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灭亡时,让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去了哪,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大明灭亡时,让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去了哪,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首页角色扮演东厂崛起更新时间:2024-05-03

大明锦衣卫的兴衰:

一支蛰伏于历史阴影中的劲旅

弘治十三年冬,京城里下着小雪,宁静的宫殿里却也没能藏住一丝凌厉*气。

“陛下,臣得明长育、明增禄二人欲谋不轨,请旨处置。”

一身锦衣的统领纪纲跪在正殿中间,神情肃穆地向坐在高台上的嘉靖帝请示。

嘉靖帝微皱眉头,拂了拂龙袍上并不存在的尘埃:“何以见得?务必信实无误。”

“臣部下锦衣卫越等人,探知二人私下聚会欲图谋反。臣为确凿此事,亲率禁卫军搜查其宅第,发现其藏匿武器,足证不轨。”

纪纲说罢,又从怀里取出两个锦囊,“此物即搜出的兵刃,也可为据。”

嘉靖帝点头,眼神渐渐凌厉起来:“如此甚好,朕封你为左都督,此二人。。。。。。杖责如法,然后永远逐出京师,不得踏入半步!”

“谢陛下恩典!”

“臣领旨!”

。。。。。。

这就是嘉靖年间,号称“锦衣卫十五万人”的禁卫军的日常惯例。他们将谋反的罪名强加于不臣之人,然后搜捕审问,顺理成章地将其永久驱逐出京。

这样的逐客运动在这段时期已经持续了数年有余,京中百官人心惶惶,深感权力之压迫恐怖。而主导这场运动的正是名为“锦衣卫”的禁卫军。

他们号称十五万大军,身着锦袍,手持宝剑,原本的职责是守卫皇宫,探听天下动静。但随着军令如山,他们的权力却远远超出守卫的范畴,甚至可以随意羞辱群臣,干预朝政。

这样的锦衣卫究竟是何方神圣?他们如此强横跋扈的权力从何而来?又为何在数百年后从巅峰走向没落?今日锦衣卫这个传奇组织,终于要在历史的长河里落下帷幕。

刚立之初,权力滔天无上

听说锦衣卫创立于开国皇帝朱元璋手中?

没错,正是这位出身贫寒的皇帝,为了反对敌对势力和防止儿子夺权,亲手孵化了这支直接对皇权负责的禁卫军。

“国家虽大,不如我用兵之利也;法令虽繁,不如我锦衣卫之捷也。。。。。。”朱元璋说。

锦衣卫只对皇帝一人效忠,执行力极快。这支只有数千人的禁卫军却常常主导大案审理,成为朱元璋斩断异己的利刃。看似滥*滥权,但这确保了国家政权的巩固。

然而在朱元璋晚年,他意识到锦衣卫的力量实在过于庞大。为避免将来反噬,他选择解散锦衣卫,只留下虚设的守卫,权力锐减。

谁知这一举动并未持续多久。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朱棣以“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之变,迅速取代皇位。朱棣明白权力的重要性,第一时间恢复了锦衣卫的地位。

这一次,锦衣卫们再次权力滔天,甚至可以代表皇帝直接使用王权,监视宦官群臣,连六部也难逃他们的魔爪。

“锦衣卫权限已超越六部,方可施为。”

这是明人对锦衣卫最恰当的评价。

新一轮的权力运动

在朱棣、永乐帝的推动下,锦衣卫的地位空前绝后。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征税搜刮百姓,牵连陷害异己;他们天下无敌,监督朝廷却无人监督。

以致一时之间,锦衣卫长官陈瑛、谷大用等人纵容中饱私囊,贪污公款达二百万之巨,而皆不得问。朱棣为使其为己效力,这些锦衣卫头目的短见利欲得以苟延残喘。

而真正忠君报国的异己,却往往惨遭横祸。解缙便是一个受害者。他参与编纂的永乐大典,成就卓著。奈何触怒了锦衣卫头子纪纲,竟被其投入大牢冻死于中。

“公门冤狱,莫此为甚。”明人感叹道。

这就是如日中天的锦衣卫,他们的腐朽暴行也随之昭著于世。到了嘉靖年间,朝野上下无不怨声载道。京郊百姓甚至扬言要拔刀斩*这些虚有其表的禁卫军,镇压他们多年的权术暴行。

没落:东厂崛起,锦衣卫名存实亡

一条大河东倒入海,必有一条大河西来。锦衣卫确立的特权地位,随着时间流转也渐渐见尽。到了嘉靖年间,皇帝的信任渐渐转移到掌控后宫的东厂太监身上,真正主政的力量开始转移。

这些出身宫廷的太监狡猾多谋,不放过任何一个同化锦衣卫的机会。很快,锦衣卫在情报收集上的特权地位就这样移交与东厂手中。

大权不握,自然也就名存实亡。这时候的锦衣卫仅是东厂的附庸,想要获得资源只能依附他们。顶头上司也只会整日吃喝,不再过问建树。

没落的过程加速如矢。很快这支军队就鱼龙混杂,人数高达十五万之多!可大部分都只是领工资的食客和冗员,其中不乏买官混编的文士子弟。这些冒充禁卫军的恶人滥用身份四处勒索百姓。

“群凶天下第一。”百姓如此评价没落的锦衣卫。

无力回天,四面逃窜一空

到了大明后期,国势已堪忧心。而这群已人心涣散的锦衣卫,又岂会有半点忠义可言?李自成大军压境的那一天,十五万“虚设”之军居然毫无举措,任由王朝覆灭!

其后一小部分人选择跟随南明政权继续抵抗满清侵略。但抱残守缺的结局也不外如是。很快他们就在缅甸与清军决战中全军覆没,揭开最后一页血腥刺绣。

而那些投降满清者,也都被坑*。当年的一言堂就这样在刀光剑影中黯然收场,永远湮灭在历史长河里。

时至今日,我们回望锦衣卫辉煌的历史。他们确立的强大势力,最终也只能眼睁睁地走向没落。兴衰无常,不过转瞬之间。其中的种种教训,也许正是历史所要标注的重点。

人心难测,倘使国运易改。我们期许着新的帝王与组织能够汲取历史智慧,但最终还是要依靠人的本性。这一天,当人心再度蛰伏于黑暗之时,历史甚或重演,华丽的锦衣再现江湖。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