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宫崎骏电影的优秀之处,就在于无论你在何时重新解读,都会有新的思考,今天谈一谈《千与千寻》中关于日本传统文化与神灵信仰部分。
《千与千寻》在这个暑假再次与我们相见,它在2001年上映后,至今已有十几个年头。宫崎骏凭借此片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影片通过一个十岁小女孩在神明世界里的自我成长,隐喻很多社会问题。作者将日本传统文化和妖怪文化巧妙融合,在影片中完美的诠释了宫式魔幻风格,让所有国外的观众在看完后对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
动画片的日本原名真正翻译过来叫《千与千寻的神隐》(《千と千寻の神隐し》)。“神隐”是日文汉字,意思是被神藏起来了。古时候,人口失踪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儿童,能找回来的少之又少。在日本,无助的父母就会用“神隐”一词,一方面希望是神明把孩子带走了,另一方面也告诫孩子们夜晚不要四处走,以免被“神隐”。
关于人口失踪,世界各国都有发生,比如中国古*载的《桃花源记》、《柳毅传》,再比如《述异记》里观棋的烂柯人,《聊斋志异》的罗刹海市等,都是生活中走失的例子,他们失踪后往往会与奇遇联系在一起。而在日本古神道观念里,失踪的人可能会被认为是闯入了神域,要受到惩罚,所以,“神隐”也代表了黑暗不安的因素。因为文化理解的差异,所以“神隐”一词被合理的忽视了。那么日本妖怪中谁有“神隐”的能力呢?最有名就是天狗了,了解了这一层意思,那么对影片中一些人物形象的设定也就很清楚了。
“八百万众神”的含义影片开头讲述了一个十岁女孩跟随父母旅行,误入另一个神域空间,这里是八百万众神居住的街道。父母因为贪食祭品变成了猪,千寻好不容易摸索到来时的路,却发现原路已被河水覆盖,回不了头,而碰到河水的自己就会变成透明。为了解救家人,解救自己,千寻在小白、锅炉爷爷和玲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了在“油屋”工作的机会。
来“油屋”的客人被称为八百万众神。八百万,乍一听好像很夸张的说法,但却反映的是日本民众的“泛神”信仰。跟世界各国原始先民的“万物有灵”信仰一样,日本是信奉“神道”的国家。古代日本人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上都依附着神灵。比如家神、灶神、厕神、器物上的神灵等等,任何不可思议的事物也有神灵,日本妖怪文化之所以生机勃勃,或许跟日本地质灾害频繁有关。所以在日本,道路边会有地藏菩萨,小镇上会有神社。影片中的神外貌千变万化,比如“萝卜大神”,在电梯口偶遇千寻,用身体帮千寻挡住了蛙人的追捕,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农业之神”。传说被吃掉的鸡仔就会变成鸡仔神,而他们正是挤在大浴缸里泡澡的小鸡。
独有的“泡汤”文化泡汤是日本独特的泡汤文化。影片中“油屋”是众神灵用锅炉爷爷调制的药水洗澡的地方。或许是地壳运动造就了日本星罗棋布的温泉,所以日本才有“温泉王国”的美誉。汤泡最早起源于寺院,是为了救济众生和传教而设立的宗教大浴场,清洗污秽,净化身心。随着日本生活节奏加快,“泡汤”成为日本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泡汤”原本就具有清洁的意含,人需要洗澡,神明也需要洗澡,洗去一身的污秽同时也有洗涤心灵的含义。
汤婆婆的妖怪原型汤婆婆是“油屋”的经营者,她以反派角色贯串整个故事的核心。那么,她的原型设计参考了哪种妖怪呢?先来看看影片的展现:巨大而突出的鹰勾鼻,能化成乌鸦飞行。在日本具有这两个特征的妖怪无疑就是鸦天狗。之所以这样说,也是因为,在日本民间传说里,天狗是令人行踪不明的头号角色,他们会把迷失在森林里的人拐走,如果谁家孩子不听话,极有可能是被天狗抓去,这也是电影“神隐”的含义。天狗的原型最早来自《山海经》,原本是一种类似狸的动物,后来用以比喻彗星和流星,传入日本后,天狗形象慢慢发生了本土化转变。现代日本最广为流传的天狗形象是高高的红鼻子,手持团扇,其中又高又大的鼻子是天狗最显著的特点。不过,在古代日本,天狗形象最开始突出表现的并不是鼻子,而是鸟喙,整体形象状似老鹰,称为“鸦天狗”。天狗的形象转变是跟随日本自然宗教信仰发生的,来自一个中国天狗向日本天狗求助的故事。在镰仓时代的画作《是害坊绘卷》里描述了天狗与天台宗僧侣的大战。日本天狗将鼻子仰得老高,傲慢无礼的接待来求助的中国天狗,所以,“高鼻子”取代了原来鸟喙形象,并用以象征傲慢无礼的僧人。汤婆婆对待员工的刻薄与对待千寻的傲慢态度也很符合这一设定。
油屋员工的妖怪原型油屋的员工“蛙人”是青蛙的造型,看起来很可爱,不过,他们可是日本十大妖怪之一的河童。河童本来是中国传说中的鬼怪,栖息在中国黄河中上游,但其中的一族为了寻找更好的栖息地,便跨过东海,来到了日本,在传入日本后成为日本著名的妖怪。最初的样子是鸟喙、四肢像青蛙、身体像猴子,背上还有龟壳,头顶有空洞可以储水。根据日本民俗学者石川纯一的考证,河童广泛分布于日本各地,样貌特性各有不同,比如,关西地区的传说它爱放屁,且能以屁的力量飞天;九州地区则传说河童很好色,喜欢掠走处女等等。一直以来,很多日本人都相信河童是真的,于是,河童也成为日本文化创作者很喜欢使用的角色之一。这里的河童是借用了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河童》的造型。
日本文化中的“言灵信仰”千寻与汤婆婆签订契约时,被拿走了名字,以“千”呼唤她,千寻像被施了魔咒一样,潜意识里答应了,以为“千”就是自己的名字。小白对她说的一句话“真名被夺去的话,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整部影片也正是以此为核心讲述了名字得失的重要意义。这与《夏目友人帐》里,妖怪们想要拿回自己的名字,其本意是一样的。
“千”、“千寻”,是同一个女孩在两个不同世界的身份。一旦签订契约,就得放弃本名,成为被神奴役的人。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是“不工作就会变成动物”。一旦没有了自我,连享受生活的权利都被剥夺,只能任人宰割,所以,寻回本名才能找回自我。宫崎骏在这里为观众又制造出一个与日本传统文化对话的空间。
名字对日本人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因为,日本在上古时代,存在一种“言灵信仰”,即相信语言的生命力和感应力。“言”即事,“言灵”就是语言内存在的神灵,一旦说出来即会变成现实。这种语言的崇拜体现在巫师的咒语上,他们相信通过语言结印可以获得神灵的力量,这也是古代日本巫师以咒术祭祀的原始宗教的反映。
姓名崇拜是言灵信仰的一部分。人们相信给事物命名可以还原事物本来的面貌,支配事物的发展变化,所以名字也就有了魔力。人的名字就是人的自身,古代日本人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名字,特别是女性,一旦把名字告诉对方,就意味着要成为他的妻子。这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当你理解了他们把名字当成是身体的一部分的时候也就能理解了。这种情况也存在于封建制度的中国社会。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下,女子嫁人后往往会随着夫家改姓,比如姓李的嫁给了姓赵的,就会变成赵李氏,名字便被舍弃。现在的日本社会,还保留着几百年前的“夫妇同姓”的制度,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没有了名字就意味着你不再是原来的你,需要在另一个称呼下生活。反观中国废弃了从姓制度后,女子嫁人还能拥有自己的名字是多么幸福,妇女的地位比过去几百年也提升了不少。保护自己名字,维护自己生而为人的权利,成了电影的主旋律,在展现日本文化的同时也表达了竖立自身人格的重要意义。
人类与自然神之间千寻在“油屋”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腐神”,他浑身覆盖着淤泥,散发着恶臭,所到之处尽被污染,没有人愿意为他服务,只有千寻为他搓背,最后在众人帮助下,拔掉他身体的刺,带走了大量的淤泥,还原了他本来的面目。因人类的大肆破坏和污染,让身为河神的他成了“腐神”,面目全非。电影以这种方式告诉大家,人类如果不能保护大自然,爱护环境,最终自己也只能生活在污浊的脏水里。
同样身为河神的还有千寻结识的朋友“白”。
白平时是一个和千寻年龄相仿的小男孩,能变成白龙。他是来向汤婆婆学习魔法的,同千寻一样也被汤婆婆夺走了名字,忘记了自己原本的一切,但他真实身份是琥珀川的河神。因为人类建造住宅填埋了琥珀川,河神失去了住所,为了学习法术做了汤婆婆的弟子。
日本的原始宗教信仰最初就是自然神崇拜,一切川泽森林都归属自然神,而他们理应是人类的朋友。千寻和白处境相当,于是抱团取暖。在唤醒白记忆的那一刻,千寻才知道原来小时候失足落入琥珀川将她救起的人就是白。这里,还原了日本传统文化里,河神作为人类守护神的“泛神”信仰。也道出千寻与白龙彼此帮助和关怀的态度才是人类与神灵正确的相处态度。宫崎峻的电影总是赋予自然以神性。对自然界神灵保持基本尊重的态度,同样也是在保护传统文化本身,使它们不至于在现代文明发展的冲击下被遗忘而消失。
将故事套在日本传统文化里表现是宫崎骏的惯用手法,尤其是这部电影,更深刻在告诉我们要“寻”回的不仅仅是自身,还有人类文明的记忆。
参考资料:
杨知君 动画片《千与千寻》里的妖怪形象探析
赵文珍 《千与千寻》中蕴含的日本传统文化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