首先攻歼张名村及其西南20余里之梁官村守敌。37旅先以一部兵力于6月21日晚攻占梁官村,歼敌1个连,主力于当晚22时完成对张名村的进攻部署:以110 团自村东主攻,109团由村西南助攻,111团位于村西北阻援、堵溃。令37旅没有想到的是,就在21日下午,张名村守敌已由原先侦知的17师第3团两个营800人增加到17师师部及第1、2团全部进驻。

◆徐向前司令员指挥晋中战役。

22日3时30分,110团破敌心切,提前30 分钟发起战斗,结果吸引了敌主要兵力火器,无法突破。加之战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战斗组织不严密,支援110团的炮兵又误了时间,使我攻击部队在守敌顽抗下,遭到重大伤亡而受挫。109团于110团打响后,也在炮火与爆破掩护下,从村西南两处突进村内,但110团指挥失当,未与109团取得联系,在强敌反扑下109团被迫撤出。接连失误的是,旅在指挥上未能准确判断敌情变化及时调整用兵,直到11时才将111团调入村内支援109团,但为时已晚。当祁县援敌已经到达时,我判断敌可能大举反扑,即由主动进攻转入仓促防御,以致失掉战机,守敌主力于当日13时乘机逃窜。

这次战斗,37旅以伤亡近千人的重大代价,仅歼敌1100余人,问题主要出在指挥上,教训深刻。110团伤亡最大,达745人之多,但部队打得英勇顽强,副团长王金生身先士卒,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晋中战役第二阶段中,敌赵承绶集团3万余人北撤途中,被我紧紧包围于大常镇与西范村地域东西约20里、南北10来里的狭长地带内。大常镇,东西长3里,南北宽2里,镇内房院均为砖木结构,比较坚固,利于防守。守敌为赵集团之34军军部与73师大部及暂40师1个团。敌人被围后,连夜抢修村外阵地,并依托村内高楼、寺庙、教堂等坚固建筑物构成集团式据点,妄图固守待援。13纵决定由37旅与38旅会歼该镇之敌,37旅以109团自镇北与西北角协同38旅112团自镇西方向主攻;111团与38旅114团分别由镇北、镇南方向助攻。110团为旅预备队。

◆37旅部队突破大常镇。

总攻于7月11日5时发起,各路均较顺利地突破前沿,进入纵深战斗。我109团1营自西北直指鼓楼以西之中心大碉堡,3营由镇北直取娘娘庙,但均为敌之火力严密封锁所阻,进展迟缓或一度对峙。经爆破开路,至15时始将上述各点攻占。助攻之111 团亦于当晚相机攻占了镇北大庙。战至午夜,38旅114团占领村南大庙后,大常镇西半部便全部为我占领,迫使敌人退守镇东一隅。

12日,纵队令110团与112 团正面攻击,目标为村东的天主教堂,这里是敌34军的指挥中心。在敌优势火力拦阻下,两团进展迟缓。唯109团自镇东南插入,攻击勇猛,行动迅速,一直逼近天主教堂,完成对敌防御体系的分割,使战斗形势发生重要转化,敌人开始动摇。当日14时,我集中了数十门迫击炮猛轰天主教堂,守敌队形密集,被我*伤极大。我各攻击部队乘势猛攻,迅速突入,守敌不支向西范村溃逃,又被我已插入村东的111团和38旅114团阻击退回,敌乱作一团,纷纷就擒。至13日拂晓,残敌被肃清,除敌34军军长高倬之带少数人逃跑外,敌73师师长以下5000余人全部就歼。

◆大常镇战斗中的我军炮兵。

在大常镇战斗胜利的鼓舞下,37旅又奉命协同39旅攻取了敌重点守备的西范村,在战斗中,主攻110团指战员奋不顾身,冒着敌施放之毒气冲*,自村西向纵深突击,直逼敌阵,白刃格斗,猛力突破敌纵深层层阻击,斜插村南将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敌赵集团总部及其各军残部共1万余人退守小常镇,在我包围中作困兽斗。

连日激战,我军伤亡较大,又因饮食、睡眠不足,体力大减。但敌人已成强弩之末,处境更难。兵团号召全军忍受最大疲劳,克服一切困难,坚持最后5分钟,迅速、彻底、全部地消灭敌人。37旅指战员积极响应,机关干部深入连队大力进行动员鼓动,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涨的战斗情绪投入最后一战。7月16日,我军将窜出小常镇的敌残部数千人围歼在一块不大的无所依托的田野,敌酋赵承绶、33军军长沈瑞等束手就擒。我军乘胜扩展,迫近太原,晋中战役胜利结束。

该战役是我华北1兵团在徐向前司令员英明指挥下进行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运动战范例,共歼敌10万余人,对尔后解放太原起了重要作用。37旅随战役机动,长距离穿插迂回,分秒必争地神速运动,昼夜连续作战,极其艰苦,但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战斗情绪,完成了各次战斗任务,是继参加华东多次运动战后又一次艰巨的*锻炼。37旅战果不俗,歼敌5000余人,其中俘敌3541人,缴枪3000余支,大小炮128门,我亦伤亡千余人。

扬威山头要塞

晋中战役后,山西我军士气高涨,斗志旺盛。1948年10月初,我军积极开展太原战役初期作战,逐步逼近城垣外围。太原城墙高厚,设防坚固,碉堡奇多。城东有“四大要塞”,即牛驼塞、小窑头、淖马、山头,均位于东山山麓,高出太原城300米以上,距城仅5公里,可直瞰城垣、城北工业区,为敌内防线体系之四大要点。徐向前将攻占此四大要点称其为“切脖子战术”。太原前委分配任务时,以4个纵队分别攻击这四大要塞,其中37旅所在的13纵队奉命夺取山头要塞。

山头要塞,由主阵地及其以东约600米的大垴山阵地两大部分组成,两阵地之间以交通壕和暗道相通。主阵地筑于山头村东北一块纵横各约500米的高台地上,以外壕与层层劈坡分割成1、2、3、4号四个编号阵地,各阵地均有大量明碉暗堡,层层火力点,劈坡高约5、6米。战斗前,大垴山守敌为第8、9总队各1个营,主阵地为第9 总队1个营、73师3个营及暂49师一部。战斗中敌屡次增援,最后多达8个师的番号,约7个团的兵力。

10月21日,13纵进入东山,作战部署为:以38旅攻山头,以39旅监视黑驼、马庄之敌,以战斗力最强的37旅为预备队,留作太原登城作战。经过数天准备,38旅112团于26日展开进攻,到28日已占领和巩固了大垴山阵地。但38旅侦察情况不细,误把大垴山当作主阵地,而把山头主阵地又误为一般*工事,对主阵地工事之坚固复杂和有将近3个团的重兵据守等情况无所了解,以致于用兵不足、布置不周,三次攻击主阵地均告失利。

11月1日,38旅查明情况后,决定3个团全部投入战斗,纵队也调37旅110团为该旅预备队,并以111团和39旅1个团进攻松庄一号碉阵地。9日晨,38旅对山头发起第四次攻击,但又因诸多不当遭受重大*伤,苦战至10日16时再告失利,战斗呈胶着状态。

◆37旅攻占山头要塞后从敌碉堡中缴获枪支。

13纵鉴于38旅伤亡重大,无力再战,当即决定由37旅接替38旅完成任务,11日上午交接完毕。37旅旅长王诚汉带领各团干部反复勘察地形,认真总结38旅四次攻击山头未果的经验教训,研究确定了以偷袭与强攻相结合、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打法。他决定由110团主攻,109团为预备队。110团以能攻善守的1连为突击队,于10日黄昏由大垴山西北侧,对敌3号阵地再次发起攻击,敌因前胜而大意,被我突袭得手。

11日上午,敌在强大火力掩护下猛烈反扑,战斗非常激烈,1连顽强抗击,打退敌之反冲锋。该连向敌2号阵地发展时,虽然只有200米的距离,但被外壕劈坡所阻,无法前进。当晚,1排2班向敌纵深摸查,在*中偶然发现了3号阵地通向2号阵地的暗道口,副班长赵世梧带领本班出敌不意地摸进暗道,捕捉到两名哨兵,问出敌人兵力、火力及当晚口令,俘虏了暗道屯兵洞30多个正熟睡的敌兵。他们冲出暗道,给正在加修工事之敌以突然袭击,炸毁暗堡,又动员解放战士喊话,迫敌20余人缴械投降。随即1连两个排也及时赶到,顺利抢占了2号阵地。1连趁热打铁,又协同2营两个连,以猛烈的突击直插敌1、4号阵地,守敌惧歼,仓惶逃窜,这两处阵地亦为我顺利占领。12日上午,110 团又乘胜占领了山头村及其以西*阵地。至此,山头要塞主阵地终于为我攻克。1949年5月,61军授予542团1连2班“摸敌能手”奖旗,为赵世梧记一等功。

山头要塞争夺战,是太原战役中最激烈、最残酷的战斗之一,敌我双方均死伤惨重。经过我6次攻击与敌疯狂反扑,山头所有阵地上,弹痕连片,草木尽摧,地貌变形。37旅接替38旅进攻后,不畏强敌,不惧艰险,大展主力风采,仅以一个团的兵力就攻上了主阵地,扬威山头要塞,充分展示了该旅英勇顽强、机智勇敢的战斗作风。此战该旅虽较顺利,但伤亡也大。110团参谋长吕文斌、1营营长史昌勇及1连连长均在勘察地形时触雷不幸牺牲,1营副营长李根成在战斗中亦英勇献身。

咸阳阻击战

1949年5月下旬,我军解放西安。国民党胡宗南集团勾结宁青二马,集中重兵17万之众,企图乘我华北、西北两大主力尚未会师之际反扑陕中,重占咸阳和西安。6月11日,东犯之敌已进抵眉县以东及乾县附近地区,二马匪军疯狂前进,直扑咸阳,情况十分紧急。

181师是18兵团入陕的先头师,参加西安入城式后,星夜渡渭,向咸阳开拔。一野司令员彭德怀接见了师长王诚汉、副政委黎光,亲自下达任务。他指出:“宁青二马气焰嚣张,十分蛮悍,先头骑兵明日午后即可赶到咸阳,你师任务是要顶住它,打掉它的气焰,守住咸阳,保卫西安,掩护华北入陕部队的顺利集结和展开,为解放整个大西北创造条件。敌众我寡,以你们1个师的兵力阻击敌人4个师的进攻,而你们又缺乏对骑兵作战的经验,这任务是很艰巨的。”

咸阳东距西安60来里,是其西面的重要屏障,位于西兰公路与陇海铁路的交叉处。12日凌晨4时,181师部队全部抵达咸阳。师长王诚汉、政委张春森立即带领团、营干部登上成帝陵查看地形,研究防御方案,决定布阵于城北靠近城垣3、4里的低平地区,利用原构筑的敌碉堡工事和建筑物,坚决抗击马匪。具体部署是:541团位于城北,543团位于城西,542团位于城东北,其余部队用于防守城垣、市区。师山炮营和配属的5个炮兵连由师统一指挥,分别配置在城墙上及城垣附近。部队紧张作业,到当日16时,初步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由城北之中午台、药王洞、马家堡至城西之申家庄、底家店的半圆形防线,正面约12里,均可得到纵深炮火支援。面对兵力优势而又素性蛮悍、锐气未挫的马匪军,我既无打骑兵经验,又面临不利布阵地形,为稳操胜券,师又拟定了二线、三线防守方案。

在部队抵咸进入阵地布防的同时,师派侦察参谋王青山于12日一早,率侦察班沿西兰公路前进侦察,当进至距离咸阳西北约30里的北田村时,发现敌先头骑兵向咸阳方向急驰而来。王青山反应迅速,立即组织抗击,并派一名侦察员火速回师报告。战斗3小时后,王青山等12名勇士全部牺牲,为我布防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12日16时许,敌占领文王陵、昭陵一线。16时30分,敌先头骑兵第8 旅以密集队形沿西兰公路向我543团阵地发起猛攻,企图首先从我左翼突破。战斗一开始,坚守1号阵地的1连遭敌500余骑兵猛烈冲击,前沿阵地被突破。营预备队3连以猛烈的反冲击夺回被占阵地,给敌以重大*伤,并击退敌人多次进攻。这时,541团2连阵地也遭敌一个多营兵力猛攻,前沿3排英勇奋战,先后击退敌5次冲击,1营组织3连2排反击,与敌展开白刃格斗巩固了阵地。激战至黄昏,敌攻势被阻,撤至北源、上兆、石村一线,与我对峙。至此,敌企图以闪电式的冲击一举攻占咸阳直捣西安的计划被我粉碎。初战获胜,我士气高涨。野指和18兵团的首长也赶来咸阳视察勉励部队,全师指战员深受鼓舞,不顾疲劳,加修工事。

◆咸阳阻击战后,西安人民向181师赠送锦旗。

13日17时,青马主力82军全部到达上兆、五冢一带。18时30分,开始向我防御阵地展开全面进攻,其248师攻我542团,100师攻我541团,190师攻我543团。敌骑8旅集结于李家堡东北地区机动,随时准备向我侧后迂回。敌炮兵则盲目轰击我咸阳市区,气焰极为嚣张。敌各路攻势均极猛烈,尤其东北和西北两路,均以整营兵力,作连续性集团冲击。

542团扼守的中午台阵地,紧靠三咸公路,是通向咸阳的桥头堡,为181师右翼防御核心。敌248 师先以一个营在炮火掩护下,驱赶牛群打头阵猛攻,我仅有50余人的8连,在师、团炮火支援下,沉着应战,反复争夺,给敌以重大*伤。经两昼夜激战,先后击退敌1个连到1个整营兵力的9次进攻,毙伤敌300余人。

541团2连坚守的吴家堡阵地离城较近,敌人企图从这里打开缺口。该连2排扼守前沿,在绝对优势之敌的冲击下,4、6班的阵地失守,5班阵地在副排长魏海东带领下顽强抗击,屡挫敌锋。当敌人第三次攻上阵地时,仅剩下他一人且已负伤弹绝,仍以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气概,只身冲入敌阵,挥刀接连砍*6、7个敌人将敌击退,带着多处重伤爬回连队。

最为激烈的战斗在14日,181师与敌整天持续激战,全线挫败了敌人攻势。上午9时,敌骑兵数百人向我543团1连坚守的陇海铁路和西兰公路交叉处之1号阵地猛扑。1连以外壕作掩护,用“远射马,近射人,先打领头马”的战法,以近战密集火力大量*伤敌人,从9 时到23时,击退敌整连、整营兵力的9次冲击,守住了阵地。敌仍不甘休,又于午夜以300余兵力沿铁路道沟两侧向1号阵地迂回,切断了该连与外界的联系。1连在敌包围中坚持战斗,连长英勇牺牲,指导员郑国俊率一个班坚守中心碉堡,直打到仅剩9颗手榴弹,以铁镐、铁锹和刺刀与敌白刃格斗,最后从碉堡里拆砖头与敌人拼搏而寸步不让。当晚,师令各团利用夜暗,以偷袭和强攻相结合的手段实施反击,分别夺回失去的部分阵地。

15、16日,敌人见咸阳难下,改以一部向泾阳方向窜扰,遭我友邻部队痛击狼狈退回。“二马”凶焰大挫,士气低落,又因我18兵团主力已经到达集结,自知反扑重占西安无望,遂向乾县、永寿方向退去,其余配合之敌也急忙后撤。

咸阳阻击战,181师团结一心,沉着坚定,英勇顽强地抗击,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毙伤敌248师师长韩有禄以下2000余人,俘敌29人,圆满完成了野指赋予的任务。彭德怀称赞该师:“打得好!”。战后,西安人民赠送181师一面“百战百胜”的锦旗。

敌阵前3500人大潜伏

1951年3月,181师在志愿军60军建制内,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该师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谷山整训、1952年东线冬季防御作战、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等,历时2年零6个月,胜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全师先后4036人荣立战功,以伤亡9016人的巨大代价,取得了歼敌18000余人的辉煌战果。

在诸多战役战斗中,181师打得最出彩的是1953年6月883.7高地和973高地进攻战斗。两高地守敌为南朝鲜军第5师27团1、3营及第3师22团1营,工事坚固,设防严密。

志愿军首长审查并批准了该师的作战方案,20兵团司令员郑维山亲自听取了师各突击连的汇报,60军军长张祖谅亲临第一线指导,副军长王诚汉、副政委赵兰田更是多次同主攻团的领导共同分析情况,研究问题,作具体指示。

181师师长钟发生决心以543 团加强师侦察连与工兵1个排攻占883.7高地及其以南无名高地,并向973高地以西、870高地东侧鞍部发展进攻;542团攻占973高地以东第1无名高地后,再攻歼973高地之敌,并抗击敌人反扑,巩固既得阵地;541团为二梯队。

6月9日24时,543团和542团的8个步兵连、4个机炮连、2个营部及179 师协同进攻的535团共3500余人,分别秘密地向689高地西侧500米处谷地、883.7高地东北400米处谷地、973高地以东第1无名高地东200米处谷地运动,于10日拂晓前全部进入上述地区潜伏待机。在3公里的正面上距敌前沿不足500米的地区内,我3500名勇士潜伏隐蔽长达19个小时,没有被敌人发觉,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潜伏中,部队表现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先后数次遭敌盲目炮击,10余人中弹受伤而无一人暴露目标。542团8连战士苟子清被炮弹炸伤,塞回被打出的肠子忍痛静卧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成为又一个邱少云式的英雄。

6月10日20时20分总攻开始,首先由助攻的师侦察连和543团侦察排向973高地以西山脊敌前沿警戒阵地发起冲击,牵制迷惑敌人注意力,其后60军以249门各型火炮向主要攻击目标实施20分钟火力准备。炮火延伸瞬间,各突击队同时发起冲击。

543团3连一举突破敌前沿,4分钟就发出占领883.7高地以南无名高地的信号。攻击部队打得英勇顽强,7连两个加强排在冲击发地区遭敌炮火袭击,连、排长均伤亡,机炮班长、卫生员先后代理连长指挥,顽强地向883.7高地连续冲击,最后剩下7人于20时55分占领了该高地。4连以1个排协同3连攻击,连主力直取973高地。

负责攻占973高地的542团发起冲击后,各突击连均遭重大伤亡,仍奋勇向前。7连和3连分别攻占了973高地以东第1无名高地及其东山梁。8连攻取973高地主峰时,接连突破敌两道防线后,被一道40多米长的屋脊形铁丝网拦阻,又受地形限制和敌火力封锁,别无他途,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班长李云峰舍身扑向铁丝网,以血肉之躯作踏板为冲击开辟了通路,保证全连攻上主峰与543团4连胜利会合。542团9连从东鞍部攻占973西南山梁断敌退路,进至该高地西南200米时为敌所阻,左邻向902.8高地进攻的535团立即侧击973高地以东无名高地,予以有力策应。21时26分,535团也顺利夺取了902.8高地。

在我攻占敌阵地各主要支撑点后,师令543团迅速向973高地以西进攻,歼灭870 高地东侧鞍部之敌,令542团迅速肃清残敌,巩固已得阵地,并以一部兵力沿973高地西南山梁发展,扩大战果。11日3时,542团全部控制了973高地西南山梁。至此,战斗历时6小时38分,歼敌1个整营零6个连,敌27团的大部分阵地被我占领。

我进攻部队随即调整部署,改造工事,转入防御。自6月11日起,南朝鲜军约3个团的兵力,每天在飞机百余架次和上百门火炮的支援下,多次向我实施疯狂反扑。181师经连续4昼夜激战,打退敌反扑百余次,巩固了阵地。此战181师共歼敌5600余人,胜利完成了战斗任务,首创我志愿军防御作战以来对坚固阵地之敌进攻一次就歼敌一个团大部的范例,受到中朝联合司令部的通报表扬。

永远高举“皮旅”旗帜

1953年9月,满载战功的“皮旅”奉命归国,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81师番号,转入保卫社会主义和进行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新时期。先后圆满完成了国防军整编、营房建筑、担任军事院校教学演习、迎外参观、战备训练、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

1969年12月,陆军第181师奉命改番号为陆军第180师,因60军原180师在朝鲜战场上遭受过重大挫折,很长时间内,“皮旅”的干部战士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1984年9月,“皮旅”召开建师40周年纪念大会,决定以师党委的名义,向南京军区和中央军委写报告,请求恢复原番号。

时任南京军区政委郭林祥、成都军区司令员王诚汉等老首长做了不少工作,与“皮旅”有一定渊源关系的叶飞也非常支持,他说:“皮旅是一支老部队,作风很顽强,能攻善守,在孟良崮歼灭国民党整编74师战斗中表现很突出,内部很团结,群众纪律好。把番号改过来很好,不能让部队背上这个历史的包袱,改过来还历史的本来面目。”经过上下努力,1985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将180师番号改为181师。

◆胡锦涛和丁晓兵亲切握手。

作为一支具有60多年光辉历史的老部队,英雄“皮旅”驰名军内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了以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崇尚务实的工作精神、高度凝聚的团结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皮旅”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该师又涌现出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称号的某团政委丁晓兵和“丁晓兵精神”。该师所有指战员决心永远高举皮旅旗帜,传承皮旅精神,当好皮旅传人,以时代先锋丁晓兵为榜样,为这支老部队续写新的辉煌。

另据统计,“皮旅”成立以来,先后产生的领导干部中,地(师)级有700余人,省(军)级有100余人,大军区级有9人。王诚汉、郭林祥、李文卿3名上将均出自该部。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dangshibocai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